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是对2003年技术课程标准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贯彻和落实,更是应对高考制度改革的课程解决方案。本文就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高效获取信息、有效运用信息成为这个时代每个成员的基本技能。信息素养与读、写、算一样,成为每个人必备的基本素养。中小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教材中的一些技术、技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经掌握了。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让学生学会操作,还要关注学生利用多学科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高阶思维,即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在数字时代,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就是要培养学生从容面对信息社会带来的挑战和冲击的能力,提升他们生活的幸福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危机感,增强他们的使命感。

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其中信息意识是基础,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核心,信息社会责任是保障。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主体在参与信息活动时产生的感觉、知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判断与认知能力。通俗地讲,所谓信息意识就是人们面对不熟悉、不了解、不懂的事物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并知道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寻找答案。信息意识贯穿于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全过程,反映了一个人的信息敏感度及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信息敏感度,即主体敏锐地感知信息及信息变化的程度;能够根据问题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获得处理信息及甄别信息的能力;能够自觉保护个人信息隐私和安全,对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内容的准确性及信息的运行结果有一定的把握、分析、判断能力。

2.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新课程标准》中的新概念,反映了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取向。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教授指出,计算思维是每个人的基本技能,并且给出了一个定义: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的、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不仅是学生准确认识、理解信息技术相关事物与现象的基础,还是学生运用科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后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思维。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并利用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信息化作品的能力。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AR/VR等数字技术为我们建构了一个不同于传统时空的数字化生存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不能仅仅是被动适应,还必须认识它的优势和不足,了解数字化学习系统、网络资源与软件工具的功能和用法,合理地应用它们学习、工作、分享知识。

4.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它包括个体遵守信息相关法律,尊重信息相关道德伦理,杜绝利用信息或信息工具危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权益。

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涉及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等多个方面。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地生根。

1.从态度方法入手,培育学生信息意识和数字素养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正在以几何速度激增,现在的中学生是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他们中间不乏信息技术的“发烧友”。虽然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接触数字设备,但是数字素养并不会自然具备,他们在高效获取信息、应用信息、评价信息、用可视化方式交流分享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所以,我们不能将“数字原住民”简单地等同于“数字公民”,还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让他们运用技术和工具学习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数字素养,培养信息意识。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虽然学生身处信息时代,但他们中间还是有很多不思考、不动手的人,面对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不会积极主动寻找答案。例如,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不知道从哪个出口驶出,这其实一个获取信息的问题。这时我们必须主动思考,想办法获取信息,从而准确、安全地驶出高速公路。具体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案例、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其次,教师要拓宽信息的来源渠道,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信息的传播有口耳相传、纸质媒介、电子媒介等方式。例如,在“信息的获取与加工”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对“图像文本资料如何传输到电脑中”“哪些途径可以观看春晚节目”等问题进行讨论,拓宽学生梳理、获取信息的途径,使学生从中感受信息获取、传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互联网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应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运用搜索引擎,从互联网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聚焦算法思维,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和编程能力

算法思维、计算思维是学生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形成信息技术学科思维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层次化、结构化。计算思维的培养主要有可视化编程、机器人操控和算法设计三类途径。可视化编程主要是使用模块化编程软件,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机器人操控主要是通过对机器人的动作和运动的控制,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则是以流程图方式进行数学解题来培养计算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策略:一是坚持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无论是可视化编程、算法设计,还是机器人操控,都要把现实中真实问题的解决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主线,通过对问题的梳理、环境的设置、解决方案的确定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复杂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习得知识、技能,在此基础上实现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是坚持可视化的教学策略,在计算思维的培养中,简化描述问题、抽象提取主干、建模解决问题都离不开思维的可视化。因此,在学生计算思维训练及培养中,教师要善于应用“逻辑概念图示”“问题解决流程图”等可视化技术。

3.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促进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知识和技能是信息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也需要掌握信息知识和技术技能,但是教师面对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转变以“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坚决摒弃那种单纯的知识讲授和机械的操作步骤。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情境创设和项目驱动,让学生认识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与生活情境中发现和思考问题,恰当运用数字技术解决问题,最终创造性地完成任务或形成创新性的数字化成果。此外,教师还可以以项目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协作能力和数字化学习能力。

4.紧扣信息防控,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

如今的中学生已经在生活和学习中大量接触并使用了信息技术,他们在充分感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的同时,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匿名电话、陌生短信、QQ软件账户被盗等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还有些学生随意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导致个人隐私泄露。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首先教师要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就是要在开展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学习之外,使学生在道德规范的指导下合理用网、安全用网,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不发布反动言论,不观看淫秽信息,自主地维护网络秩序。其次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使学生深刻认识计算机病毒对信息安全的严重威胁、信息安全简单化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及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收集、鉴别、保护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密码,提升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恰当地设置“加密度高”的密码,有效管理个人信息。再次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面对目不暇接、纷繁复杂的信息,大家无法凭经验直接判断,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例如,网上信息是否来自权威部门、从逻辑推理找出破绽、与同类信息进行比较以及实地考证等。还可以从信息反映的问题是否发生、提到的事物是否存在、包含的数据是否准确等进行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安康市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