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上过一堂题为“从管好一张废纸做起”的主题班会课。选择这个题目,大背景是十八大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美丽中国”的梦想成为共识;榆林的创文工作如火如荼开展,正在未成年人中深入开展以“修四德、行六礼,做文明有礼的学生”为重点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小背景是我们班以及我当时所在的学校学生乱丢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较严重,学校、班级以及学生干部在治理过程中感觉效果不好,切身体会到必须要进一步对学生加强环境保护等文明素养教育。我在对全班学生进行调查之后,与班干部反复商量,决定在班里上一堂旨在提高学生文明素养的主题班会课。下面,我用三张“图”来回顾当时的这堂主题班会课。

一、路线图:小口子切入,全过程贯穿,全面拓展

一堂课先要解决好“点”“线”“面”的问题。

“点”是指一堂课的切入点。文明是个大话题,如果以“做文明的小学生”之类的标题为课题,目标太大,一节课难以突破。在教育目标的定位上,我的想法是宁可“手榴弹炸跳蚤”,也不可“子弹打航母”;我的思路是先小后大,而不是先大后小。当时,榆林创文在深入开展“日行一善”“日思一过”“洒扫应对”等细微的教育实践活动。我想改变有些主题班会课选题过于“高大上”的做法,找个小口子切入,然后从小到大和以小见大,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于是,决定从学生身边常见的乱丢乱扔现象切入。

“线”是指一堂课实施的整个路径。关于乱丢乱扔的问题,我与学生一起剖析之后,认为主要涵盖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乱丢,二是不捡,三是看见别人乱丢不管,四是这个问题只是不文明行为中的一种。对于乱丢的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其不良影响,解决自己的意识与习惯问题;关于不捡的问题,通常有四种情形,即认为不是自己丢的可以不捡、太脏了不愿捡、没丢在自己家门口没必要捡、别人没捡我也可以不捡;关于不管的问题主要是大家担心管会刺激别人甚至有招打的风险;第四个问题主要是发散与拓展的问题,在后面具体阐述。于是,我设计了“‘丢丢’医疗队”“‘捡捡’行动队”“‘管管’纠察队”“‘文文’宣传队”四个环节,并根据小学生的爱好,设计了“丢丢”“捡捡”“管管”“文文”四个卡通人物。这样,依次从“丢”到“捡”“管”“宣”,一路抽丝剥茧,既符合认知发展的逻辑顺序,又使问题的解决具有完整性。

另外,还有三条线也很明晰。一条是“丢—捡—管—宣”的过程就是一条从做好自己到帮助他人做好的过程;第二条是每一个问题基本上是先解决问题,再学习正面典型,最后形成自己正确的行为准则;第三条是整节课按照先知后行最后达到知行统一这个线路一路走下来。

“面”的问题在这节课里面有两个内涵:一是“管住一张废纸”的问题包括哪些问题?外延有多大?这个刚刚已经分析。二是“一张废纸满天飞”的问题与其他哪些问题相关联?本节课的课题是“从管好一张废纸做起”,聚焦一张废纸,但教学的终点绝不能停留在一张废纸上,应该让学生从乱丢乱扔的问题扩展到其他的不文明行为上,联系到家乡的整个创文行动上面来,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上升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样才能收到举一反三的功效,扩大教育效果。

二、结构图:新理念指引,多活动助攻,神形兼备

一堂好课,一要聚魂,二要有形。通俗点说,就是既要有品相又要有内涵。“魂”是指一堂课的教育教学理念,寓于教学方式方法之中;“形”是指一堂课的活动形式,体现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

主题班会课本质上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德育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坚持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首先坚持了教育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的理念。通过引导学生解决一张废纸的问题,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积极参与到家乡创文行动中去的积极态度,使他们成为有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本节课坚持的第二个理念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构建课堂。首先以“新闻方报”的形式引导学生从观察和分析身边乱丢乱扔的现象开始,到寻找和学习班上的“捡捡”,再到学习身边的道德模范人物,最后到自己撰写创文承诺书,都是自己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既坚持了问题导向,在分析解决问题中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又体现了德育生活化,坚持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支架”,使教育具有亲切感并变得容易。

本节课坚持的最重要理念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本节课主要由学生主持,课前组织学生到校内和校外进行新闻拍摄,两个情景剧与打竹板是学生自编自演,论坛是学生自己讨论,承诺书由学生自己撰写。“文明诊所”将学生分成“华佗”祖、“张仲景”祖、“孙思邈”祖,进行角色扮演,合作为“丢丢”把脉开处方,进行深度的自主合作探究。整节课学生深入情境,进行分析判断、自我教育,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

下面呈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简表,有助于大家透视这节课的教学理念与设计原则等灵魂的东西。

附:“从管好一张废纸做起”教学设计简表(如下表)

三、效果图:愉悦度较高,达成度较好,知行合一

一堂课上得好不好,一看过程,二看结果。过程主要看创意与参与者内心的快意,结果主要看目标达成是否满意。北京政治特级教师胡云琬曾经用“有魂、有神、有序、有生、有色、有效”作为评价一堂优质政治课的标准,放在我们小学德育班会课上也是一样的。本节课以“丢丢”“捡捡”“管管”“文文”四个队为线索来设计这堂课,不仅板块明晰,而且具有一定的创意,有教学特色,是为“有色”;四个板块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展开,逻辑顺畅,具有流程结构美,是为“有序”;本节课从观念上彻底摈弃道德“灌输”的做法,努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自我教育,真正体现德育过程的主体性,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是为“有魂”;在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被调动起来,创作了不少好作品,如打竹板、《我是丢丢》、“三不捡”情景剧等,既有思想性,又有趣味性,课堂洋溢着愉悦的氛围,学生尤其是主持人妙语连珠,闪烁着思想的火花,精彩观点时常涌现,是为“有神”“有生”;教学基于问题进行,围绕创文的大事件展开,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最后固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文明行为准则,做到了知行合一,目标达成很满意,是为“有效”。

这堂课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我当年的学生还经常和我谈起这堂课对他们的影响,不少同行还时不时找我要这堂课的课件、教学设计作借鉴,这说明确实达到了当初设计这堂课的目的——“一张废纸谱德音”。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第五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