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一经落地,就以雷霆之势扫荡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效果立竿见影。但相对于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中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是一个更难解决的顽疾,当前仍以各种隐秘的方式存在于基层学校,侵袭着孩子幸福的校园生活。学校作为落实“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政策的主体,应坚持问题导向,梳理作业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思考作业负担过重、功能异化等现象产生的根源,健全和完善作业教研、设计、布置、管理等环节制度,探索建立符合校情实际的作业治理新常态,有效实现“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工作目标。

一、坚持育人为本,发挥作业育人功效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是学生在识记、理解、运用等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学习行为。作业不是学生过重负担的原罪,学生不是不需要作业,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能够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能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因此,落实“双减”政策,既要纠正作业设计中的错误做法,更要发挥好作业的育人功能,不能简单地一“减”了之,而是要从作业的育人功能出发,契合学情实际,建立和完善学校作业设计、布置、统筹、公示、批改、反馈等环节的治理体系,实现作业的“轻负高效”,发挥好作业在促进学生学业进步、改善教师教学方法、改进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功能,实现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问题导向,完善作业管理制度

当前中小学生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数量过多主要体现在教师不顾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相信“勤学多练”能出成绩,一味地在作业布置上加码,各学科作业总量远远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使孩子陷入苦海之中。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不重视作业设计,信奉“拿来主义”,在汗牛充栋的教辅资料和瀚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给学生布置作业,很少考虑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实际水平,造成作业设计粗糙,布置随意,总量过大等现象。二是学校缺乏作业教研的制度性安排,在作业设计的教研上很多学校几乎是空白,完全靠教师自发设计和布置。一线教师普遍重视教学设计的教研,而忽视作业设计研究,造成作业设计质量不高,作业类型单调乏味,作业内容千篇一律的情况。作业育人功能所需要的实践性、针对性、生动性、个性化等要素很难实现。作业功能异化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教师经常布置惩罚性作业、给家长布置作业、通过微信等平台布置作业,把作业功能异化成对违纪学生的惩处,用简单粗暴的作业布置代替春风化雨的思想教育。一些教师把作业批改、辅导任务转嫁给家长,缺失了作业在诊断学情、改进教法等方面的功能。一些学校只重视作业批改情况等外显指标检查,忽视作业的教研、布置和设计等内涵因素指导,弱化了作业在优化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功能。

面对造成校内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学校作为减负的主体,要摒弃“唯分数”“唯成绩”等应试教育思想,树立科学的质量关,抓住问题症结,建立和完善符合“双减”政策要求的作业治理体系,破旧立新,完善校内作业管理制度,彻底纠正作业管理中的错误做法。校内作业管理,首先要建立作业审批和公示制度,使科任教师的作业设计和布置处于监督之下,杜绝作业设计粗制滥造,作业布置随心所欲;其次要建立作业设计教研制度,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试题命制等能力,促使作业质量不断提高;再次要建立作业年级统筹协调制度,严把作业总量,确保政策落实;最后要建立作业考核评价制度,通过技能过关、评价考核等方法,推动作业质量提高、形式创新,发挥作业育人功能。

三、设计优先,搭建作业研讨平台

高质量的作业来源于高质量的作业设计,学校要坚持设计优先原则,把作业设计教研作为学校教研教改的重头戏,作为校本研修的必修课,把追求高质量的作业设计变成教师的自觉行动。要搭建作业设计教研平台,有制度化的作业设计教研安排,经常性的作业设计研讨,开展常态化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举办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等交流活动,加强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引导教师找到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操作路径,通过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

“双减”政策落地后,各中小学校基本都建立了作业设计教研制度,加强了对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校本化研究和实践。笔者所在学校组织教师研制了切合学校实际的“菜单式”作业设计单,并把“菜单式”作业设计单作为落实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载体。“菜单式”作业设计单要求教师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科学设置作业难度。在备课组集体研讨的基础上,作业设计单明确了作业目标、设计依据、展现形式、适用群体、完成时长、难度等级、效果分析等内容,使每次作业实施做到有的放矢,发挥了作业的育人功能。“菜单式”作业设计单按照不同学科单元学习目标确定作业目标、设计作业内容、规划作业梯度,监管每日作业做到“量有度、质有效、时有限”。

四、以学生为中心,落实作业类型创新

“双减”前,作业形式单调呆板,设计粗制滥造,内容枯燥乏味,布置机械重复等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学生对作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落实“双减”政策,既要通过规范的作业管理制度有效压减作业总量,也要通过高质量的作业设计实现“减负提质”,还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落实作业类型创新,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作业类型实现“减负增趣”,让中小学生爱上作业、喜欢作业,在“轻负高效”的作业完成过程中,实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形成习惯的学习目标。

“双减”政策下,作业类型创新百花齐放,有趣、有效的作业类型层出不穷。在作业类型创新上,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着眼学生长远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需求,增强作业的针对性、趣味性、有效性和实践性。我们要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我们要鼓励教师设计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我们要指导教师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我们要在课时作业的基础上,增加单元作业、整本书作业或项目式作业等类型。

五、因材施教,完成作业批改反馈

作业的完成过程是师生教学相长的双边活动过程。完成作业既是学生自主学习,消化、巩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改进教法,了解、分析、诊断学情的过程,教师需要对作业完成的过程进行精准辅导、规范批阅、及时反馈。传统作业布置中,教师往往重视作业的布置,忽视了对作业完成过程的辅导;重视作业量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忽略了作业完成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作业完成结果的考查,忽视了对学生作业过程中的评价。

“双减”政策下,在全面重视作业育人的背景下,学校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教师完成作业的辅导、批改、反馈等环节。一是要强化作业的精准辅导,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辅导帮扶,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二是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作业批改正确规范、评语恰当,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三是要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诊断;四是要加强作业实施效果的评价,通过对作业完成情况的诊断评价倒逼作业设计质量的不断提高,并形成良性循环;五是要重视作业纠错,通过课时作业纠错、单元集中纠错、师生互助纠错等创新做法,增强作业育人功能。

六、坚持发展为本,实施作业评价改革

校内作业作为中小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载体,是不可缺少的。随着“双减”政策深入实施,中小学生课内作业“减量提质”,作业类型不断创新,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已不适用作业创新的要求,简单地以是与非、对与错、完成与否来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已远远不够,当下教师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作业评价理念来引领作业创新。

作业评价是提高作业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构建校内作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作业质量。校内作业质量评价首先要构建符合“双减”政策要求的作业评价标准,从作业设计原则、内容及形式、学科目标达成等方面考评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质量,引导一线教师专注于作业质量的提高;其次要创新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突出对作业完成过程的评价,探索形成对实践类作业、项目化作业、个性化作业等创新类型作业的评价标准和办法。

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是校内落实“双减”政策的主要内容。学校必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严格作业管理守住政策底线,加强作业教研提升设计质量,创新作业类型增强作业效能,做好作业辅导反馈提高育人效能,改革作业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以作业治理体系的新常态助推“双减”政策在学校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   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槐柏镇九年制学校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