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在他的《经验与教育》一书中论述了教育的本质,他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由此可看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2014年至今,笔者用4年多的时间在所任教班级,通过以下途径开展了生活化语文活动。

家庭,生活化语文活动的保障。

在我的班级,课外作业很少是那种抄写生字词语、课文的机械的作业,从三年级开始,每周都会进行有主题的阅读和手抄报的书写,搜集、整理资料,拍视频,看电影,参观,游玩,发微信之类的作业,只有这些作业才能带着学生真正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找到与语文相关的东西。

每年寒暑假期间,笔者所在的班级,作业不再是单一的寒假作业本,而是把语文实践活动作业作为重点。具体活动如下:

第一,新年新鲜事。通过听新闻联播、询问家长、社会调查,观察、了解平利县新年的新举措,新变化,用文字、视频、绘画等方式记录下来,开学后举办“家乡新年新变化”主题活动,晒晒自己的调研成果。每人送交一个视频,一个美篇,一篇新年变化习作。三者选其一,鼓励三选二。

第二,新年书香浓。首先,坚持每天背诵十分钟《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填写背诵记录表,请家长评价。其次,每天坚持读半小时书。读书的主题书目是寓言故事和童话故事。可以和家长一起读,每天通过微信发表读书图片、视频和读书感言。开学后举办“和家长一起读”的读书交流会,展示和家长一起读书的成果。每人送交一个视频,一篇读书笔记。同理,家长参与也是着眼于孩子做与没做的一种软性监督。此外,还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每天练习书写名言警句或好词好句,书写规范,页面整洁。

第三,春节实践调查。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小朋友们期盼的节日,开展以“春节”为主题的实践调查活动,如春节的由来、春节的诗歌、春节的对联、春节的歌曲、春节的食俗、压岁钱的调查等,把多彩的春节用你手中的彩笔画出来,制作一张与春节有关的手抄报,如春节见闻、春节习俗、春联等,让大家在你的手抄报中感受到一个别样的春节。也可以和家人一起写春联、剪纸、画年画、猜灯谜、唱传统民谣、学习民间艺术、学唱戏等各种健康有益的传统文化民俗活动,用视频和文字记录你和家人过年的经历。

第四,新年祝福语。春节是亲人团圆的节日,是表达祝福的节日。可以当面或者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的形式向亲人、老师、好友道一声温馨的祝福。还可以为父母及亲人做一至两件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妈妈洗脚、给爷爷捶背、帮父母做家务、和父母做年夜饭、包水饺等,用镜头记录下这些感人的瞬间,让浓浓的亲情永远流淌,用文字写下这温暖的画面,让美好的生活永远留存。开学每人送交一个视频,一篇春节纪实习作。

这样,开学后,孩子们带来的作业不再是统一的寒假作业本,而是个性化的手抄报,温暖的短信,配有优美语言的微信画面,充满趣味的过年视频,听到的是孩子们朗读的声音,看到的是孩子们书写的身影,孩子们过了一个充满语文味的新年。

学校,生活化语文活动的基地。

学校教育是一个规范了的教育基地,生活化语文活动需要学校教育的介入,这种介入是对生活化语文活动的指导和引领,通过活动的训练,学生习得读写的方法,习得语文的技能,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抓住阅读这个语文学习的“牛鼻子”。温儒敏教授在《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中指出: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最管用的是读书。各种读书活动是语文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通过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是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学校的地理位置有一个优越的条件,就是离县图书馆的距离只有五百米左右,所以,在全民阅读的氛围之下,我们学校在县图书馆建立了读书基地,并通过具体的实施方案落实,每周都有班级到图书室来进行阅读活动。我也经常带领孩子们根据平时的语文教学安排一些读书的活动。

2. 建设书香校园。我们学校成立于2008年,2010年学校开始书香校园的建设,除了硬件设施的建设,学校还开设了校本教材课和诵读课,每年以经典演绎和读书交流以及借助升旗仪式、红领巾电视台等活动营造书香校园。

3.恰当处理兴趣习惯和方法之间的关系。

我们一直认为,语文生活化是以学生为绝对主体的,与考试考核的结合应当慎之又慎。我们的做法和初衷,是统一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之下的,所以,在对待阅读这件事上,我们始终坚持兴趣第一,依靠读的活动的量化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之后才是习惯,最后才是方法。

课堂,生活化语文活动的舞台。

孩子们各自的实践成果需要一个平台来展示和交流,一是让孩子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二是有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

1.集中教给方法。比如《三字经》的诵读活动,经过走访家长,了解诵读情况,笔者在班级里开展了展示活动。活动分三个部分,开篇部分是孩子们通过表演唱的形式完成《三字经》,这种形式有音乐,有动作,有内容,孩子们在愉悦的表演中让心灵得到浸润。共读篇部分既有学生和家长的共读,也有老师和学生的共读,有齐诵,有共讲,有互动,有表演,有吟,有唱,有读,有个别,有分组,也有合作。共读,创新了诵读的形式,也温暖了孩子们的心灵,更让诵读与家庭生活高度融合,生活化得以解读。

2.适当要求动笔墨、动嘴巴。依据三、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设计了《学写读书笔记》《图书角的建设》《朝花夕拾导读》等活动课、导读课,在活动课上,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笔书写等贴近他们认知水平的方式学习体验了读书的方法,在读写结合中取得收获。

3.鼓励学会运用。在习作训练课上,鼓励学生运用已经开展的活动作为素材,鼓励大胆运用、引用、化用读写生活里涉及的篇目、好的句段仿写、仿说。

社会,生活化语文活动的外延。

社会,是生活化语文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无论是活动的素材,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形式,我们在社会生活的广阔舞台上都能找到鲜活的实例。

1. 利用研学旅行的契机,走读家乡,穿越秦巴大地。孩子都是热爱大自然的,目前流行的研学旅行,研学即研究性学习,又称体验式学习,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学习过程。这是打破学校和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语文教师要借助这个平台,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如笔者带领三年级学生,按照二十四节气,搜索整理对应的诗文传说,在行走中感悟古人的智慧,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受学生的喜爱。

2. 鼓励学生用多种手段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旦放开限制,学生回归表达自我感受与他人交流的目的,他们的表达欲望是非常强烈的。如2016年春节后,我在四年级一班开展“如何看待父母沉迷手机的现象”,学生们畅所欲言,先说看到的情形,再说自己的看法,分为两段学习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说自己看到的,说自己想到的,有总有分,有条理、有重点,貌似说社会现象,实则就是非常有价值的语文表达训练活动。

我们的孩子现在只是接触社会,最终将走向社会,而我们的语文也已经融入社会生活之中,我们的语文活动也唯有走向社会,生活化才有内涵,孩子们的语文生活才会有立足的空间。

作者单位:安康市平利县城关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