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俊老师提出的“融教学”理念,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融合、融会、融通、融洽、融悟、融炼。如果我们透过字面意思探寻其深刻内涵和意蕴,则可以称其为一种前瞻的教育理念,一种理想的教学方式,一种智慧的教学艺术,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有着很强的指导性。下面,笔者从高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角度谈一谈“融教学”理念的落地实践。

在高中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阅读量少,写作困难,教师教学方式单一,这主要是学生缺乏读写的积极性,教师“读写结合”观念不强,缺乏合理引导导致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其双向融合发展。

   一、理清关系是实现读写融通教学的前提

1.读乃写之始

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中学生,不仅能够滋养他们的心田,提高他们的修养,还能够使他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从小的方面来说,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的写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阅读篇目都是经典作品,也是极佳的写作范本,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构思新奇精巧,语言清新典雅,景物描绘细腻传神,具有强烈的画面感,给人以意境之美;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将悲秋与颂秋结合起来,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情是故乡情、爱国情,情感真挚,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蔡元培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演说作品,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楚,思想性、艺术性俱佳,内容博大精深,给人以思想之美。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带领学生走进文本,鉴赏文本,深入研读,挖掘其深度、广度、厚度,让学生不仅与先贤对话,借鉴他们自然晓畅的文风,获得精神洗礼,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读写结合点,将阅读经验转化为写作内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读书是为了学习书中丰富的知识,每读一本书都能汲取不同的营养。梁衡曾说过:“如果阅读是面,写作就是点;阅读是吃进草,写作就是挤出奶。”为了出奶,我们需要不断吃草,到处吃草,从田间到草原,从夏季到冬天,要不停地吃。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有了阅读的源头活水,才有坚实的写作基础。

2.写乃读之成

高中生每天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体验,很多学生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审美意识淡薄,总是认为作文特别难写。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使出浑身解数,一味地强调读或单纯地训练写,指导学生时往往理论大于实践,学生的作文多是重复单调、苍白无力的表达。师生都觉得难,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缓慢。

“文章读十遍,不如写一篇”道出了写作文要不断实践的道理。将书中的知识变成文字,将书中的思想变为自己的观点,便是对读书最大的尊重。我们写作文是在阅读中思考,在写作中补充生活,用写作体现阅读的意义。阅读而后有写作,写作而后出新思考,才会常读常新,常写常深。我们阅读不同的书籍汲取不同的营养,目的是使思维得到发展,思想得到升华。

王阳明曾说过:“知乃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要写作,便要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只有生活的积累和阅读的储备是不够的,还需要表达。学生只有把生活中真实的、直接的素材和书本中的素材美妙结合在一起,才能写出一篇有思想、有灵魂、启人心智的好文章。

3.读写融通教学,相互促进,比翼双飞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难点。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感知能力,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融合在一起,以阅读吸引学生的写作注意力,用写作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两者之间的结合,开展多项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实现以读代写、以写促读的教学目标,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二、多重手段是实现读写融通教学的保障

1.拓展阅读宽广度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阅读形式引导学生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体会,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还可以在班级设置阅读角,除了中外名著外,应添置各类青少年喜欢的书籍报刊,如《中外名人传记》《读者文摘》《人民日报》《写作素材》等。通过群文阅读、课内课外结合阅读、多样化读物交叉阅读、纸质版电子版结合阅读的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阅读众多文章中积累丰富的好词好句,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夯实写作基础。

2.挖掘教材深厚度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课文为载体,引导学生虚心、专注、投入、深度的阅读,让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提高阅读能力。如阅读《秋天的怀念》《囚绿记》这类文章时,学生通过文章就能深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象征意义,掌握托物言情的写作方法,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如果学生没有深度挖掘文章蕴藏的思想情感,只是停留在文章的表层意思上,将文章中优美的语句一带而过,没有深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情感,不知如何将文章中的优美文字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语言,那么他们写出的文章就会缺乏感情,缺少深度,他们的阅读能力就无法得到提升,写作能力也得不到提高,阅读和写作就会完全脱节。

教材不仅是最好的阅读材料,还是最好的素材库。教师要积极开展深度阅读活动,让学生精读文章内容,发展创新思维,以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以写作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

3.调动写作灵活度

新课标要求高中生三年要达到2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这个阅读量本身不大,但对于学业紧张的高中生来说,完成起来不太容易。因此,很多时候,学生阅读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师就要依托课文让学生进行仿写、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写读后感、做思维导图、小练笔,通过写作强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有效促进读写的紧密结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写人记事的佳作,是作家梁实秋听梁启超的一次演讲所作的,文章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简要介绍了演讲的背景,为描写演讲作了铺垫;第二部分(第2段到倒数第2段)描写演讲的主要情况,是文章的主体,占用了大量篇幅;第三部分(最后一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这篇文章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故事,又有充沛的感情,学生仿写后,教师根本不用口若悬河地讲解写作方法,学生完全可以自行掌握写作技巧。在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改写《边城》《红楼梦》的结尾,会有出人意料的结果,学生的改写可谓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为了加深学生对《祝福》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写观后感,这样学生剖析的深度会远远超过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4.提高活动丰富度

比起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学生更喜欢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创设有趣、科学的语文教学情境。教师开展的语文课内活动如名著阅读交流会、作文竞赛展评、演讲比赛、讲故事、美文朗读、文白对译、戏剧表演、写诗填词、古诗配图等;课外活动如辩论赛、影评、改编流行歌曲、模仿秀、脱口秀等。通过活动,教师会发现学生中人才济济,卧虎藏龙。但需要注意的是实践活动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恰到好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将语文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读写融通,不仅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汲取写作所需的营养,积累写作素材,还要引导学生寻找阅读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让读写教学相互渗透,比翼双飞。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