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三政治课复习备考中,往往存在着教师一节课的知识漫灌、教学上的“一言堂”,学生不明确重难点内容、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做过的题反复错,教与学“两张皮”等问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累。究其根本,是因为政治课堂复习效率低下、质量不高。课堂上的一个知识点或问题如果没有讲透、讲到位,教师就要进行二次“回炉”,但这种弥补性讲解更易让学生知识断层、模糊重难点,收效甚微。学生课下也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在同一个问题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因此高三政治复习课的关键,还在于课堂。

课堂是传道、授业和解惑的最佳载体,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大本营和主阵地。抓住课堂,高效备考,于寻常中见奇崛,是高三政治课复习的制胜法宝。如何提高复习课的课堂实效呢?结合高三政治教学的经验和体会,笔者从以下三个角度给出建议。

一、精心备课,突出实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三政治课的复习节奏快、时间紧、容量大、任务重,每一节课都是现场直播,每一分、每一秒都应该效用最大化,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精心备课,突出实效,以此实现课堂教学的生动、鲜活。如果课前缺乏充分准备和预设,课堂内容重难点不明、形式单一死板、方向晦涩不明,则复习无章可循、张弛无度,更遑论效果。

复习课的备课,高考考情应放在首位。教师要认真细致研究《高考考试说明》,明确高考考查的总目标是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关键能力及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等。同时要掌握教材的高频考点,熟悉近五年高考考查频率、题型、试题特点等,找到其命题规律,大胆做出本年度考查预测。对每一个考点的考情要了然于胸,这是上好高三复习课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复习计划开展和推进的旗帜和方向。

知识是主干。复习课不是新授课,教师在备课时要有效利用教材和教参,处理好整体与部分、体系与碎片、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高三政治的一轮复习旨在基础知识的重构与深度理解,要讲全、讲准、讲透每一个细节部分。教师要补充教材中不出现但高考考查的知识点,如必修一中“纳税人和负税人”“外汇储备”等基础知识,“存款准备金率”“正逆回购”等拓展知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双循环发展格局”等时政热词,丰富课堂容量,提高课堂密度。二轮复习要提升能力,着眼于整体单元,搭建学科知识脉络,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如必修二第三单元的内容,容量大且不易理解,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为切入口重构知识,既能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同,也能更好地促使其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做主的统一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必修三从“文化作用、文化创新、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个角度,引导学生树立大单元复习思维,增强他们对不同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复习效率。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高三政治的复习课堂要能上得去,紧跟高考方向与考情,更要能下得来,课堂的备考要始终扎根学生学情,明确课堂重难点内容,掌握学生的知识“最近发展区”,理清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缺口与衔接之处;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结构性,打通学生学习的“堵点”和“痛点”,增强课堂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的教学有的放矢,学生的学习才会游刃有余。

二、灵活教学,提高成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堂是展现备课质量高低的“练武场”。学生在上高三政治复习课时,由于缺乏教学形式与知识内容的新鲜刺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在这种熟悉感的萦绕中很容易将重难点遗漏。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实效。

首先,创新教学方式。高考通过真实情境的塑造,柔化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突出对学生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这种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形成光靠复习课堂上的讲授是达不到的,因此高考考查方向的改变在呼唤复习课堂的调整。如何实现高三政治课复习的德育价值与知识价值的统一,议题式教学、会议模拟课堂、探究式教学等,都是教师可以参考使用的范式。在二轮复习时,笔者围绕“企业”展开议题式教学课堂复习模式,以“企业如何从实现成功经营”的议题为引领,重构企业知识体系,让学生在议题的探究中感受如何创业、创新,渗透法治意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课堂活动中有所思、有所悟,以此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彰显政治学科铸魂育人的价值。

其次,课堂要有层次。一节复习课,不可能全部都是高潮部分。好的复习课,应该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即一节课应该有1~2个拐点,这个拐点既可以是重难点知识的强调,也可以是不同教学环节的起承转合。研究证明,学生在课堂的前25分钟注意力集中,听课质量较高,教师可以将重难点内容前置,或者以其他不同的方式予以强化。在复习必修四“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课时,笔者以“大山里的校长妈妈——张桂梅”为例探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学生对她的事迹产生了强烈的关注度和求知欲。于是,我们即兴开展了“张桂梅军事化学校管理是否合理”的辩论赛,课堂不再沉默,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有话可说,知识的理解水到渠成。一句话、一个动作、一段留白、一个教学环节……这些有心的预设或无意的创新,都可以像一粒石子投入湖中,打破课堂的沉静,泛起知识和想象的涟漪,使复习课堂张弛有度、流畅自然。

最后,灵活借助道具。多媒体、板书和其他教学工具等载体,既可以辅助知识的呈现与讲解,也能让复习课堂更加生动。在复习课上,我们要正确处理多媒体与板书的关系,多媒体直观、便捷,但易形成依赖,不利于学生深度思考和逻辑思维的形成;板书看似平常,但在知识体系构建和思维逻辑演绎方面,永远不过时。相比于PPT,学生对于板书上的“只言片语”印象更加深刻。在二轮复习阶段,笔者通过课堂的板书探究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自主画出知识框架,绘制“作业板书”,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对于学生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记忆,思维的逻辑化演绎和归纳,学习能力和素养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

三、提升素质,促成高效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使学生可以多学。”复习课是知识和能力的高度浓缩,而教师是主导复习课堂内容与节奏的“导演”,是实现“少教”之下学生“多学”的高效课堂的输出者和组织者。因此,上好复习课,关键在课堂,而课堂的成效,重点在教师。

第一,教师要做课堂的“设计师”。复习课的教授,教师一定要做到“精”。精确掌握高考方向,精心构思教学环节,精挑细选教学资源,精准突破重难点知识,精确布置学习任务,精炼组织课堂语言,精湛呈现教学艺术,精致打磨每一堂课。一节高效的复习课堂,随处可见设计者的精致巧思、恰到好处,没有一句话是多余,没有一个动作是浪费,必然就不会有随心所欲的进度、唠叨重复的用词、主次模糊的知识。在这种“精”的匠心精神下,课堂的预设有理有据,课堂的生成自然无痕,于无声处、于行云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第二,教师要做复习的“引路师”。从知识讲解到能力拔高,教师在每一个环节都要精挑细选、精琢细磨。高三政治课的复习,一轮复习中明确高频考点、突破考查难点、挖掘潜在信息、反复练习高考题、研究高考答案,在夯实基础中巩固知识;二轮复习梳理知识框架、题型专项训练、能力素养培养、答案要点组织练习,于整合练习中提升能力;三轮复习时事热点整理、自主命题预测等,逐层开展、循序渐进,由此构成一个有序、科学、高效的复习规划。

第三,教师要做学生的“梦想师”。人生处处是考场,高考只是生命中一段难忘的宝贵历练,是人生成人成才之路的开始。相比成绩与名次,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复习备考中所形成的对自我的清晰认知和自信积极的人生态度。身教胜于言传。教师的高度评价、课堂状态、情绪语言、为人处世等,在无形中影响着每一个孩子。高三学生的复习生活辛苦疲惫,教师的言行举止、表情动作无疑是课堂学习的调味剂,教师脸上的笑容与关心的言语能构成学生前进的动力,这也恰恰是政治课德育价值的生动体现。政治教师要与时俱进,克服本领恐慌,调整倦怠心理,摒弃经验主义,提升综合素质,如此才能提升复习备考工作的实效。

于寻常中见奇崛!上好高三政治的每一课,让复习课堂真正地“活”起来。没有高效的课堂教学,便没有学生的高效复习。只有功在平时,才能有高考和人生战场上的真正胜利!

作者单位   西安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