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体现着一所学校办学的愿景与理念,指引着学校工作的发展与创新。近几年,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小学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阳光文化,阳光文化的精髓在实践中不断得以细化,理念与内涵植根于班级,渗透于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活动文化和课堂文化。在课堂文化中,学校积极构建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主的“5s”思维型阳光课堂,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根本,以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目标,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角度设计了五步教学流程;情境引入,激发兴趣,激起思维;提出问题,合作研究,启发思维;交流质疑,建构新知,展示思维;分层训练,运用新知,促进思维;总结全课,发展延伸,拓展思维。“5s”思维型阳光课堂的实施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缜密而活跃的思维品质,帮助学生形成了阳光自信的良好品质。下面,笔者结合具体课例就“5s”思维型阳光课堂的五步教学流程进行详细的解读。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激起思维

著名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他们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一个精彩的新课导入,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新课导入环节的设计。在“5s”思维型阳光课堂的新课导入环节,我们要遵循三个原则。

1.新颖性原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注意力较难集中,特别是上课伊始,学生还没有完全从课间的兴奋状态调整过来,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新课导入这个重要环节,通过新颖独特的导课方式,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2.趣味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因此,新课导入环节的设计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利用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现实情境、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游戏活动,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人物和影视作品导入新课。

3.针对性原则

新课导入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做铺垫的。因此,在导课环节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本节课程知识的前后联系,可以根据学生在这个知识板块中的已有知识进行设计,设计的活动或情境要有较强的针对性,要杜绝只图表面热闹,追求形式甚至故弄玄虚的导课现象。

例如,讲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课环节:在数学王国里,有很多很多的数,其中有一对兄弟长得非常相似(板书257.6、25.76),你能分辨出它们的大小吗?如果这对兄弟能相互团结,和睦相处那该多好呀。可是257.6仗着自己大,不仅不爱护25.76,还经常欺负它,这件事被生活在它们身边的小数点知道了,小数点决定要为25.76讨回公道。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这天257.6又在耍威风,那神气劲儿就别提了,就在它洋洋得意时,小数点悄悄地从“7”的右下角来到了“2”的右下角(教师操作橡皮泥小数点),大家再看这个数(手指2.567)还能神气吗?为什么呢?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什么问题呢?那就是随着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小数的大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那么,它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提出问题,合作研究,启发思维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重要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可以为班级中的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和平等交流的机会,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完整地参与新知识的建构过程,从而真正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和方法、领悟数学思想。在本环节的教学中,笔者以导课情境为基础,通过收集、整理数学信息,聚焦教学目标,梳理汇总数学问题,明确探究方向,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新知,为汇报展示做好准备。教师在查看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时,要鼓励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与分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下面,笔者以小学数学一年级“5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为例,对本环节的教学予以说明。当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聚焦到“试用多种方式说明3+2等于5”时,学生是这样开展活动的。组长:咱们先想一想,然后一个一个说吧(其他三个组员点头表示赞同组长的说法),过了一小会儿,组长问:“谁想到了?”“我、我。”有两个学生直接说,而剩下的那个学生一言不发,看他的表情似乎没有什么想法。组长问××(一言不发的那个学生),你是怎么想的?××不自信地说道:“3个再加上2个(边伸出手指比划),不就是5个吗?”其他两个学生中的A边伸手比划边说:“就是5,我们在幼儿园就是这样学的。”得到了肯定后,××的表情立刻舒展了很多。紧接着,组长让另外两个学生又逐一进行了汇报,这两个学生采用摆小棒和画图的方式进行了说明,在这个过程中,第一个展示的学生对结果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讨论结束后,组长又带领组员将三种方法逐一进行了复习和整理,为第三环节的展示做好了准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交流质疑,建构新知,展示思维

在本环节教学中,笔者主要是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阐述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通过展示,学生互相倾听、互相质疑、互相补充。在分组汇报中,一些以往不爱动脑筋、不爱发言的学生变得活跃了;一些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在小组成员的帮助和鼓励下,上台展示时变得更加从容了;一些学困生为了不给小组拖后腿,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了,大家充分发扬小组合作精神,共同努力,共同进步,这种互帮、互学、互评、互励的民主合作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快乐,享受了成功。同时,课堂教学也因学生的充分参与更加生动了,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了。学生相互合作,教师有效引导,让新知识的建构在师生、生生不经意的交流中得到了完善。

四、分层训练,运用新知,促进思维

通过前三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新知识的建构,但要将这些知识很快地内化为能力,必要的巩固练习是不可少的。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从静态目标到因学情产生的动态目标下的练习与检测。为了能够有效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这个环节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层次性原则

教师布置的巩固习题要有层次性,要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课堂教学中,我们通常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一缕阳光、光芒闪耀、潜能无限”三个板块,通过这三个板块的练习,能够充分暴露学生的知识漏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多样性原则

巩固习题的设置虽然有一定的层次性,但练习形式还应体现多样性。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有的习题采用小老师代授的方式予以讲解,有的习题采用动手操作演示的方式予以说明。总之,多样的练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3.针对性原则

教师设置巩固习题时,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要充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在学生的易错点上展开练习。同时,还要增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全面性原则

巩固练习能够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不同的收获。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无论布置什么学习任务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这样的教学才算是有效的。

五、总结全课,发展延伸,拓展思维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全课的总结就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总结方法,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在下一个新知识的学习中不惧怕,不退缩,能够迎难而上,积极挑战。笔者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第一步是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与研究方法,并借助思维导图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将点状的知识体系化,同时在交流与整理中再次强化学生的认知。第二步是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梳理的知识要点谈收获,在交流收获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第三步是以本节课所学知识为载体,引申拓展该知识板块的更高领域,引领、激励学生自发地探究、学习新知识。

总之,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课堂教学改革之路永无止境。经过几年的积极探索与反复实践,“5s”思维型阳光课堂的点滴做法已在我校全面展开,尊重、理解、赏识、激励的教育理念已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充分体现,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操场上、演讲台上、比赛场上阳光自信的笑容就是对“5s”思维型阳光课堂的最好诠释。

作者单位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