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鬲雪亮保留着240多名学生写给自己的360余封信件。  王三合 摄

9月7日,面对学生们送来的教师节祝福,鬲雪亮(右)和老伴一时兴起,用弹琴唱歌来表达内心深处的快乐。 王三合 摄

书信是一种传统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的特殊载体。师生利用书信交流沟通,难在坚持,贵在经常。

在西安市临潼区85岁退休教师鬲雪亮的家中,至今还保留着240余名学生写给自己的360余封信件。“见字如面”,一纸书信,关怀与爱跃然眼前。

“鬲老师,我虽然开始新的生活,但永远也不能忘记您带病上课的场景……”“是老师您把我从辍学边缘拉回了课堂,帮助我完成了高中学业……”

师恩难忘。在学生们考上大学、工作以后,几十年间师生用书信传递问候、表达牵念情怀,学生在信中回忆老师的悉心教导,追忆师生苦战高考的不眠之夜,字字句句抒发了对恩师的感激之情。

鬲雪亮从事高中教学工作39个春秋,呕心沥血、不断探索。因材施教是他的特色,众多学子在他的影响下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成为科研战线上的领军人物、国家重点项目的高精尖人才和新兴经济领域的带头人等。

“雨露润德,三尺讲台勤耕耘;点石成金,百年大计育桃李”成为鬲雪亮树人育才、桃李满天下的写照。

“所带的学生无论在什么岗位,都是我的骄傲,是我晚年生活的精神支柱!”鬲雪亮逢人说得最多的话题就是他的学生,是学生让他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全国恢复高考后,我担任班主任、物理老师。在当时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全体师生一起勤奋刻苦。后来看着学生梦想成真,作为老师,高兴和激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鬲雪亮回忆起以往的点滴,脸上满是笑容。

“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曾经的学生还是经常来看望我,与我聊天、叙旧,使我倍感温暖和感动。”9月7日,临近教师节,鬲雪亮和老伴的家里更加热闹了,手机铃声不时响起。老两口一时兴起,用弹琴唱歌来表达内心深处的快乐,悠扬动听的歌声在房间回荡。

春风化雨,师生情深。鬲雪亮家中珍藏的360余封信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信件穿越40余年。虽纸质陈旧、尘迹斑斑,但码放整齐,字迹依稀可见。几十年来,鬲雪亮一直细心收集,完整保存着学生写给他的信件和明信片,这些对于他来说,是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以前与学生联系都是靠书信往来,现在随着科技发展,学生们经常通过打电话、发信息以及视频通话的方式和我聊天。”鬲雪亮说,通信方式多种多样,拉近了他与天南海北的学生们之间的距离,好像他们就在身边,使自己晚年精神生活更加丰盈充实。

“在整理同学们给老师的书信时,看着大家给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回想高中时的美好时光,和老师分享工作中的点滴进步,倾诉生活中的烦恼,甚至向老师讲述恋爱遇到的困惑和幸福瞬间,就能看出同学们打心眼儿里把老师当成了自家长辈、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作为首批应届高中毕业生,张大卫大学毕业后一直奋战在祖国航空工业领域,每次和鬲老师一起回忆校园美好时光时,他都感慨万千。“鬲老师时刻关心着我们,惦记着我们。我们取得的任何一点进步和成绩,老师都为之高兴和自豪。学生就是老师倾注一生心血浇灌的成果。这一份师生情,应该和更多的人分享。”他说。

岁月如歌,师恩泽厚。为了纪念高中时光,记录大家跃过龙门、破茧成蝶的岁月,也为留存以鬲雪亮为代表的老师甘为人梯、呕心沥血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鬲雪亮的7位学生花了近半年时间,将学生们写给鬲雪亮的360余封信件精心整理编印成了《春风化雨 师生情深》一书,记载了一起学习、一起奋斗、一起改变人生的美好回忆。这本192页的书籍印刷后,很快在学生之间争相传阅,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在我人生的关键期,鬲老师经常写信鼓励我,在农村广阔天地要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从事高科技农业领域工作15年、现已成为国内秸秆加工龙头企业董事长的田英申,谈到自己爱戴的鬲雪亮老师,满是尊敬和感恩。“鬲老师写给我们的一封封回信,是老师送给我们的最好最真挚的礼物。”他说。

“最近一次看望鬲老师时,老师身体不是很好。但他看到我们时那充满关爱的眼神,让我无比触动,老师的教导一直滋润着我的心田。”临潼中学物理教师郗仙玲多年来坚守在教学一线,传承着鬲老师“干一行爱一行”的教诲,耕耘“三尺讲台”。“我以恩师为榜样,接过他手中的教鞭,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教几十年来,我不忘恩师教诲,传道授业解惑,希望培养出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将尊师爱生的传统美德延续下去。这也是我选择从事教育工作的初衷。”郗仙玲说。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