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共识了。而作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略读课文,相对于精读课文来说在“教什么”的问题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单看课文的话,这两类文章没有区别。在过去不同版本或版次的教材中,一篇课文在甲教材中是精读课文,在乙教材中可能会是略读课文,这种情形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在教材体系中,略读课文无论是教学时间还是教学方法都与精读课文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在“略教”的前提下,略读课文“教什么”就成为一个值得教师研究的问题了。有教师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应该追求“教略”而“学丰”,这仍然只是一种策略而不是内容,“教什么”指向的是与教学目标相适宜的教学内容。由此可见,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既要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指向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一、根据文本语言特色确定教学内容

一篇略读课文从构成上看与精读课文无异,可教、可学的内容也很多,但从性质来看,更需要教师关注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针对略读课文,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以把握文本语言特色为重点,挖掘和提炼文本语言材料所体现的教学价值。还要抓住文本最典型的语言表达形式,引导学生仔细揣摩、领悟文本的精髓,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迁移运用,从而实现一课一得的目的。

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一块奶酪》,这是一篇以一群蚂蚁为主角的童话,题目虽然是“一块奶酪”,但实际只涉及一点儿奶酪渣的归属,如果把角色换成小朋友、小伙伴,那就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了。该童话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学生基本都能读懂,并能自主完成课前导语中的问题。那么,针对这类略读课文,教师应该在学生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是教学的重点。学生能够读懂童话内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以提升,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不许偷嘴”为中心,用一段话描写蚂蚁队长,再用一两段话描写小蚂蚁,交替推进故事的发展,这样既能使故事情节显得合情合理,又能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结合学生学习需要确定教学内容

当下,语文教学提倡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就要求教师制订教学内容时,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重要依据,学习需要是指学生在这一内容上的学习起点、发展方向和希望获得。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充分估计学生的学习需要: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他们会在哪里迷失方向等。教师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因材施教,让学生学得扎实,获得真正的发展。

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昆虫备忘录》,这篇略读课文中出现了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四种昆虫,学生开始练笔时,教师经常会强调写东西不要贪多求全,尽量选择一两个描述对象。这种理念与汪曾祺先生散文随笔的表达形式有着明显的冲突,这就是学生自主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学生还希望了解为什么作家能用一篇文章描写多个对象,而自己却不行。应该说这就是本篇略读课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重点。学生对文本对象的描述较迷茫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必要的点拨,如这些对象的特点都离不开“我”的仔细观察和反复玩味,是“我”在与昆虫不断打交道中慢慢获得的一些心得感悟,也就是说课文并不是以描写这些昆虫本身的特点为主,而是以“我”的观察,以及“我”对每种昆虫的感觉为主,这既是贯穿文本内容的线索,又是文本表达的一个特点,更是学生要用心感受的一个方面。

三、根据编者意图制订教学内容

编者为什么要将这篇课文安排为略读课文,这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学习什么。在统编教材中,编者的意图主要体现在课前导语中。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前导语制订略读课文教学内容。

例如,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珍珠鸟》的课前导语是“默读课文,想一想‘我’是如何逐渐获得珍珠鸟的信赖的;课文中有很多地方描写了珍珠鸟的可爱,找出这样的语句,体会‘我’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这就是本篇略读课文的两个语文要素。换句话来说,就是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中,要自主运用精读课文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总之,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取舍,不让略读沦为无效的略过,还应充分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作者单位  山东省滕州市南沙河镇冯庄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