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认为:中学生至少要阅读四种经典作品,其中之一就是“鲁迅作品选读——这是现代思想文化的开创”。但时下中学生却普遍怕读鲁迅的作品,认为深奥犀利、晦涩难懂。鲁迅先生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初中学段必读名著的第一本,这组散文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其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可读性较强,有利于“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引领学生走出浅读通俗读物的阅读舒适区,学会深入阅读,在阅读中缜密思考,深刻感悟。

基于此,笔者以《朝花夕拾》为例,探索整本书阅读方法及技巧,帮助学生且读且思,“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一、阅读前的充分准备

正式阅读之前的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前阅读阶段”。在此阶段,以《朝花夕拾》为例,我们需要做以下准备:

1.选择高质量的图书版本

选择高质量的、适合学生学情的版本将决定阅读的质量。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所取阅读材料必能不但适应学生的一般兴趣,并且切合教育的中心意义。”

对《朝花夕拾》通用版本进行对比、筛选后,笔者选择了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朝花夕拾〉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指导》一书。

这本书内容丰富,既有《朝花夕拾》原著作内容“名著伴读”,还加入了契合学情的“课前指引”“阅读教学计划”“专题研究”“附录”“名著导读教学设计”五个板块,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实操性指导意义;排版实用,在“名著伴读”板块,每篇文章前面都有“预习指引”,正文左右两侧附有“阅读导引”和“批注·心得”,每篇文章文末有“秒点赏析”“我读我思”。

2.制订可操作的阅读计划

参照《〈朝花夕拾〉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指导》一书中的“阅读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制订了详细的《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计划表。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计划表

二、阅读中的方法技巧

(一)课内方法指导

美国学者艾德勒和范多伦在其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将阅读分成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阅读是基础阅读;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是检视阅读;第三个层次的阅读是分析阅读;第四个层次的阅读是主题阅读。根据艾德勒和范多伦的“四个层次阅读理论”,结合本班学情,我指导学生对《朝花夕拾》进行了三个层次的阅读:第一层次的基础阅读——粗读;第二层次的分析阅读——细读;第三层次的主题阅读——研读。

1.第一层次的基础阅读——粗读

粗读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在以粗读为主的基础阅读阶段,要求学生“要学会运用意群视读,不要在只言片语上纠缠,也不追求对所有细节都理解,只要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文章大意即可”。在粗读时,一定要提醒学生拿上笔圈点勾画文章关键信息及细节,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具体圈点勾画要求如下:用①②③……标注段落,用“〇(圆圈)”标注重难点字词,用“~~~(波浪线)”标注优美段落,用“?”标注疑难问题,用“▲(三角符号)”标注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词、黑体词、脚注以及重要人物人名等。

除了指导学生进行圈点勾画外,教师还可以在粗读时对个别篇目设置提纲挈领的问题,方便学生快速抓住文章要义。

阅读《五猖会》时,设置了问题:“作者一共写了几次迎神赛会?对于这几次赛会我的印象如何?心情如何?”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粗读文章,可以快速抓住文章要义,明确作者的感情变化。

粗读的目的是让学生“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熟悉经典篇目和人物,激发阅读兴趣。

2.第二层次的分析阅读——细读

细读,指仔细地读。在以细读为主的分析阅读阶段,指导学生参照《〈朝花夕拾〉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指导》一书中文前“预习导引”、文中“阅读导引”和文末“我读我思”仔细阅读每一篇文章,及时在篇目旁边进行批注,完成“我读我思”思考题目。

在细读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细读,即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精彩语言、内容层次、思想感情、优美片段、重点语句等,在反复阅读、思考分析的基础上用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

如在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时,学生已经通过粗读了解了“阿长”这一人物。因而主要引导他们关注细节。如细读这一段文字“这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引导学生关注“神力”二字,思考为什么要用充满了奇幻色彩的“神力”。结尾段“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引导学生思考“仁厚”和“黑暗”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要用“永安”,借助这些细节让学生体悟作者对“长妈妈”的思想感情。

3.第三层次的主题阅读——研读

研读,是一种深入性的阅读。在以研读为主的主题阅读阶段,阅读需要打破文章篇目的限制,以专题内容为阅读对象,在每篇文章中筛选、合并与专题内容相关的要素,采用思维导图或者图表的形式将不同篇目的同一专题文段进行梳理,再加入自我思考、分析和品评,撰写条理清晰的总结,形成专题阅读报告。

指导学生研读时,依据学情对《〈朝花夕拾〉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指导》一书中三个专题进行整合重构,指导学生从“儿童视角的纯真世界”“抚慰心灵的温暖情味”“关照现实的反讽谐趣”“生命成长的复杂意味”这四个专题切入文本,从字里行间去感受《朝花夕拾》丰富的意味,通过小组展示等活动,请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并引导学生通过切实可行的读书方法“消除与经典的隔阂”,鼓励学生多与经典作品对话。

(二)课外个性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本身具有“私人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因而,课后的个性化指导也非常重要。

有学生在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时提出问题:“为什么阿长没有自己的名字?”对于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第二段,课下阅读鲁迅其他作品《祥林嫂》《阿Q正传》《孔乙己》,再结合中国姓名文化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思考为什么这些人物没有名字。

学生的个性阅读其实是深入文本的体现,教师要尊重个性阅读,保护其质疑精神,让学生在质疑探究中消除与经典作品的隔膜。

三、阅读后的反馈检验

“检验整本书阅读效果,要从有利于学生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四个维度着手。”基于此,在《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中,笔者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检验学生的阅读实效。

如“悦读时光”每日打卡,摘抄重点字词和优美段落,书写旁批和阅读心得,绘制思维导图,制作漂亮精致的阅读书签和图文并茂的阅读手抄报等。

在课堂上进行一系列《朝花夕拾》阅读反馈活动,如“《朝花夕拾》知识竞赛”“谁的摘抄最整齐——《朝花夕拾》优秀摘抄展示”“《朝花夕拾》优美段落仿写展示”“《朝花夕拾》小组读书交流会”“《〈朝花夕拾〉阅读报告》撰写评比”等。

阅读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和坚持,既需要“实招”告诉学生怎么做,也需要“虚招”纠正学生不恰当的做法。虚实结合,构建健康的阅读观,帮助学生真正“消除与经典作品的隔膜”,在整本书阅读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作者单位 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