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区域义务教育质量检测结果应用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FJJKCG19-134。


仙游县隶属福建省莆田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区域总面积1835平方公里,现有学校460所(高中15所,职业学校2所,初级中学3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229所,幼儿园172所),全日制在校学生165263人,教职工13333人,其中公办学校教职工9268人。2018年10月,仙游县18所小学538名四年级学生、6所初中350名七年级学生,以及24名校长、109名语文教师、36名音乐教师、31名美术教师参加了福建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笔者立足区域实际,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对仙游县学校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将学业水平监测各项指标与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认真分析,以期为仙游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一、依托测评结果,分析仙游县区域教育教学现状

从测评分数和表现水平来看,学生(受监测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和初中七年级学生,下同)语文学业成绩低于全省均值,艺术成绩处于较低水平。笔者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发现,影响学生语文、音乐、美术学业水平的主要原因是相关教师素养不高,小学语文教师第一学历为“本科”的占比23.1%(莆田市25.6%、福建省31.5%),初中语文教师第一学历为“本科”的占比48.4%(莆田市58.3%、福建省51.0%),学生觉得语文、音乐、美术教师素养高和得到教师支持程度的比例大约在38%左右,与莆田市均值相近,低于全省均值8个百分点;教师留职意愿率普遍低于全省、全市的留职意愿率,如果再次选择,近30%的教师不愿意再选择教师职业;师生关系不良,小学在受测单位中相对位置靠后;教学信息化资源配置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自信心不足。

二、基于评价反馈现状,分析诊断问题根源

(一)资源配置不合理

各学校在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电子化教学资源等方面配置明显不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资源配置不合理,存在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区、名校集中的惯性思维。二是计算机设备更新不及时,学校原有的配备无法适应当下的教学需求。三是学校管理机制不完善,体现了“一人多管”“无人管理” “无人维护”的问题,教学设备使用率低。

(二)城乡校际差异大

从调研中我们发现,不管是“学生资源”“教师资源”还是“教学资源”,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差异很大。优质学校虽然能够带动、引领区域教育发展,但不能长期存在“一枝独秀”的局面,否则就会对其他学校产生“虹吸效应”,导致其他学校“优质生源”流失,势必会拉大学校之间的差距,阻碍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三)师资调配不科学

因城区学校扩容迅速,两年一次的“进城考试”、乡镇教师到城区学校“挂教”等导致乡村优秀教师流失较快,对原本“先天”不足的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农村学校兼职教师比例偏高、课堂教学不规范,学生学业成绩偏低。教师调配不科学,数量不足、结构失衡,教师工作意愿不高,教学问题比较多。

(四)教师发展表层化

虽然仙游县中小学教师学历已全部达标,但仍有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加之相关教育部门对专业培训没有很好的论证,培训项目简单化、理论化,对教师缺乏专业引领。

(五)教师留职意愿率不理想

县域尊师重教氛围不够浓厚,教师职业荣誉感不强,幸福指数不高,工资、福利待遇低,绩效分配不够合理,激励机制不完善,职称晋升难,工作压力大,教师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外出培训提升机会少。

(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作业量大,学生升学压力大,师生关系紧张;家长的期望值过高,要求十分严格,家庭关系冷漠等。内因:学生学习目的模糊,成绩不佳,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等。

(七)师生关系不和谐

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因素:教师职业倦怠,工作热情低,缺乏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教学方式单一,过分强调“权威教学”;处理问题简单粗暴,凭“经验主义”,导致学生厌学。青春期学生的逆反心理较严重,心态“浮躁”,面对教师的批评教育,他们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觉得教师故意和自己过不去,最终与教师渐行渐远。此外,教师的工作得不到部分家长的支持,教师如果对学生严加管理,有时会受到学生的抵触、家长的投诉,教师缺乏职业安全感,容易产生厌教心理。

三、针对问题根源,改进教育教学方式

(一)针对学生阅读兴趣低,大力营造阅读氛围

教师应多审视语文教学,聚焦问题,查找差距,以阅读为突破口,建构并实施儿童阅读课程,可以依托市级“智慧阅读”工程,扎实推行整本书阅读,全面推进主题学习,力求从广度上营造读书氛围,深度上指向书面表达,真正让阅读改变课堂、发展学生。

(二)针对学生艺术成绩水平低,科学制订美育规划

教师在提升学生音乐、美术欣赏能力、音乐听辨能力、音乐创编能力和绘画表达能力等方面应精准诊断,聚焦问题,精准施策。还应改善监测数据中薄弱的艺术素养现状,丰富学校艺术社团活动和艺术课程资源,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艺术教育新路径,以提升学生整体艺术素养为目标,普及为本,面向全体,探索艺术教育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

(三)针对学生课业负担重,切实开展减负行动

1.实施多元教育。学校应积极优化顶层设计,实施多元教育,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跨学科整合开发校本课程,如《英语绘本阅读》《体育游戏》《莆仙戏曲》《创意手绘》等校本课程,促进课程结构优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减轻课业负担。针对质量监测报告中七年级“课业负担重、学业成绩中等”的问题,各学校应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应建立“学困生”帮扶制度,为学有余力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并加强命题质量、控制考试次数、实行等级评价。要求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强化面批讲解,及时做好反馈工作。

3.建立监控机制。各学校应采用网络无记名调查方式开展课业负担调查,全面了解各学科的作业种类、数量、完成所需时间等信息。实施作业布置统筹协调机制和作业检查动态管理机制。

4.建立评价机制。各学校应建立学生身心发展档案,实施多元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强调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多元统一,让评价成为推动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动力。

(四)针对教师素养薄弱,着力建设“三支队伍”

1.新教师队伍建设。各学校应加强新教师职前培训工作,在突出师德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以实践为导向优化新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强化新教师的“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和“课标理解、教学设计、案例评析、现代教学技术运用”等教学技能训练,全面开展新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

2.名优教师队伍建设。各学校应在现有名优教师研发精品课程的基础上,组织名优教师送培、送教下乡活动。还应进一步建设名优教师教研团队,尤其是名优教师后备人选的培养,适时开展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的培训,逐步建立梯级培养制度。还应组织教师参加各项专业素养竞赛,以赛代训,以赛促优,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并分阶段举行县级教师单项比赛和综合项目评选,如教学设计、听评课、教学叙事、案例评析、论文撰写及优秀青年教师评选、教学能手评选、教学技能大赛等,各项比赛结果可以用于名优教师后备人选的遴选。

3.研训人员队伍建设。持续开展教研人员专业发展“六个一”活动,即“研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承担一节观摩课或一场讲座,研究一个教育教学课题,带好一支教研团队,独立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展示一项教学教研技能”。把教研员的职后进修培训纳入各级教师进修培训计划之中,不断提高教研员的研究素养、指导水平和服务能力。

(五)针对“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科学开展命题研究

仙游县依托省级课题“以命题研究推动学科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将学科命题研究前置,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在命题研究中促进教师教学素养的整体提升,促进学科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全县遴选了129位学科骨干教师(小学38位、初中46位、高中45位),覆盖三个学段、27个学科,成立3+2模式质量检测命题专家库。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先后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对专家库成员进行命题专项培训,连续开展中高考、小学各年级县市质检试题评析征文评选活动,引导教师从试题立意出发,深入分析试题的考查内容与形式,探索命题特点规律及对教学的启示导向。不定期组织过程性质量抽査,撰写质量分析报告,举行学科教学研讨会,为调节和完善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信息依据。定期组织阶段性质量检测,根据考试结果,挖掘潜在的信息和隐藏的价值。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中高考推进会等,通报质量检测情况,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教育管理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作者单位 福建省仙游县教育督导室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