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提升小学数学文本阅读资源开发与运用策略的研究——以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P/145。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学生饱尝了“宅”的滋味,各学校都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战操作,但在线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少学校教育环境的约束,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逐渐出现了,如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等。作为一线教师,笔者从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理念出发,探寻了一种纠正这类不良学习习惯的方法:数学阅读。对于语文、英语等学科而言,高效的阅读是学生汲取数学知识、增长智慧、形成数学素养的主要路径。


一、开发数学阅读资源的意义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阅读是指学生在以教材为主的相关数学材料之间通过对话、互动、感知、理解、内化等一连串心理活动,是自主建构新知识体系的过程。

1.改变现有的数学阅读状况,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数学阅读状况,发现学生在学习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学生容易满足于自己的阅读现状,这部分学生大都比较乖巧,能够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作业,但缺乏阅读积极性,形式主义思想较为严重,在阅读过程中他们只是单纯地读通了文字,了解了文本的大致意思,没有知识积累方面的收获。还有一些学生阅读目的较功利,他们只对纳入考查范围的、有生动情节的阅读材料感兴趣,当文字叙述较为生硬时,通常会采用快餐式的粗读方法,注重享受暂时的视觉冲击和愉悦的情绪体验,阅读品质亟待提高。教师要想改变学生的这种阅读现状,就应该以教材为主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阅读资源的开发,让学生在与教师及其他同学的交流、互动中认真思考,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2.转变“学生式教师”的观念,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都希望能够在课堂上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带领学生阅读,并能及时调控生成。但我们在一些公开课中发现,学生自学了一部分课本知识后,根本说不出不明白的地方,或只是随心所欲地问一些与教学目标毫无实质关系的问题,场面虽然很热闹,但学生的阅读没有效果或收效很小,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忽略了对教材的解读,忽略了教学是逐步让学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转变“学生式教师”的观念,自觉、广泛地了解教材相关内容,在数学教学中与学生共成长,同进步。

二、开发数学阅读资源的策略

学生的数学阅读动力大多来自于外界的压力,而非内在的需求。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开发数学阅读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关注教材的源与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数学教材是无数专家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精心编写的,教师需全面地分析、了解其中的阅读价值。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笔者先梳理了教材编写的顺序,以及学生已经掌握的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平行四边形,能辨认和使用一些基本图形拼接平行四边形;在三年级下册学会了使用数方格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并能推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四年级下册学习了平移、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并会画出平移旋转后的图形,同时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这些知识就是本节课程的源头,由此可以导出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计算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再加上本节课是关于图形的教学,是动态演示的过程,笔者还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由一个点到一条线段,再围成正方形,并用几个正方形拼出一些不规则图形,比较不规则图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在“从点到线到面”的变化和拼接过程中,能快速地通过平移比较面积的大小,从而直击本节课数学思想的核心——转化。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快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还能举一反三地推导出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些都应归功于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和教材的准确解读。又如,在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学生虽然能够快速地掌握字母表示的数、数量、数量关系,但他们仍然会有一些疑惑:符号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需要它呢?教材中虽然安排了“你知道吗”这个版块,但由于这部分内容不在考试范围内,教师就会让学生简单地读一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只记住了“韦达”这个数学家的名字,对其余内容并没有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关于符号的本源认知问题,教师并没有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对“你知道吗”这样的阅读资源不加以开发,那么它就只是课堂教学的缀饰,不仅带来的学习效果甚微,还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我们虽然不能使历史重演,但可以将数学发展史加以收集、整合再介绍给学生,从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第一次使用符号到法国数学家韦达有意识地、系统地使用字母表示数,再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方程等,这些演变都是生活实际中产生的,充分体现了数学家的心血和智慧。教师为学生释疑的时,学生也被数学家执著的探索精神所折服。对学生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次价值观的教育呢?

2.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深入思考

很多教师对教材存在定势思维,不肯脱离教材看一看,其实只要教师了解了教材的意图,适当加以整合,就可以打破学科藩篱,使教材“活”起来。江苏省启动市顾卫华老师在《圆的认识》公开课中,考虑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画圆和使用圆规的经验,就让学生徒手画圆,学生画得不那么完美,他就引出壁画,向学生展示六千年前古巴比伦版的圆,让学生想一想怎么修补才能使其成为一个完美的圆。学生兴趣十足,从修补后的对比图中逐步认识了圆的本质特征。由此可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既可以渗透“历史思维”,又可以引入古代名著《墨经》的记载:“圆,一中同长也。”让学生了解每个圆只有一个中心点,从圆心到圆上每个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这个距离就是半径。此外,教材中与圆有关的自然现象、建筑物、运动现象等,都将数学知识与艺术、自然科学等紧密联系了起来,使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了很多,学生透过这些现象很容易就能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了。

3.精心整合,发展学生的思维缜密度和深度

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为了做好预设,笔者对北师大版、人教版、苏教版的教材进行了对比,发现数方格是已有的基本经验,这种方法在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和大面积图形时很容易被淘汰,将其转化为长方形是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北师大版侧重于从长方形的面积来猜测,再验证;人教版侧重从数方格中进行推理;苏教版侧重于先渗透转化思想,再从不同例子中多重验证、归纳推理面积公式。此外,笔者还发现教材中的习题量很大,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要对内容进行整合,为学生设计难度递增的习题。从直接利用底乘高计算面积,到筛选对应的底和高计算面积,再到不提供底和高的信息,根据长方形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随着习题难度的不断加大,学生思维的缜密度和深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4.将教材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讲授完《图形的旋转》一课后,让学生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北师大版教材将这部分内容编排在六年级下册,广东省江门市区锦超老师讲授这一课时,先对学生进行了学情分析,发现学生会旋转图形,但画图时会出现离开中心点等问题,他认为这可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学生会错误地认为只要中心点不变、形状不变、大小不变,就是旋转现象。因此,他设计的教学环节从儿童最喜欢的游戏——植物大战僵尸入手,使学生形象地感知并复习了旋转的三要素,让学生将豌豆射手的旋转看作一条线的旋转,再从线的旋转过渡到面的旋转,进而引入新课。同时,他十分关注学生练习画图时出现的错误,将这些错误整合后让其他学生再纠错,从而使学生从部分到整体,再到部分,逐渐吃透教材。赞可夫曾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由此可见,利用生活经验引入数学问题,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还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

总之,数学阅读资源的开发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这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立足于课堂,坚持不懈,努力为学生创造不一样的数学学习体验。

作者单位 江苏省仪征市仪化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