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中国军人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一名云南贫苦山区历练出来的青年,是一位为中国半导体事业开疆拓土的教师。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郝跃教授。

“青少年的教育,我觉得是比任何时候都重要的。”当选2021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后,郝跃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科技是以爱国为前提下发展的核心与关键,要让青年人知道,我们为什么服务祖国,怎样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青少年应树立牢固的报国情怀,国家富强腾飞要靠科技,更要靠莘莘学子。”郝跃对青年学子的期许并非纸上谈兵,他受邀在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作科普报告时,以自己四十年来的行动激励新一代青年人,“要将国家科技腾飞的报国情怀深深地刻进脑海里,融入血液中”。

扎根西北,“孺子牛”无私奉献

“每个人的生涯都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1977年恢复高考,出于对革命圣地延安的向往和对无线电科技的钟情,原本可以去清华大学读书的郝跃,毅然选择了向往已久的大学——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毕业后,怀揣着科教报国的夙愿,年轻的郝跃响应国家号召,扎根西北、留校任教,开启了教书育人、科技创新之路。

“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还是深山峻岭,只要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就是要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光阴荏苒四十载,报国之志未消磨,扎根西北的郝跃下定决心,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干出一番作为。但是,要想建立起微电子实验室谈何容易,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他和数名教师用自己的津贴进行贴补,经多方争取,才准备了一间符合实验标准的“超净间”并保留至今。这间“超净间”不仅见证了郝跃的困境与成就,也见证了以他们为首的“微电子人”在这条崎岖坎坷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敢前行。

2019年,郝跃获“年度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不假思索地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这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投身教育,“老黄牛”辛勤耕耘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对学生一视同仁,注重因材施教,在生活和学习上对大家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还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西电校友曹梦逸毕业多年后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作为教师,郝跃兢兢业业,不辞辛劳,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字号人才近10人,其中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张进成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马晓华教授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9名,博士128名,硕士216名。他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

面对集成电路领域人才匮乏的现状,郝跃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他带领团队突破攻关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的教材系列。他先后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9项,发表教改论文19篇;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3本,其中3本被选为“十一五”规划教材,4本被选为“十二五”规划教材,《半导体物理》与《半导体器件物理》获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成为众多高校及行业人员的首选书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质、品行、品味的“大先生”。郝跃作为教师,时刻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教师的期望与要求。在他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又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革故鼎新,“拓荒牛”敢为人先

“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不论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哪怕有一点点新的灵感,新的想法,有可圈可点的思路,就要给予支持。我用这200万元奖金创建‘芯缘’科创基金,将它作为对‘从0到1’的鼓励。”谈及2019年捐献奖金时,郝跃这样说。

“从前,我们原创的内容太少,创新力匮乏。研究人员的跟跑意识根深蒂固,一说起研究,就想着先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我们能不能在他们的基础上改动一下。”说到这里郝跃眉头紧锁。他认为,面对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发展的迫切要求,科技工作者要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而要实现“从0到1”的转变,从“跟跑”到“领跑”,就要从点滴做起来,形成创新思维,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面对集成电路的“锁喉之痛”,郝跃深知这不是凭一己之力就能够改变的现实。为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他尝试下一盘大棋,将团队打造成揭榜挂帅的先锋队和科研攻关的尖刀连。

郝跃(左四)指导团队做实验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西电于2019年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为进一步提升校企协同育人的质量,针对集成电路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郝跃带领团队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信息技术领域国家队保持一对一的密切合作,为华为、中兴等龙头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还与云南省政府及台基股份、杨杰科技、三安光电等上市公司积极开展专项人才联合培养等合作。

面对如今向好的态势,郝跃认为仍不能松懈。“我们目前仍然面临国际力量的压制,依旧受外国先进科技和文化的掣肘。国家的信息化产业、智能产业想要更进一步,必须突破原有的行走道路,利用新材料。我们只有在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才能在国际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才能赢得主动权。”他又说,“好在我国的半导体研发已经由‘宽禁带’步入‘超宽禁带’,这也使我们逐渐摆脱被动的局面。”

“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郝跃带领团队身体力行,推动建立了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致力于半导体前沿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他真正做到了求真务实,深学精思,与国家同舟共济,与时代同向同行。

研发团队硕士研究生陈怡霖谈及郝跃时说:“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对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课题研究上。在课题组定期组织的学生工作汇报中,郝老师总能一针见血、高屋建瓴地提出我们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修改意见。他对待科研严谨细致,无论内容还是思路都严格把关。”

好的教师、学者,在生活中同样能够使人如沐春风。谈到生活中的郝跃,陈怡霖掩嘴笑道,“郝老师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对学生非常温和,不会让人觉得疏离。在学校遇见他,他总是很认真地同我们打招呼,即使有事再忙也绝不敷衍。”

多年来,郝跃孜孜不倦、深耕教坛,为培养国家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倾尽心血。植桂培兰不仰千种绿,栽桃育李尤钦万顷材。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