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字创意产业融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信息技术为一体,是引领我国文化供给、促进文化消费的一种新型产业,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对国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肩负着培养学生数字文化创意和技能的重任,与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必须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克服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较为陈旧、协同培养机制不健全、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进而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为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关键词]数字创意产业  视觉传达设计  教学改革

引  言

数字创意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五大新支柱之一,是未来我国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传达设计作为数字创意产业的重要子类,是完善其产业格局的重要力量,为此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发展潮流进行必要改革,使得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更符合社会需要,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输出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具备文化内容创意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数字创意产业的不断深化发展,国家对素质教育和信息教育的不断重视,高校数字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才能真正顺应教学初衷,满足行业人才需求,实现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1.行业发展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内生需求激增

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表明,它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占据了数字创意产业的制高点,就拥有了未来国际竞争的新优势,在这一过程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能发挥积极作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涵盖的广告设计、标志设计、UI设计、VIS设计等可以与数字创意产业的数字技术(虚拟现实、全息成像、裸眼3D等)和数字内容(动漫、影视、美术等)进行有效融合发展,为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设计灵感和艺术作品。因此,当前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需要衡量产业发展需求进行课程改革,满足当前数字产业发展过程中对高素质人才的强烈需求。

2.提升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水平的必然要求

受制于传统教学理念,当前部分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不注重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综合因素之下导致教学水平质量不高,无法为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对口的专业人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声誉,不利于学校的长足发展。为此,要以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切入点,结合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技术要求和内容创作要求进行专业课程的改革和调整,进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使专业发展更符合社会需要,能为产业发展输送更多精、尖、专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形成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3.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多元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不断涌入,内含多种文化理念的设计产品也充斥着中国市场,对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承载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内蕴体现了设计者的胸怀和价值观,是反映设计者心性和价值准则的重要载体。因此,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必须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其从我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灵感,设计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个人鲜明风格的作品,将设计成果转化为消费者对其中蕴含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的认同,进而不断提升文化自信,提升我国产品设计的竞争力,最终提升我国的文化艺术软实力,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形成自身的鲜明风格。

数字创意产业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弊端

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起步较晚,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由此,必须理性分析其中的不足和弊端,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调整,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教学目标不明确

数字创意产业是关于艺术和技术的产业,需要的是既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水平、文化素养等人文艺术素养,又具备专业技能、技巧等技术素养的人才,需要校方既重视文化艺术教育,也重视专业技术教育。然而当前部分高校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在视觉传达设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艺”“技”分离,或者过分强调文化艺术的培养,忽略了数字技术的支撑;又或者单纯注重数字技术的培养,忽视了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本质。总之,教学目标的不明确使部分高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陷入了迷茫和困惑,导致了教学思路的模糊,无法培育出产业发展真正需要的后备军。

2.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当前部分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模式较为陈旧,教学内容与方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阻碍了人才培养的进度。一方面,教学内容上存在滞后性。没有及时关注学科动态进行教材内容的调整,依旧停留于传统教材内容中。比如在广告设计课程中,教材内容依然沿用“广告策划”+“平面广告设计”+“广告文案写作”三大模块,忽视了当前的学科热点营销传播等内容。另一方面,落后的教学方式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许多高校采用“项目式”“课题式”教学方法,但由于项目数量和课程数量并不多,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利于其创新思维的激发。

3.协同培养机制不健全

由于企业与高校之间、各大高校之间、高校内部相关学科之间的协同培养机制不健全,使得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面临着课程学习和产业实践脱节的困境。首先,校企联合的短缺使学生甚至教师不了解行业动态,不清楚文化市场的发展趋势,容易使教学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其次,校际协同培养机制的缺乏使各方优势资源无法实现有效流通,不利于学生之间、教师之间、高校之间的交流与进步。最后,数字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要满足美术功底、艺术创作、产品设计、品牌策划、商业素养等多个维度的要求,需要高校内部各个学科之间协同培养,但是当前各个学科分属不同院系,产生了教学断层现象,不利于人才培养。

4.师资力量不足

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步伐,也对学校师资力量的配置产生了影响。一方面,师资队伍不充足,主要表现在教师人才流动性小,以固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教学,缺乏有新意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需求。另一方面,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当前我国很多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师来自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他们从学生转换为教师时间较短,往往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业务经验。长期身处高校使他们与产业发展脱节,无法全面了解行业信息,因此授课内容与现实需求难以完全契合。

数字创意产业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在数字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的是融创意设计和数字技术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各大高校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健全协同培养机制,优化师资力量配置,充分利用多方优势资源培养优秀人才。

1.明确教学目标,确立教学改革指向标

要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各大高校就需要着眼于产业发展的大势潮流,明确教学目标,为学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树立明确的指向标。一方面,要明确以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重点,以高素质的、可持续发展人才为培养目标,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地进行课程设计和内容补充,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克服“艺”“技”分离的教学现象,既重视文化艺术培养,也注重专业技术培养,消除文化艺术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分离的弊端,明确教学指导思路。

2.创新教学模式,接轨行业发展需求

高校要破除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改革,为此需要在两方面内容有所建树。首先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实时关注学科动态,贴合时代需要和行业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比如,在广告设计课程中增加营销传播的内容,在包装设计课程中补充绿色包装材料的相关内容,以接轨行业发展需求,实现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其次是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多角度寻求可行的项目和课题,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创作兴趣,逐步培养其创新思维。同时,在课堂教学的课题训练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求异性和独特风格,创作出各具特色的设计作品,感悟创新的力量。

3.健全协同培养机制,互补优势资源

要完善企业与高校之间、各大高校之间、高校内部相关学科之间的协同培养机制,为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改革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首先要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校方和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缩短人才培养和产业应用之间的距离,实现招生与就业、培养与培训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其次,建立校际协同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各个高校的专长,建立设计资源共享平台,鼓励学生跨校参加活动,以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创新热情,促进课程改革。最后,建立高校内部相关学科的协同培养机制,推动相关专业的有效衔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联合培养。

4.优化师资力量配置,奠定教学改革基础

高校教师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灵魂工程师”,在数字创意产业如火如荼发展的过程中自身必须拥有优良的综合素养,以便更好地教导学生、完善自我,实现教学相长。一方面,各大高校要充实师资队伍,积极引进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高超的人才充实视觉传达设计教师队伍,为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邀请行业专家教授进行专业培训,并鼓励教师走出去,使其将自身知识储备运用于产业实践,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此外,高校还应树立起包容开发的教学理念,鼓励高校教师积极前往科研机构、知名企业交流学习,参与具有影响力的设计展会,努力提升“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真正承担起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

结  论

近年来,我国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一定的后发优势,对提振市场经济、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务必审时度势,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健全协同培养机制、优化师资力量配置等方式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为数字创意产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董占军,田金良.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机遇与教育策略[J].艺术设计研究,2020(1):123-126.

[2]黄江杰,汤永川,孙守迁.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创新方向[J].中国工程科学,2020,22(2):55-62.

[3]刘晓庆.数字创意产业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39):183-184.

[4]陈正达.视觉传达设计的限制与突破——基于东方设计学构建的教学思考与实践[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9(3):171-174.

[5]陈磊.发展变革中的视觉传达设计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J].装饰,2019(9):31-35.

(朱小军: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