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大多属于纯记忆性的文科知识,很多学生往往都会以非主干科目的心态去对待,在新课学习过程中敷衍了事,到了考前复习阶段手忙脚乱,只能随意拿出一本教材从正文的第一页开始看起,但是这种复习方式耗时长、效率低。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教材目录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

一、通过目录引导学生巩固基础

目录是初中历史教材的框架,是对知识的高度概括。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的目录包括单元标题和课标题两部分,单元标题是对某一历史时期的高度概括,课标题是单元标题的子标题,展示该时期的相关历史事件。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掌握每一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和相关历史事件,并将单元之间的联系理清楚,就能有效地掌握课本知识的脉络。随后学生通过目录快速查阅需要复习的单元和历史事件,并根据历史事件的特征、人物形象、思想情感等在课标题的基础上制定小标题,再次对目录进行细化,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归纳本单元知识点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能力。

例如,“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这一单元目录中的单元标题是“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课标题是“北伐战争”“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标题告诉学生该历史时期包括了以上三个历史事件。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三个历史事件的特征,并形成前后连贯的知识体系,笔者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对目录进行了细化。在北伐战争这个历史事件中,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整个事件的过程: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取得阶段性胜利、国民党右派反共并将政府迁至南京,这三个过程可以归为北伐战争之下的子标题。通过分析,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过程包括中共三大的召开、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新三民主义的确定,要求学生将这三部曲作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子标题,因为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国共两党合作的建立,因此笔者要求学生用红笔在这个标题后面添加标志二字。国民党右派反共并将政府迁至南京的过程包括四一二政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张学良服从国民党,这三个事件可作为该过程的子标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该方法对本单元另外两个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巩固基础知识。

二、通过目录培养学生归类比较能力

初中历史学科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有序的概括,并分析了其中主要的历史事件。复习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混淆知识,很有必要通过目录来培养学生归类比较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复习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知识时,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首先,按照事件的性质可以分为革命、改革、新思想、战争、经济文化五大类。学生根据目录可以知道,革命类知识有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改革类有土地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等,新思想类知识有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等,以此方法还可将战争类和经济文化类知识进行归类比较。其次,在研究世界历史时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不同国家来对知识进行归类。如在复习英国的历史时,从九年级上下册的目录中可以知道英国的历史阶段主要有殖民主义时期的英国、君主立宪制时期的英国、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英国、一战时期英国与其他国家的缔约和矛盾、二战反法西斯联盟中的英国,学生通过目录将英国的历史发展阶段进行归类整理,并在每一阶段标上正文的页码,能够迅速查找所需要复习的知识。对于其他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学生也可以利用相似的方法进行归类整理,并比较不同国家历史发展的特征。

三、通过目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复习阶段不仅仅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巩固以及分类比较,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探究也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在复习课中将“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这个问题引入课堂,要求学生根据目录标题和自己的思维拓展得出答案。很快有学生通过目录归纳了美国历史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如美国独立、美国内战、第二次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美苏争霸、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变化等,随后学生进行思维拓展,看着目录标题在脑海中分析该历史事件的过程和特征。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活动,如在探究“中国近代史为何是一部屈辱史”时,可以分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一人分析近代史上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事件,另外的分别分析导致清政府腐败的原因、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运动和革命运动等。利用目录标题让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思维拓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目录能反映教材知识结构框架,目前学生对目录的使用仅限于通过页码来查找知识,忽视了目录的实际用途。本文以初中历史复习课为切入点,体现目录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录的更多功能还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努力探索,让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用途。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