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语文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语言应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夯实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


一、创设情境,培养语用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表达和情境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表达通过具体的情境来体现,情境具有很多促进表达的因素。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中《鸟的天堂》一文描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色,赞美了美丽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笔者讲授这篇文章时,摘选了其中一部分:“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拍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在文章这部分,作者既描写了他所看到的,又描写了他所听到的。勾勒视觉效果时,作者既描写了鸟的形态、颜色,又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鸟活动的姿态。讲完这些,笔者顺势引导学生进行迁移训练,让学生尝试仿写花园里的蝴蝶:“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大的,小的,花的,粉的,有的停留在花朵上,有的在花丛间嬉戏,有的翩翩起舞。一阵风吹过,它们仿佛在歌唱。”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播放一些音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关注教材中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排比、比拟、借代、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更加生动,读起来更有美感,对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讲授《珍珠鸟》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重点学习了本课的修辞手法。例如,“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这段话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了珍珠鸟的外形,写出了珍珠鸟“毛茸茸、又圆又肥”的特点。又如,“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这段话使用了拟人手法,描写了珍珠鸟的动作、神态,它看起来就像一个娇憨顽皮的孩子,会看人的脸色行事。课堂教学结束后,笔者邀请了几个学生分享读后感,要求他们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搭建支架,夯实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了降低教学难度,教师要搭建相关的活动支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理顺写作思路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珍珠鸟》是当代作家冯骥才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用轻盈活泼、疏密有致的笔触为读者精心勾勒了珍珠鸟的形象,文章通过描写我和珍珠鸟的相处过程,突出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挚爱之情。文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我”为珍珠鸟精心布置了一个幽静、安全的巢,按时给它们添食加水,并按捺住自己的好奇心,决不打扰小鸟的生活,这些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小鸟的关爱之情。第二部分生动地描写了珍珠鸟与“我”由疏远到亲近的过程。文章第一次出现“小家伙”时,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将珍珠鸟的形象描写得十分生动;文章第二次出现“小家伙”时用“挨近、蹦、俯、瞧、跑、蹦来蹦去”等一系列动词,突出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文章第三次出现“小家伙”时:“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充分体现了小鸟对人的信赖。教学过程中,笔者为学生详细讲解了课文,并为学生介绍了一些词语的用法,让学生互相讨论自己的学习感受,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夯实学生在语文基础。

2.渗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作者的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了一些写作技巧,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晏子使楚》一文有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晏子身材矮小,刚来楚国就受到了侮辱。但是,他巧妙地化解了这个矛盾,维护了国家的尊严。相反,如果当时晏子暴怒:“你们就是这么接待他国使者的吗?一点都没有大国的样子,不值得我们的尊重!”这样一来,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当时,两国实力悬殊,如果惹怒了楚国国君,晏子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但如果一声不吭地进去,齐国的尊严就受到了侮辱,因为他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笔者引导学生对这两段话进行了比较,让学生讨论晏子的语言艺术。毋庸置疑,晏子的做法不仅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也回击了楚国的侮辱。笔者反问道:“从晏子的回答中,我们能不能归纳出一些交流、沟通的技巧呢?当对方说了一些不太好听的话时,我们能不能爆粗口呢?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尊严呢?”有学生是这样总结的:“我们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他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三、读写结合,提升语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1.关注课文整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整体,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使学生能够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问题,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时,也能够用一套系统的方法分析问题、处理问题。那么,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整体出发,思考问题的呢?

以《珍珠鸟》一课教学为例,笔者为学生准备了三个比较笼统的问题。第一,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第二,作者如何描写对珍珠鸟的感情?第三,在关爱之情的驱使下,作者为鸟儿做了哪些事情?除此之外,笔者还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体现课文或单元的整体性。

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第五单元的习作部分教学为例,在这一部分中,教师要为学生介绍事物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描写一种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教材中也给出了一些写作方法,学生练习前,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并搜集了相关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事物,想清楚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此外,学生写作时还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2)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3)分段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将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将它们以框架的形式呈现了出来,让学生理清它们的内部关系。有的学生制作的框架就非常好,例如,确定要写的事物—搜集相关资料—开始写作—写清楚事物的特点—使用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

2.打破惯性思维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思维往往比较固化,这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非常不利。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为学生布置了一些创造性的学习任务,如给出特定的成语,让学生将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境表现出来。笔者先为学生介绍了“奋不顾身”:“杨靖宇正在奋力还击,右手受伤了,就用左手继续向敌人射击。腹部中了一弹,鲜血直流,他咬紧牙关,猛然起身,连发两枪,击毙了两个日本鬼子。”再让学生仿照介绍“恼羞成怒”“自由自在”这两个成语。学生的答案是完全不同的,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感叹:“哦,原来还可以这样解释呀”“原来还有这样的情景啊”“我觉得这个描述非常到位,实在是太厉害了”等。语文教材中也有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章,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文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创设情境、搭建支架、读写结合等方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培育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极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新元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