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习指导工作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保障。面对“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00”后大学生,高校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积极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新途径,构建线上、线下混合的精准学习指导体系,对推动高校“三全育人”、提升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 精准 学习指导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入,大学学习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较大变化,部分大学生难以适应大学学习,无法正确应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进而引发了严重的心理疾病,近年来高校学生自杀现象屡见不鲜。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大学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

精准学习指导体系的内涵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要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学习指导”是指高校相关部门和教师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人发展特点,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学习规划,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大学学习资源,在吸收知识的同时掌握实践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高校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全面贯彻“三全育人”思想,通过多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鼓励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导并教会学生科学学习、主动学习,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实现更全面的发展。

我国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当代大学生以“00”后为主体,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数字化原始居民,互联网构建的虚拟世界与物理空间,构成了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大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体验社会不可替代的途径。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倾向于独立思考和自由判断。而传统的学习指导以线下专业介绍、大学学习指导课、辅导员谈心谈话等方式进行,自上而下、形式单一,虽以思想教育和专业引领为主,但缺乏针对个体的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指导效果欠佳。

高校将“精准化”的工作理念作为学习指导工作的基本理念,贯穿于学习指导全过程,在原有学习指导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运用微信公众号、易班等“互联网+”新技术、新途径,精准把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精准识别学生学习困难的程度,对不同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分层次、分类别地向学生推送学习指导的相关信息。精准学习指导体系对推动高校“三全育人”、提升高校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高校学习指导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1.对学习指导工作的重视度不够

在传统育人理念之下,我国高校常将学生的学习问题归结到学风问题或者心理问题上,针对此类问题,一般由辅导员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或者由成长导师进行专业引导。然而,当教育工作者秉持“三全育人”理念分析学生的学习问题时就会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并不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者缺少学习动力,而是因为学习基础薄弱跟不上学习进度,或没有掌握适应大学学习的正确方法。传统的学习指导并不能真正解决这些困难,需要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

2.学习指导工作基础薄弱

美国高校的学习指导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在各校建立了专业的学习指导机构,形成了一系列非常完善的学习指导体系,学习指导成为专业化工作。清华大学基于全国39所“985工程”院校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的“985”高校中只有10所高校设立了专业的学术或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学习指导专业人士和职业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学习指导服务。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学习指导模式都属于分散型,即学校层面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而是由下属学院的辅导员、专任教师、教务办公室等提供学习指导服务,导致学习指导工作队伍薄弱,缺乏统一的规划、部署和领导。

3.学习指导工作覆盖面较低

我国高校学习指导工作的具体落实主要在各个院系,由各年级对应的辅导员、教务工作人员及专业教师承担。但因辅导员和教务工作人员本身就承担了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因时间和精力不足,往往更倾向于统一通知重要事项,个别有突出问题的学生再单独面谈。在学习指导工作中,教育工作者主要聚焦在学习特别困难、课程不及格门数较多的学生,或者有志于考研,主动找教师沟通的学生。但是这一方式对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学生缺乏关注,致使指导工作覆盖面较低。

4.学习指导工作效果不佳

当前的大学生主体是“00后”,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非常鲜明,兴趣爱好十分广泛。而高校的学习指导普遍是“漫灌式”的,如比较集中的入学教育、专业介绍、选课指导等,可以从宏观层面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但这一方式缺乏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没有进行“滴灌式”的精准指导,不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个性化问题,致使学生学习指导过程中存在“人在心不在,入眼不入心”的问题。例如,遇到困境的大学生需要专业的答疑解惑、专项辅导,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学有余力的大学生则需要有针对性的指导激励、超前发展引导,帮助他们占得先机。当前,学习指导工作难以做到分层次、分类别的精准指导,工作效果不佳。

构建精准学习指导体系的路径研究

1加强学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

有效的组织机构是高校顺利开展学习指导工作的有力保障。高校的学习指导工作涉及学生培养的各个方面,必须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有配套的管理制度,以保证学习指导工作能够协调学校各部门的教育资源。高校可成立大学生学习指导中心,同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一样隶属学工系统,以便于统筹整合教学、学工、后勤服务等资源,为大学生提供精准化的学业指导。高校应重视指导人员的培训,选拔优秀的辅导员、教务工作人员、专业教师与学生志愿者等,组成一支具有专兼能力、师生互相结合的学习指导队伍。

2.加强学习指导网络平台建设

我国高校根据职责范围将与学生相关的事务划分为“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分别由教务处和学工部各自负责,导致两个部门各自为战。对此,学校可建立校级层面的学习指导信息发布平台,围绕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这一主线,以微信公众号、易班等形式为载体,统一发布学习指导相关内容,通过建设学习指导网络平台,打通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之间的壁垒。

(1)即时发布信息,加强学习指导的有效性

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任务,会面临不同的学习困境,学校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易班等传播途径,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关键时间节点,分层分类地推送学习指导信息。例如,9月份开学,对新生推送学籍信息操作指南;对大二学生推送英语四级高分秘籍;对大三学生提供生产实习注意事项;对大四学生推送研究生推免政策详解等。学校应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关键节点,结合学生所处的阶段,有针对性地推送学习指导信息。借助互联网,学生能轻松采集所需的各类学习指导信息,同时还可以反复查阅、借鉴。

(2)实时互动,提高学习指导的时效性

学生接收到经由微信公众号、易班等传播途径发布的学习指导信息时,还可以通过转发、评论、投票等方式实现信息的有效反馈。学校可通过后台分析、研判学生的网络评论、投票等,结合学生实际,能清楚地掌握学生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以便于对学生学习指导总体需求做出有效判断,实现学习指导工作与学生实际需求同步。

(3)形式多样,拓宽学习指导的覆盖面

学校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微信公众号、易班等形式,建立网上学习加油站,学生和任课教师可以在该平台自主分享各门课程的学习资料;也可以设立学习交流社区,在该区内自主交流、互相帮助;后台数据关联学校教务系统,会定期定向发布学业预警信息。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学习指导形式会引起学生的关注,而学生的关注又可以拓宽学习指导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3.重视线下学习指导和面对面帮扶

当前,高校的生源比较多元化,不同的大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一方面学生之间有学习基础强弱之分,另一方面还有年级高低之分,更有学习兴趣志向不同之分,因此,学习指导工作者面对的群体比较庞大、问题也较为复杂。首先,高校要确定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内容,例如学习指导课、专业导论课等,可以通过互联网覆盖绝大部分学生,而对于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则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到学习指导中心,为其进行线下专项服务。

(1)聚焦个体问题,进行一对一学习指导

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大学生培养方案两年一小改,四年一大改,学籍异动(降级、复学、转专业)的学生,因培养方案变更、学时学分变化或开课时间变化等问题,导致无法如期毕业而比较焦虑。对此,教育工作者可对这些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线下学习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其学生合理选课;要对每位帮扶学生建立精准帮扶手册,做到一生一策,持续关注。

(2)聚焦群体问题,开展团体辅导

针对同一年级、同一专业学生的共性问题,高校可组织各种专题的团体辅导,如新生适应团体辅导、毕业生论文支持团体辅导等,为学生提供一个面对面交流与分享的平台,让每个参与学生都可以分享他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通过团体辅导,学生可在群体中获得理解与支持,学生之间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学习共同体。

人类教育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近些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现代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更加开放、快捷,高等教育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贴近学生,进一步改善原有的学习指导工作方式,构建线上精准投送、全面覆盖,线下主动挖掘、重点帮扶的精准学习指导体系,从而真正提升学习指导工作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终身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新华社.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9-5-20]. http://www-gov-webvpn.sust.edu.cn/xinwen/2017-02/27/content-5182502 htm.

[2]王俊,乔蔚虹,范赟.学习指导:改善当前大学生学习状况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81-83.

[3]张华敏,易连云.“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17-21.

[4]王美丽.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16(6):84-88.

[5]徐素美.美国高校学习指导的发展历程与具体实践[J].广东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5(7):125-133.

[6]詹逸思,耿睿,刘响.中国“985工程”院校学习指导发展现状研究——基于全国39所“985工程”院校的调查研究[J].教学研究, 2014(1):83-86.

[7]朱庆好.电子媒介的娱乐化功能对教学活动的负面影响——从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致死》谈起[J].现代教育技术,2016(1):28-33.

(王文娟: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