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近15年了,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初的踌躇满志:把每一节历史课讲得精彩!但是在我用心准备每一节课的过程中,却实现了另外一个目标:教材上的每一课都有我发表的文章或试题,当然这些文章主要是教辅文章。近十年来,我发表了约500篇知识讲解类和拓展类教辅文章,命制的试题也大量发表或被我校学生使用,还参编或独著了二十多本历史教辅书。教育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回望教书生涯,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教辅写作铺就了我的成长之路。

以教辅写作带动阅读

回忆自己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读书的情况和大学时期不可同日而语。一是没时间读书,感觉读书所得很难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二是小县城条件有限,找到自己想读的书不容易,网上购书有时候又舍不得,就这样逐渐放弃了阅读,直到我开始了教辅写作。

2020年,俞敏洪在一次直播中说,有很多中小学老师,一年都不读三五本书,而且一辈子都是教教科书上的那点东西,不断地重复,最后自己就被掏空了。他的话引起了我的反思,也让我警醒。

十年前我刚开始教辅写作时,既是为了写作成果变成铅字的“精神奖励”,也是为了稿费的“物质诱惑”。为了“奖励”和“诱惑”,我克服了工作的繁忙,挤时间读书学习,赶稿到深夜是常有的事。当时为了写好一篇千字文教辅,博得编辑的赏识,我通常要翻阅各种资料,我还购买了知网账号,大量阅读知网上的文章。可以说,一篇千字文可以轻松带动你进行几万字的阅读。

从教辅写作走上教科研之路

我的教育写作是从写论文起步的。教育行业初生牛犊的我踌躇满志,曾连续向《历史教学》等学术期刊投稿多篇论文,结果只有一篇被采用,当时心情很低落,认为自己根本不适合教育写作。在备课过程中,我接触到大量教辅资料,阅读了很多教辅文章,就此和教辅写作结缘。我认为,和教科研论文相比,教辅写作门槛低、难度小、出成果快,更适合初入教科研大门的青年教师。

颜习斋说过:“一人行之为学术,众人从之为风俗。”写论文必须有所创新,或提出新的问题,或找到新的解决方法,而“一人行之”的创新谈何容易!歌德曾说:“世上最艰难的工作是什么?思想。凡是值得思想的事情,没有不是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真正下笔写论文时,你会发现自己想到的别人也想到了,自己想写的内容别人早已写过,自己要做的,是好好研究前人的研究成果,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写出新的东西。所以论文的写作要有长时间的阅读和积累,是个漫长的过程,不像写诗歌散文,一时兴起,一蹴而就。写论文要慢得多,没有坐冷板凳的功夫,论文还真写不出来。而教辅文章,无论是知识讲解类教辅还是知识拓展类教辅,写作难度都小得多,而且出成果更快。

正是在教辅写作中,我树立了教科研的信心。例如“中国国民党”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我用心钻研这部分内容,阅读了大量相关论文和专著,先后发表了多篇教辅文章,完成了四千多字的教研论文《对中国国民党诞辰问题的思考》,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杂志,参加优质课评比等教研活动时,我也倾向于选择这部分内容参赛。

在教辅写作中提高教学水平

2020年春天,我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课堂教学研训县级竞赛,比赛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接到通知后,只有三天时间准备,时间仓促,但我却很从容,因为围绕本课内容和农村改革问题,我已经发表了10篇教辅文章。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源头活水。在教辅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我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以这10篇教辅文章的内容为素材,我很快完成了教学设计和课件,课堂上讲得很从容、很精彩,得到了评委的好评。

我认为,一线教师不必动辄谈新课程理念、新教育模式、新教育思想,不妨多花点时间研究试卷应该怎么出、题目语言应该怎么设计之类具体、微观的问题,研究试题类教辅的写作和有效利用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