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实施调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音乐课程评价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以及在音乐实践中的参与态度、程度等。通过评价,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进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普遍重视语数外等主干学科,音乐课常常被挪做他用,因此导致学生对音乐学科评价漠不关心,甚至是不屑一顾。近年来虽有改变,但依旧不尽如人意。很多省市对音乐学科评价进行了改革,但效果不容乐观。学科教师紧握评价大权的现象依然存在,终结性评价“一歌论高低,一卷定乾坤”依然是高奏的主旋律。长此以往,嗓音条件好的学生得高分可谓顺手拈来,但对于嗓音条件欠佳的学生来说可谓是当头一棒,久而久之会产生自卑心理,打击他们音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扼杀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评价方式单一,从根本上违背了新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多年一线教学及多次参加市县区体艺调研活动的经历,使我深刻地感受到音乐学科评价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在广泛征集学校领导建议、采纳学生意见以及与学科教师的深度探讨中,我逐步有了较为清晰的思路。通过探索与实践,我对多元化音乐教学评价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扎实做好过程性评价

1.务实求真,不辱使命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守好自己的三尺讲台,做无愧于时代的教育人。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按教材系统规范地上好每节课,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让学生临时抱佛脚,考前死记硬背。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动脑筋挖掘教材,上好“活而不乱、妙趣横生”的音乐课,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不能随心所欲地删减或增加内容。音乐课是唱歌课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小学现行教材以歌唱类教学为主,中高段欣赏与实践活动逐渐增加,到了初中则以欣赏为主,歌唱教学减少。音乐欣赏的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育人功能是歌唱教学无法取代的。地方校本教材也可以根据国家教材相关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充分体验和传承地方文化,从而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

为了客观公正地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教师要将过程性评价贯穿始终。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要做到“勤、细、精”。首先,要精心设计记录单,每生一单,包括日期、课堂表现(细分为纪律情况、课本保存情况、笔记、参与活动、与人合作等)、 课外活动参与(综合实践、参加的各类演出、获奖情况等)、记录人等。其次,要培养得力干将为“我”所用,借助班级音乐学科骨干的力量详实记录,教师不定时抽查。最后,把平时表现按照一定比例纳入学生音乐学科评价当中,此项按40%纳入学期末考核当中。

2.积极参与,积沙成塔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循环用书要求,教材是课前发、课后收,使得学生与教材接触的时间较短。为了便于学习,要让学生准备一个精美的音乐记录本,引导他们做笔记。低段学生可以用简笔画的方式记录,中高段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笔记本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知识的衔接一目了然,复习也更便捷,很好地体现了学科综合,培养了学生归纳、整理、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

3.恪尽职守,通力协作

各学段音乐教师要精诚团结、通力配合,做好交接工作。小学音乐教师要为学生夯实基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坐姿、站姿、呼吸方法、吐字咬字、声音位置、欣赏的基本要求等,不能把一无所知的学生送入初中。待学生进入初中后,初中教师要及时查缺补漏,做好知识的衔接及跟进工作。面对音乐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要使出浑身解数,引导学生有重点地做好课堂笔记,让学生每节课都能满载而归。只有不同学段的音乐教师共同履职,才能培养出“真金不怕火炼”的学生,才能让他们无惧任何形式和级别的考核评价。

二、各取所长,尽情绽放,稳步推进终结性评价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因此,在评价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营造和谐的评价氛围。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轻松搞定校内期末评价

考核前一个月宣布考核内容,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自由结合,自主选择一项进行展示,形成班级音乐会,根据人数用时二到三课时。如,演唱歌曲或视唱歌曲旋律;选择题材健康的小品、舞蹈、相声等进行表演;进行乐器演奏等。因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显得格外得心应手,唱的、跳的、演奏的……就连平时腼腆的学生,也能乐在其中。虽然没有像样的舞台,但丝毫未影响学生高涨的表演欲望。此起彼伏的掌声,真挚的笑容,争先恐后、信心十足的样子,让教师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满足。这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活动,很好地体现了音乐的人文性,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使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才艺展示极大地显示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培养了他们对音乐学习的信心和创新意识。此项按30%计入学期末考核之中。

同时,为突出学科特点,设置简单的视听测试题目,全面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便于学科教师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为学科教师的评价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此项按20%计入学期末考核之中。

2.互帮互助,取长补短,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而自评、互评和他评也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将几种评价放在学生才艺展示之后进行。表演完后,学生先自评,可以谈自己平时的表现,音乐课堂的得与失,或者是参加节目展示的感想等;其他学生可就节目和平时表现进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对那些胆小的学生要伸出援助之手,对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勉励的目的。有个学生家庭条件不好,喜欢调皮捣蛋,但表演能力特别强。我用励志故事引导他,鼓励他扬长避短,不能破罐子破摔。那天的他,令人惊艳,我这样评价:“你极具表演天赋,从刚才的表演中,我们领略了你的风采,好好努力,对自己要求再严格点,假以时日你定会成为我们的骄傲。加油,我们看好你哟!”他哭着说:“我以前太任性了,非常感谢您没有放弃我,以后我一定会努力,不让大家失望。”这样的评价提高了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此项按10%计入学期末考核之中。

三、人机对话,交互式测评,从容应对音乐纳入中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激起了千层浪,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美育在饱受争议中,渐渐地受到关注。

要将音乐纳入中考,必须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减少人为因素,构建强有力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让评价的信度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做到“阳光考试”。这样美育的发展才能被人们所接受,全方位发展的人才观才能逐步形成。

1.高屋建瓴,科学引领

省市县各级要建立学科资源库,将口碑好、工作作风过硬的学科骨干教师纳入人才库,完成命题、评审等工作(评审工作采取回避制度)。同时,上级部门应尽早拿出备考方案及学生艺术素质学业测评指导系列资料,各市县区结合自身情况,查缺补漏,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达标,不让音乐考核成为学生中考路上的绊脚石。

2.独具匠心,突出特点

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探索建立新的评价形式。音乐测试题库应紧扣教材,突出音乐是听觉艺术这一特点,建立视听素材库。题型以选择题、连线题、唱(奏)实践题等为主。“唱奏实践题”包括:歌曲演唱、旋律与节奏视唱(奏)、模唱(奏)、旋律与节奏听辨、简单旋律与节奏创编等内容。师生可在电脑上模拟练习,正式测评时实施封闭管理,全程录像,终端可适时监控。学生戴耳机参加机考,试题随机抽取,让考试过程更阳光、更透明,尽可能使评测科学、客观、高效,做到有迹可循。

3.人机对话,与时俱进

考前做好师生技能测试的训练与录制上传信息的培训。考试时学生演唱、演奏的视频现场录制并现场上传,充分发挥人机对话测评系统先进的语音采集、分析功能,实现对学生音乐表现领域学习情况的评价。评审组进行客观公正的赋分。学校、家长及学生有权进行复查,接受社会的监督。

音乐纳入中考只是时间问题,未来的路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师者的风范。要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的育人观,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让学生在展示中积极参与、互相学习,形成一种共同进步的学习风气,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形成受益终身的音乐素养。

作者单位 陕西省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