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与教学、评价息息相关,作业和课堂教学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但在课程教学改革中,作业是经常被忽视的一个环节。作业改革能否深度推进,一方面在于教师是否拥有科学的作业观和育人观,即由追求分数走向关注全面育人,另一方面在于教师是否拥有行之有效的推进策略和方法。

一、探究背景

1.F-I-D梯级分层作业简述

F-I-D梯级分层作业是对学生foundation(基础)作业、improvement(提高)作业、development(发展)作业模式的简称。

F-foundation(基础)作业——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量少、简单,紧扣当天所学内容。在课堂实施,要求90%以上的学生都能凭借已有的水平来完成,目标达成度是90%+,评价、反馈在课堂完成。

I-improvement(提高)作业——解题方法灵活,注重思维提升。在课堂实施,可做适当的课后延伸,要求60%以上的学生凭借已有的水平或在获得帮助的情况下能顺利完成,目标达成度是60%+,评价、反馈要求尽量在课堂完成,也可适当往课后延伸。

D-development(发展)作业——综合运用,能力拓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的多样性。作课后延伸,要求40%以上的学生都能凭借已有的水平或在获得帮助的情况下顺利完成,目标达成度是40%+,development(发展)作业安排在课后完成,教师在作业批改或二次批改中,落实个性化辅导。

2.实施的意义与价值

(1)基于学生立场的发展层次差异化之需要

作业设计要关注学生差异性发展,让作业服务于学生的真实学习。F-I-D梯级分层作业就是基于学生差异化发展的现实而采取的策略。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完成整齐划一的作业。所以,针对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作业必须有梯度,有层次性。其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能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2)基于教师立场的作业观理念变革之需要

树立整体变革理念,明确作业改革与教学改革一体推进。学校启动作业改革方案后,多次组织教师学习讨论作业问题,辨析认识作业本质,实践改革作业。当教师整体研究课堂教学设计与作业设计时,他们也就充分认识了作业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当教师最终能够将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设计视为一个整体时,学校的作业改革才真正不再割裂,成为学校是否能够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也是学校考核教师教育教学业绩的重要指标。

(3)基于国家大政策“双减”背景下如何课堂提质之需要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要求把握作业育人功能,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创新作业类型方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健全作业管理机制等。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多样化作业,丰富作业类型,从而促进学习活动的多样化,并破除将作业功能定位于知识现固与技能训练的狭隘观念,让作业不局限于浅层学习,指向知识应用、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引导教师在反复思考、论证、推敲中,逐渐弄清“发展学科素养”“完善课程建设”以及“优化教学设计”等关键要素,聚焦课堂,充分发挥F-I-D梯级分层作业的纽带作用,树立提质育人理念,保障作业设计与教学设计共同落地。用F-I-D梯级分层作业小支点,撬动轻负高质大课堂。

二、F-I-D梯级分层作业实施的策略

1.把握作业设计的“三度”

作业设计一般会有这三个方面的疑问:怎样学得增值;怎样做得有效;怎样评价多元。要实现学得增值,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指向高阶思维,要设计得有“精度”;要实现做得有效,教师必须在课堂上真正以学定教,要设计得有“梯度”;要实现评价多元,就必须让指向素养的以评促学思想落地,要设计得有“效度”。

(1)作业设计要有“精度”,实现学得增值

高质量的作业设计一般要求以育人为本,目标一致,结构合理,设计科学,类型多样,时间合适,难度适宜,且体现选择,所以,我们的作业设计须精准落实以下三点:以课标为本,按课程标准要求设计作业,落实作业目标、重点和难点;以教材为本,以教材中的习题和活动式任务为素材进行改编、创编,生成校本化作业;以学生为本,针对学生实际需要和学习能力,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减少作业时间,不仅在“量”上做简单的“减法”,而且在“质”上求“变化”。我们以每周半日教研为依托,集中研讨、交流,梳理出优化作业设计的路径,以期让作业更加高效、创新。

(2)作业设计要有“梯度”,实现做得有效

分层作业遵循“分层设计、人人达标”的原则,要让学生从分层作业中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分层作业分基础篇(F-foundation)、提高篇(I-improvement)、发展篇(D-development)三部分,各板块的难易度呈梯级分布,如下表所示。

(3)作业设计要有“效度”,实现评价多元

有效设计分层作业需要在创新作业类型方式,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等方面下功夫,更要关注评价,用评价撬动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有效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诊断改进学习情况。

2.体现作业设计的“三味”

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指向学生学习兴趣。作业设计的“度”要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作业设计的“趣”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设计有趣味性的作业,帮助学生“穿针引线”,这样既符合认知规律,水到渠成地巩固新知,又能让学生易于接受、真正参与,从而有效地促进知识的同化。学生若能顺利完成作业,信心自然得到增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做作业的过程中来。

作业设计要有“生活味”,指向学生有效学习。杜威曾说过,良好的教育经由生活经验达成。推动学生有效学习,不能仅停留于书面作业,还需要连通生活,促成体验。体验即是生活与学习的链接点,因而轻视或忽视体验的作业,不会有生活的气息,也难以推进真正的有效学习。体验是作业的核心构成,促成体验是作业改革的重要议题。教师应重视加强作业设计的内容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注重思维发展,将学科知识与生活情境、学科探索情境相融合,增强作业的实践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业设计要有“学科味”,指向学生学科素养。设计具有学科特色的作业,一定能触动学生的“作业味蕾”,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好的作业设计一定是一个意图得到体现,目标能够实现,有效控制用时并充满学科味的若干题组。为了设计出具有学科味的作业,我们制订了学科作业“1+T”总体规划清单。“1”就是基础性作业,“T”就是具有学科味的特色性作业。

3.把握好作业设计的“三个走向”

(1)作业设计要“走向学生”

学生是作业设计的对象。学生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作业呢?喜欢参与感强、趣味性浓、能检测学习成果的作业,还是个性化作业?什么样的作业对学生最有效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项与弱项,针对性的练习和分层学习对他们而言是否效率更高、更有效?只有走进学生的世界,倾听学生的声音,倾听他们对作业的体验与评价,才更有助于教师进行作业设计。学生具有性格、能力、认知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应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作业设计要“走向创新”

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是减负提质的关键。一份优秀的作业,应该基于学生实际,体现最近发展区原则,针对性强,为学生量身订制;应该符合学科课程标准,体现学科特点,蕴含丰富的学科思想方法,具备良好的育人功能。所以,我们应该丰富作业类型,除了纸笔书面作业,还可以设计探究调查作业、实践操作作业以及小课题研究、体育锻炼、社会实践、艺术赏析、创意制作等,教师要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

(3)作业设计要“走向高站位”

作业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其不可替代的基本功能和重要价值。好的作业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同时,通过设计实践性、合作性、融合性作业,有助于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达成课堂教学无法达成的目标。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作业巩固知识与技能、提升学业成绩的功能,更要关注作业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功能,即提高站位:从关注“育分”到关注“育人”。故学校对标“双减”政策,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育人目标,将作业创新设计为“健康生活”“沟通交流”“责任担当”“审美情趣”四大模块系列活动,融合德育、体育、美育、劳育,与学科个性化作业所发展的“智育”交相辉映,促进“五育并举”落地。

三、成效与反思

1.成效

(1)更新教师作业观,让作业改革真发生

F-I-D梯级分层作业推进以来,学校教师重新认识作业功能,主动参与作业设计,丰富作业类型方式,促进学生高质量完成基础性作业,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努力开发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努力设计跨学科作业,探索项目化学习作业;合理布置不同类型作业,加强作业设计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让学生经历与体验多样的学习方式,形成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

(2)学业负担可以减,让全面育人成现实

减轻了作业,学生的睡眠质量和体育锻炼得到了保障。我校龙虎足球队在每年的市、县中小学生足球赛中摘金夺银,为我校赢得了荣誉,使我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轻负高质的办学也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如戏剧社团的学生在湖州市中小学生文艺汇演的舞台上表演戏剧类节目《龙争虎斗》,并获市一等奖等。

2.反思

(1)研究作业功能,让作业更好配合学习

作业改革仍然是当下各校改革的薄弱点,更是学校质量提升的增长点。当下重点是更新教师的作业观,难点是作业改革推进方案与策略的探索。教师要从作业目标、作业难度、作业时间、作业差异等方面全方位思考作业实际,研究作业功能目的,让作业更好地配合学习,从而实现作业设计整体质量的提高。

(2)提升命题能力,让问题瓶颈有效突破

全面高质量育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破作业窄化,以作业设计为突破口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倒逼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力抓手,也是教师专业提升的有效载体。为能准确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及其评价要求,较科学有效地设计本学科作业、单元测评,并能掌握作业实施、命题方法和技巧,突破作业设计问题瓶颈,作为教师关键能力之一的命题能力有待提升和加强。

作业改革,道阻且长,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们不仅要设计好日常教学的各类小作业,从长远看,更要完成好素质教育的大作业。诚如浙江省初中数学教研员张宗余老师所说:“作业设计不可能一张蓝图画到底,它更像一个旅程,攻坚克难,需要的是教育人的责任与担当。”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