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勉励广大青年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人生航向,也为高等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紧密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主题,强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方针,努力锻造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五育并举”是我们党长期实践探索、不断总结教育规律所做出的部署安排。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提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时代特征和教育发展规律,进一步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教育方针的不断完善与深化,并将马克思主义和我们党关于教育的论述集中于教育培养目标的高度和向度,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政治性、育人性,使教育沿着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不断前进,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品格,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具体体现。

二、“五育并举”是我们党立足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战略选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存在着种种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在统筹全局、驾驭复杂形势、创新攻关、艰苦创业等不同维度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大学生在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修养、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这就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高等教育具体实践中,“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将推动工科大学生更具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文科大学生更善于发现问题并能构建新的理论,从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只有坚持“五育并举”的方针,在博采中西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深入大学的本质去寻求高等教育内在的新动力,并在持续奋斗中不断进取、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三、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高校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既涉及学科、教学、科研等体系,也关系管理、行政、后勤服务等部门。因此,首先要树立“五育融合”的理念,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统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第二课堂)、线上教育、社会实践等关键的育人环节,协调党政管理干部队伍、专职师资队伍、后勤保障服务队伍等建设,构筑新的高质量、高水平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其次,要优化学科专业体系,强化思政课、拓宽公共课、夯实专业基础核心课,以生为本、学为中心,推进信息化教学、研讨式教学,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让课堂育人主渠道立起来。最后,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第二课堂”工作,让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实践育人活起来;加强校舍、校园等办学条件建设,让各项办学条件硬起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在新时代发挥出巨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贡献力,空前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政治觉悟、文化水平和科技能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责任担当、更加昂扬的奋进姿态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强化“五育并举”的顶层设计、资源供给和评价体系,加快形成“五育并举”的成才导向、培养体系和文化氛围,锻造一大批真正能够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系西安理工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