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媒体为高职院校二胡教学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成为推动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力量。本文立足于新媒体所带来的技术、资源和平台,系统分析了高职院校二胡教学改革的动因,梳理了当前二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由此深化了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二胡教学改革前景的认识,为更好地开展课程改革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指导。

[关键词] 新媒体 高职院校 二胡教学改革

课题:陕西艺术职业学院2019年度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二胡教学模式改革探究》(项目编号:19YJG10)。

当今,以网络、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蓬勃发展,改变了高校教学环境,创新了教学方式和手段。在高校教学工作中加强新媒体的应用,已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2016年2月,教育部在《推动高校新媒体教学发展意见》中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应着力运用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创新教育方式和途径,建构全方位、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二胡作为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应抓住新媒体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工作。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二胡教学改革的动因

1.新媒体提供了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

新媒体在直观上表现为一个庞大的信息库,来自各行业、各领域的人们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分享其所掌握的信息资源。二胡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拉弦乐器,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独特的演奏技艺和丰富的音乐作品,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若将大量的二胡资源引入新媒体平台,可形成二胡作品演奏、赏析,以及二胡技巧演示、二胡教学方案、二胡艺术研究等多形态的信息资源。这样高职院校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方便、快捷地搜索、下载相关资源,以充实课程教学方案,此举改变了教师单纯依靠个人知识和经验,或者是照本宣科式地进行二胡教学的局限,提高了备课效率和教学质量,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发展。由此可见,新媒体上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成为高职院校二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因。

2.新媒体提供了便捷的师生交流渠道

新媒体提供了大量的社交软件,包括QQ、微信等,它们凭借互动便捷、形式多样、辅助功能多样等优势,被广泛使用,成为人们社交的重要工具。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将QQ、微信之类的社交软件应用于二胡课程教学中,打破了二胡课程教学在特定时间、空间环境中“面对面”交流的局限,将其拓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学生可以针对二胡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社交软件,检查、督促学生的学习。便捷的师生交流大大强化了高职院校教师对于学生二胡学习的指导、督促和监督,在潜移默化中建构起了“课堂教学”与“课下指导”的协同教学模式,有效巩固了高职院校二胡教学的质量。

3.新媒体提供了先进的数字教学工具

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二胡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延续常规的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言传身教式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二胡欣赏、演奏及创作能力。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高职院校二胡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数字教学工具。第一,在新媒体平台中有二胡之家APP、二胡观音节拍器、二胡调音软件、学习二胡、二胡录音软件等工具,这些既可以辅助教师进行二胡教学,又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数字软件、电子设备的应用能力,为其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更好地演奏和创作二胡作品奠定基础。第二,新媒体平台中还有因酷、明启、慕课、超星之类的音乐教学系统,集在线教学、即时互动、作业布置、课程考核等于一体,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了便捷的二胡在线教育平台。第三,新媒体平台中拥有腾讯会议、钉钉、QQ视频等形象生动的在线教学工具,可成为高职院校教师进行二胡教学的重要手段。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二胡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1.缺乏系统化的新媒体教学模式

新媒体为高职院校二胡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便捷的师生交流渠道、先进的数字教学工具,在宏观上为二胡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些资源表现出明显的海量化、碎片化特征,而高职院校二胡教学又拥有自身独立的知识体系,应有选择地应用。目前,高职院校二胡教学工作缺乏系统化的新媒体教学模式,突出表现在尚未立足于二胡教学内容整合新媒体资源、互动软件、教学工具等,未能建构起一套成熟的新媒体二胡教学方案,无法明确规定每一项教学板块、每一个知识点的新媒体应用方式,致使二胡教学工作不能借助新媒体的内容、软件、工具等优势。部分教师仅仅是零散性、碎片化地使用相关资源,无法切实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所以,建构新媒体教学模式成为高职院校二胡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

2.缺乏适合课程特征的专业平台

虽然,新媒体为高职院校二胡教学提供了二胡之家APP、二胡录音软件等教学工具,以及因酷、明启等音乐教学系统,可为二胡音乐的欣赏、演奏、创作等提供针对性帮助,但仍不能完全满足高职院校二胡教学的需要。二胡教学不仅具有独立的内容体系,还会在目标、学时、监测、考评等教学计划方面呈现其独特的个性化,因此,只有兼具“课程教学”和“学校监测”双重功能的专业平台,才能提高二胡“课内教学”“课下指导”的规范性与实效性。然而,目前的高职院校二胡教学尚停留在借助特定工具和系统,阶段性、碎片化、随意地进行二胡课程教学活动的阶段,尚未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监测特征等,形成一个专业的教学平台。这样既无法提高二胡线下与线上教学工作的规范性,又不能激发教师对于新媒体教学工作的重视,弱化了新媒体的应用价值。所以,缺乏适合课程特征的专业平台成为高职院校二胡教学面临的又一问题。

3.缺乏配套的课程改革工作方案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二胡教学改革工作涉及教学内容、方法、工具及教学计划等多方面内容,应将部分课内教学工作延伸到课下,通过社交软件、音乐APP、教学系统等对学生进行特殊教育。这不仅需要学校在政策、制度等方面提供保障,为教学改革给予技术、平台等支持,还需要师生的配合,如正确认定课下工作量、接受在线考核方式、配合实施线上教学监测活动等,由此才能推动二胡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当前,虽然各高职院校已普遍认识到新媒体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但大都停留在引入新媒体设备、开展在线点名等基础性工作上,很少能从课内教学与线上教学整合的角度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工作方案,致使高职院校二胡教学改革缺乏上层政策的支持和指导。2020年,因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大规模在线教学活动激发了高职院校对新媒体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视,相信在未来几年会陆续出台适宜的教学改革方案。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二胡教学改革措施

1.宏观上建构系统性的课内及线上教学方案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二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建构起系统化的课内及线上教学方案。该方案一定要立足于面对面的、言传身教式教学的优势,系统研究常规课内教学的内容、方法、时间和计划,将一些没有必要甚至是无法进行的课内教学内容安排在线上教学中。二胡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每一项线上教学所需要的内容、资源特征、互动交流工具、教学平台形式等,准确把握其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时间标准。然后,教师据此制订详细的课内及线上教学方案,以统领整个教学改革,有效指导二胡课内及线上教学工作。宏观层面的课程教学方案可成为提高二胡教学工作规范性与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2.中观上设计规范化的“教学”与“指导”平台

新媒体中多样的APP工具和教学系统固然能为高职院校二胡教学提供有效支持,推动教学工作向数字化、网络化升级,但因二胡教学拥有独立的内容系统和专门的教学计划,教师还必须从中观层面设计规范化的“教学”与“指导”平台。该平台有以下功能:一是以搭建线上教学系统为主,保证预先设计的线上教学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二是与学校课程监测、评估系统对接,使学校教务、监评部门可以在线评估、监测二胡线上教学工作。设计平台时,可吸取音乐APP、教学系统的功能板块和技术等方面的经验,建构起适合二胡教学内容和计划的体系,也可以与音乐APP、教学系统进行链接,以支持平台教学工作的进行,这是高职院校二胡教学改革工作需要重点完成的一项任务。

3.微观上建构起具备“主体”与“辅助”的综合性教学内容

新媒体为高职院校二胡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社交工具,大大拓展了二胡教学素材的来源渠道,丰富了二胡教学的方式。高职院校教师在设计好系统的二胡教学方案和专业教学平台之后,需从微观层面遵循“主体”与“辅助”相结合的原则,建构综合性的二胡教学内容。“主体”即二胡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二胡欣赏、演奏、创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辅助”则是教师能够从新媒体平台中所获取的二胡作品谱例、演奏、欣赏、教学等方面的资源,以及相关的社交工具、APP等。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分清“主体”与“辅助”、“任务”与“工具”之间的关系,通过新媒体资源辅助二胡专业知识教学工作,提高专业知识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另外,教师还需注意,不能过于注重新媒体资源和工具的互动性、趣味性效果,而弱化甚至是忽略了二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使二胡教学拥有了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便捷的师生交流渠道和先进的数字教学工具,成为推动二胡教学改革、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核心力量。但从新媒体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二胡教学现状来看,其教学改革仍面临着各种问题,如缺乏系统化的新媒体教学模式、缺乏适合课程特征的专业平台及配套的课程改革工作方案等。对此,高职院校二胡教师需坚定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课程改革趋势,从宏观上建构系统性的课内及线上教学方案,中观上设计规范化的“教学”与“指导”平台,微观上建构起具备“主体”与“辅助”的综合性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促进二胡教学改革工作,以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孙博.二胡演奏与教学实践[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11.

[2]王晶.高校二胡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戏剧之家,2020(2):67-69.

[3]蔡悦.二胡演奏专业“教”与“学”几点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7(3):133-135.

作者单位:陕西艺术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