[摘  要]本文从艺术学视角出发,探索如何提升高校艺术策划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在人才培养中,高校应引导学生对艺术基本特征有全面的认识,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艺术策划专业知识,可以深度理解艺术创新,这样才能提升艺术策划专业人才的文艺理论素养和艺术感受能力。

[关键词]艺术学  艺术策划专业人才  综合素质  艺术创新

前  言

艺术学升级学科门类以来,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下的艺术策划与管理成为文化创意研究的重点,也成为社会艺术策划专业人才学习的热门专业。将理论与实践、文化与技能相融合,以创新性、融合性、先导性为要义,综合培养具有文化策划力、想象力、执行力的高级艺术策划管理人才,是艺术类高校一直探索的方向。

哲学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是人类理性认识世界的最高形式;艺术是以具体的、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艺术情感,是人类感性认识世界的最高形式,它们之间通过美学这一中介产生紧密联系。艺术策划是综合性艺术实践活动,高校艺术策划专业人才需具备综合素质,具备构建哲学、美学、艺术的基本思维,做好相关文化知识的融会贯通工作。

对艺术基本特征的全面领会

艺术作品是对相关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自我创造。从主客体辩证方面看,艺术创作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艺术策划作为新兴的艺术学交叉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有特殊要求,体现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创作相融合的特点。艺术策划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涉及的面比较广,既有理论课程学习,又有对国内外艺术案例的分析,还有对艺术管理最新理论、资讯的研究,以及行业相关学者、专家的高位思考,需要学习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美术、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学生不仅要掌握艺术学的基础理论,还要具备艺术创意的基本能力、策划实践的执行能力,并能主动了解相关的艺术方针、政策和法规,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发展动态,并能对学习工作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疑。艺术策划学习首先要对艺术的基本特征有全面认识。

1.艺术的形象性

不同的艺术门类,其艺术形象塑造都有不同的特点,如音乐的艺术形象必须通过声音、音响等媒介让大家间接感受;戏剧影视的艺术形象,观众可通过感官直接感受。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是客观与主观的相互统一。只是不同的艺术门类,会凸显各自的特点。比如造型艺术是在再现生活形象中渗透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音乐艺术是艺术家直抒胸臆的情感表达,或是间接地反映现实生活。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艺术欣赏中,既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令人感动的艺术形式一定会有生动、深刻的思想内容,只有两者高度统一,才能完美展现艺术形象。另外,艺术形象还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作品要有鲜明、独特的个性,以及丰富而广泛的概括性,这样才能构成成功的艺术形象,才能使作品具有不朽的生命力。在各类艺术作品中,个性千差万别,共性存在于其中,个性会服从共性,共性也会包容个性。

2.艺术的主体性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要借助于各种形象,并要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但这不是单纯地“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者的思想乃至欣赏者的情感,且体现在艺术生产消费的全过程中。艺术创作主体性的集中表现是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即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同时,艺术还凸显了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的辨证统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凝聚着个人的主观色彩与艺术追求。艺术家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情感,都会融入千姿百态的艺术作品中,以表达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那些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优秀艺术作品,都具有艺术的独创性。在艺术鉴赏中,因各人的生活经验、性格、气质不同,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也不同,就形成了大众在审美感受上的差异。欣赏主体和艺术作品,他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全程振荡关系,一方面艺术作品引导着大众向作品所规定的艺术境界运动,另一方面大众会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和生活感知来创造和加工艺术形象。

3.艺术的审美性

艺术的审美性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它必须是艺术产品;第二,它必须有审美价值。艺术家强烈的情感会不断催生优秀的艺术品,而作品的鲜明风格、明确导向,都是在生产中逐渐形成的。一首乐曲,一台晚会,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艺术上的享受。艺术审美能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要,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和典型。艺术的审美性体现在艺术中的“真”不等于真实生活,而是要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使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艺术中的“善”不是道德说教,要通过艺术家的精心创作,使艺术家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评价渗透到艺术作品之中,呈现为更加生动感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艺术中的“美”,不是生活的美,而是体现着艺术家审美理想和价值的美。因此,艺术作品是真善美的有机结晶。艺术的审美性还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应明确艺术内容是生命力、艺术形式是吸引力,在创作时,不仅要注重形式、紧扣内容,还要保持两者的有机统一。内容要素是方向和题材,形式要素是体裁和语言,内容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现,而形式则体现着一定的内容。

艺术策划专业人才的学习实践,要对艺术的基本特征有全面认识,深刻理解并吸收各门艺术中的元素,使其自由融会在艺术策划和创作之中。

对专业知识的分析运用

创意策划是一场艺术的提炼升华,是一次寻觅的奇幻之旅,是在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策划人充分发挥头脑的思维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智力,综合利用各种信息,以超常的思维能力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这个过程中,要着重加强对专业知识的运用。

1.艺术结构的分析

艺术策划专业人才在策划一场文艺演出时,应从策划导演的角度去思考,该如何立主脑、去枝蔓、密针线,将不同的文艺演出连接、组合成一个完美的有机整体。

(1)点线式结构

在筹划文艺演出时,选好一个个较为理想的节目,就等于挑选到了一颗颗珍珠,还需用一条线把它们串起来,这样珠链才能熠熠生辉,艺术活动才有整体感、节奏感、思想性、观赏性。如武警部队2015年的《忠诚卫士颂》文艺演出,就以“强化警魂意识,培育战斗精神”为主线,以10首武警新歌为主要内容,融情景表演和配乐朗诵于一体,以高唱《卫士组歌》、践行《卫士守则》、牢记《卫士誓词》为亮点,着力抒发忠诚卫士积极投身军事变革的豪情壮志。点线串联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承上启下、吸引延伸、活跃气氛上,这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演出结构形式。近年来,央视春晚和全国各大卫视的春晚,都是点线串联的代表。

(2)篇章式结构

篇章式结构是指,将一台文艺演出分成几个篇章,再将这些篇章按照文艺演出主题组成一个整体,每个篇章都有自己明确的立意。它的特点是各篇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中,主创精准围绕“奋斗”架构起整个创作,共分为“浴血奋斗”“艰苦奋斗”“团结奋斗”和“奋斗吧 中华儿女”4个篇章,将文学、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热情讴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中华儿女为追求美好生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懈奋斗。在第1篇章“浴血奋斗”中,一开场,一声声“起来”从黑云压顶的暗夜中发出呐喊,随后激昂的歌舞《国际歌》再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回旋式结构

回旋式在表现形式上,利用影视手段打破时空,多场景、多侧面、多角度地回旋组合,适用于主会场和分会场同时进行演出,使观众同时看到不同演区的情况。比如交响音乐会《军魂颂》,在形式上有了新的尝试和大胆创新,文艺演出分为三个既各自独立又主题统一的场地。序曲、尾声、每一篇章的第一首音乐在主场表演,其他分别在延安、南昌、广州进行。“人民军队永远忠于党”是贯穿文艺演出始终的回旋主线。第1乐章,表现了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时期的浴血奋斗;第2乐章,表现了人民军队走过精兵之路的团结奋斗;第3乐章,表现了人民军队肩负神圣使命,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整场演出不仅有高亢雄厚的气势,还有清新自然的情怀,重现了人民军队的辉煌历程,讴歌了人民军队创新发展的时代风采。

2.艺术内容的设计

(1)明确主题,把握风格

文艺演出的主题是文艺演出的灵魂,是对文艺演出基调的定位,也是对文艺演出特点的表达。它关系到创作设计、风格选择、演员确定等各个方面。无论是哪种文艺演出类型,都要先确定主题风格,再寻找表达方式。主题要准确深刻,但表述可言简意赅、角度多样。艺术策划专业人才要了解文艺演出的风格,是雄健豪放还是沉静内在。央视春晚策划人在确定春晚主题时,会着眼春节这个传统的民族节日,满足我国人民在春节这个特定条件下的审美意识和“团聚、祥和、欢乐、希望”的心理需求,然后在文艺演出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尽情地表达和延伸,使观众感受新年的喜悦。文艺演出有明确的主题立意,不仅可为文艺演出取得成功奠定基础,还体现了策划者在统帅整体构思、节目创作、演员选择、风格确定及舞美设计等方面的指导思想。

(2)首尾呼应,错落有致

策划需用明确的主题贯串、恰当的首尾呼应,对节目、内容、形式等进行整体设计,否则就显得东拼西凑、杂乱无章。开场节目,要有角度准、形式新、气氛足等特点,能够先声夺人,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收尾节目,要有气势、有深度、有余韵,恰到好处,给观众满足感。中间节目的内容、形式、大小都要错开,歌舞类要雅俗共赏,使其各展风采;曲艺类则要亦正亦反、亦庄亦谐;戏曲、游艺类节目要新颖别致,短小热情;特色节目仅是适度调剂,应少而精炼。在音乐剧《倾城之恋》中,歌曲《美丽》贯穿于整个表演环节。每当歌曲响起时,主人公的爱情就被鲜活地表达一次。此时,演员只需要用一连串的舞台动作就可以表达倾城之恋。如果没有很好的对于音乐、音响效果、舞蹈表演的艺术把握,导演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3)设计编排,寻找形式

在艺术策划中,策划主题构思、定向创作编排、现场合成演出3个环节,往往是一气呵成的。编导要分析各表演形式的特点,抓住它们之间的规律,积极探索场面和图案的变化,这是表达主题和情绪的主要手段。在广场文艺演出中,表演内容多由系列的场面和图案组成,这种场面不是生活过程的图解,而是典型的提炼加工。如军乐行进表演、队列军姿表演中的一个横排、一条斜线、一个立定转体,以及一个五星的呈现、一个对角的变化等,都有其特定作用,它不是单纯地为了画面美观,而是反映了某种特定情绪和生活特征。好的场面和图案变化设计,就像一幅流动的绘画,会给人高度的美感。画面构图包括单点动、线移动、面形成三部分。在大型广场文艺演出《我爱你,中国》中,伴随着音乐,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逐渐暗下来,千余名武警战士手持移动发光板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五角星,然后又逐渐转换成一幅中国地图的轮廓,接着地图上出现了由电光组成的长江、黄河,并依次不断闪烁,表现了河水由西向东,奔向大海。忽然,广场上华灯齐明,彩灯闪烁,灯光在夜空中交织变幻,《歌唱祖国》的豪迈乐曲响彻大地,天安门前红旗漫卷,金水桥畔万众欢腾,充分地激发了人们对祖国的深情,传达出丰富的艺术内涵。

对艺术创新的深度理解

艺术创新是实践突破,是确立新理念、选择新角度、构成新发现、进行新整合、表达新方式,这是真正的艺术创新。形象思维是什么,即要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这是通过具体的、感性的形象去认识事物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形式。抽象思维则是要用一定的概念去判断、推理和论证,这是另一种思维形式。要想深度理解艺术,就需要坚持全面客观的观点。

艺术中的守正是指恪守艺术正道、坚守艺术初心、胸怀艺术正气。守正属于做不做的价值导度,是艺术策划的基础本体。创新是指积极探索艺术、勇于开拓艺术、善于创造艺术。创新属于怎么做的技术导度,是艺术策划的前进动力。自古以来,没有守正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风格。文艺天才从来都是“带着镣铐跳舞的人”。从对仗工整严格的中国古典诗词歌赋,到严谨科学的西方音乐十二平均律均是如此。在每一次艺术创造过程中,如何把握控制并自觉主动地寻找“限制”、坚守“限制”,进而再去创新与突破,是对艺术家的磨砺和考验。这一过程会极大地激发艺术家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限制”的法则有多种,具体如下:

1.限制“顺序”

在艺术创作中,经常会遇到以排列顺序为先决条件或基本条件,如以听觉构成的排列关系不可更换,但单位元素之间的远近距离、幅度大小、脱离归位等可充分利用。在很多音乐创作中,基本音符顺序不可更变,但运用速度、节奏、调性、和声、强弱等可变。在交响乐《红旗颂》中,《保卫黄河》的音乐片段在乐音序列没有变化的条件下,将音的节奏、速度、时值进行处理,全新的艺术魅力立刻生动地展现出来。在舞蹈中,还有限制视觉形象的排列顺序。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的“青绿”垂目转身,快起轻放,把大众带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的美好画卷中,给人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舞者透过画家王希孟的双眼,写意祖国大好河山。表演中有动作限制、路线限制,“画”中青峰叠嶂,绿水隐现,舞者眼波流转,绛唇高髻,利落甩袖……生动诠释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灵魂。

2.限制“人物”

艺术创作中的人物关系,是一个奇妙的创作公式,不同人物的关系,如家人、恋人、战友、朋友等,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在演出中,舞者动作的幅度、节奏等均会受到所演人物的限制。在《只此青绿》中,舞者身穿青绿色曳地长裙,头梳高耸入云的发髻,婀娜袅袅的身段悠悠起舞,融为一片青绿色的山峦,生动还原了《千里江山图》。该舞既继承了原画本身的色彩基调,又巧妙地赋予其变化多端的灵动,既有宋朝女子的婉约,又不失山体的“棱角分明”。舞者的舞步轻盈飘逸、刚柔并济,“静待”“望月”“落云”“垂思”“独步”“险峰”“卧石”等系列造型动作,在动静之间将舞蹈语言和绘画语言完美统一。

3.限制“空间”

空间限制是指对点、线、面的规定。《只此青绿》中就充满了限制,“青绿”在画中静待千年,在服装造型设计上,以全新的姿态强调宋代崇尚的清瘦感,手部的袖子叠搭,犹如山峦起伏;色彩则用了《千里江山图》中的头青和石绿。杂技《肩上芭蕾》是典型的“定点杂技舞蹈”,颠覆了芭蕾在地板上跳舞的几百年舞蹈史,在人体肩膀上站立起来的芭蕾足尖震惊了世界。说唱舞剧《解放》的经典片段《天足》,也强调脚必须限制在一条横线上。《千手观音》的基本要求就是绝对限制在一条横线上,以不变应万变,以一变胜万变,充分凸显了舞蹈艺术的神奇魅力。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创作的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综合运用了艺术策划的创新手段,以舞蹈、音乐、朗诵等艺术语言讴歌伟大新时代。在主题曲《领航》的旋律中,金色之光循环涌动,金色党徽冉冉上升,充分体现了艺术策划者在有限空间内的无限想象和创新之光。在整体音乐创意上,不但服务于现场听觉,还兼顾了本体逻辑,音乐的交响思维很突出,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

结  语

高校艺术策划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文艺理论素养和艺术感受能力,使其从优秀的文艺作品中获取创作启发,进而策划、创作出更优秀的艺术作品。构思的目的是为了塑造典型形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提高艺术综合理论素养,还要加强艺术专业知识学习。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艺术策划要的是艺术表现,而不是简单再现;是艺术真实,而不是生活现实。艺术策划专业人才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力和眼光,这样才能将其内化为艺术策划和艺术创意的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2]田川流.艺术管理学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9.

[3]谢大京.艺术管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8.

[4]张伟、左颖哲.艺术策划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10.

[5]陈华文.文化创意案例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4.

[6]张继刚.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张继钢论艺术[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11.

(赵筱松:西安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