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一直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技术赋能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发展方向。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是重要试点内容之一。2021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指出智能教育素养将会成为未来教师必备的关键能力。由此看来,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崛起,“智能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显著特征,人类正在迈入新智能时代。


一、新时代教育的显著特征

党的十九大之后,我国正由教育信息化1.0时代快速进入“全面提质增效”“创新普惠并存”“融合创新智能引领”的新时期。智能化教育为我们在教育中的认知、统计分析、观察、记忆、决策判断等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引导我们反思教育的意义,不断促进教育的创新,从而推进教育走向“智慧”。当下,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对在线教育、人工智能的认识,“互联网+教育”进一步推动了课程教学模式的变革。显而易见的是,“互联网+教育”有助于学生利用开放的网络资源在课外获取知识,将知识解惑、理解和内化带入课堂学习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的均衡发展。课堂教学逐渐趋向以微课为载体、以网络平台为支撑、以评估为核心,在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观念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给教师提出了较大的挑战。身为一线教师,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成为必须回应的课题。

二、“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的实然样态

目前,大多数学校在信息技术和移动智能技术平台建设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学校仍走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路上。使用传统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抑或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学校占大多数。基于此,我们需要了解当下学校课堂教学的实然样态,为“互联网+”时代的课程教学变革找到一条变革之路。基于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目前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过度的教学预设

课堂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教学预设,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预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唱主角,学生演配角,学生灵动的思维、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以及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被过度的预设所消解,其生命活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此外,教师普遍借助幻灯片、声音、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创设情境辅助教学,但从本质上看,这些过度细化的教学预设仍旧无法解决学生被动参与、学习行为受限这一根本问题。

2.模糊的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体现了教师的价值取向。定位教学目标的过程其实是一个选择和建构的过程。教学目标既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依据,也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又是学科评价的标准和范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指向、激励、评价等作用。有目标的学习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习目的,清楚要从课堂中学到什么;二是学习效果,判断是否达成了所期望的学习效果。现实中有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研究过于简单直接,设计的教学目标多,未突出重点,尤其缺少挑战性目标。如有的教师将《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这样在表达上没什么问题,但表意是模糊的。可以设定为“理解融情于景的表达艺术,学会这种艺术在习作或交流表达中的运用”。不仅如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教学目标定位模糊而导致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及课堂教学活动缺乏生机与活力,只见课本不见“人”,只见“知识”不见“精神”,只见“理性”不见“非理性”,只见“技术”不见“艺术”,只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不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应该这样做”。这就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实用性价值被遮蔽。

3.低效的课堂提问

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贯穿教学的始终,是教学语言最主要的载体。课堂提问是知识的种子,可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处理信息和数据。好的课堂提问具有多重价值,包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等。当前,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开展阅读教学活动,这是很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提出的问题过多,问题空洞、僵化等。过多的问题使学生无法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即使思考了也不深入,让学生没有时间和同学交流,即使讨论了也流于形式,遑论探究?课堂提问应当以学生为出发点,将问题与文本相联系,挖掘直指文本思想内核、培养学生思维表达、提升阅读素养的真问题。

三、智能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随着数字教育资源的日趋丰富及优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逐步建立,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的“名校网络课堂”以“基于优质均衡发展和‘名校+’教育联合体的名师课堂建设与实践共同体项目”为载体,以优质学校为主体,通过网络课程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校际教育质量差距以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2021年9月29日,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了“三地五校”的联合教学与教研。“空中课堂”“空中教研”让智慧碰撞打破时空。通过网络云平台参与本次活动的还有西安市东方中学、昆仑中学、宜君县高级中学、汉阴中学以及西安市于辉林“名师+”研修共同体成员。本次活动主要分为课例观摩和评课研讨两个环节。首先由于辉林老师在八十三中主会场给本校高一(7)班学生上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观摩课,东方中学高一(1)班学生通过网络设备在本班教室同步听课学习,八十三中、东方中学、昆仑中学、宜君县高级中学、汉阴中学五所学校的语文老师及西安市于辉林“名师+”研修共同体成员分别在本校网络教室听课观摩。听课后,五校语文教师开展了线上评课研讨活动。于辉林老师进行教后反思,他以“‘双减’之后‘加’什么”为题进行发言,阐释了自己的授课理念。最后,由五校的语文教师点评。在这节以学生展示课前学习成果为主要内容的课上,教师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缺席。于老师在每位学生展示后,都有点评、追问和总结。尤为值得学习的是,老师在学生展示后用生动活泼的实例作了一个题为《令人抓狂的书法》的探究展示,既指导了学生梳理探究的方法,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书写态度。应该说,这是一节理念新、效果好的高质量示范课。

信息化时代,名师课堂、智慧课堂、空中课堂和翻转课堂等新形式的课堂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我们应该大胆尝试、共享经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助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

目前,改变当下课堂教学的实然样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积极探索新教材单元教学与任务群教学语境下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的维度上,通过深入细致的研判,清晰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后再确立学习任务。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重视矫正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思维,如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位应聚焦语文核心素养,精选文章中那些最能涵养学生必备品格、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语言材料,通过目标定位,让这些语言材料内化于心,促进学生的精神发展。

全力打造“三个课堂”,开展基于优质均衡发展和“名校+”教育联合体的名师课堂建设与实践共同体项目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应当借助直播平台、跨时空观摩课堂教学、智能录播实时捕捉丰富、复杂的在线行为,为课后的研讨、反思提供数据。以移动智能技术创新应用实现教研泛在化,拓展在线教研活动场域,使人人皆教研,时时能教研,处处可教研。基于在线教研平台,构建在线教研共同体,形成协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群体教研效应。充分发挥智能平台互联互通的技术优势,构建在线教师发展共同体,包括理论专家、一线教师、教研员、技术人员等,充分发挥名师课堂与名校网络课堂开放、共享的优势,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样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发教师积极向上的内驱力,真正走向智慧教育。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