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一周的思维导学教学展示落下帷幕,每个人心中都感慨万千,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的懊恼。于我而言,更多的是赞叹,“赞”这次活动老师们的努力、校领导的重视、房超平校长及其团队的辛苦付出;“叹”思维导学的实施必将是一把火炬,照亮新高考改革之路。

当前,“创新”成为新时期人才精神的灵魂,“素养”成为新时期人才的必备品格,课堂作为“厂房”,对思维加工的方式至关重要,“流水线式”要成为“个性化定制式”。思维导学教学目标从“三维”改为“三层”就已经为教学的“个性化定制”奠定了基础。而实施路径通过学习地图的指引能够快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改编习题,创新灵活运用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境落实到实践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并体会学习的乐趣。

基础性目标要求全体学生都必须达成,通过课前前置性预习——学习本框题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课堂中只需要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核对答案来实现。如唐老师设计的《征税与纳税》基础性目标为:1.阅读教材,我能说出税收的含义、税收的本质及税收的特征。2.我能通过情境分析,进一步理解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关系。这个目标的完成只用了五分钟,学生对本框题的基本知识便已掌握。

拓展性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实力模仿、文本思考、初步解读等自主学习途径完成拓展性目标所涉及的内容的学习。如唐老师设计的拓展性目标为:1.通过情境分析,我能体会个人所得税与增值税的作用。2.通过情境分析,如果我是企业主(个人),我应该树立怎样的纳税意识。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辩论、展讲,学生在论中思,在辩中明。教师只是适时点拨,看似教师已无用,但实际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情境的设计必须科学严谨,紧贴实际,如唐老师在设计个人所得税与增值税的作用时,通过给学生角色体验,假如你是“蓝领哥”或“白领姐”,对这两个角色的工资单进行展示,学生通过计算便可自主得出个人所得税。这些都培养了学生政治学科的科学精神与公共参与素养。

唐老师设计的挑战性目标为:通过查阅美国的税收制度,对中美税收的来源与支出进行对比,体会我国税收制度的优越性,增强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挑战性目标不要求所有学生完成,由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后讨论完成,教师适当点拨即可。这样的实施路径以目标为导航,能有效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分层教学,能够切实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体现“立德树人”,并促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而非“教书匠”。这便是我“叹”思维导学教学的力量之一。

我“叹”思维导学教学的力量之二在于思维导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熊老师在讲授《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时,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编题、改题,着重解决作业问题,让作业的“含金量”更高。具体做法为:将每一道作业题都变成“胖问题”,让高阶思维训练成为课堂常态,侧重引导思维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如熊老师在设置识记性知识“按劳分配是什么”时,按照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改变为以下几个维度:1.理解:按劳分配存在于哪些经济成分中?具体是如何分配?2.应用:举例说明生活中按劳分配的现象有哪些?3.分析:假设我们全班同学都是一家国企的员工,我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大蛋糕,怎样分配最合理?如果按需分配或平均分配,会出现什么问题?4.评价:某国有经营单位改革分配机制,将职工工资分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部分,绩效工资的分配与员工的绩效考核得分息息相关。请你对这种分配方式进行评价。5.创造: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就如何评价小组成员对课堂的贡献拿出一个方案。这样的问题改编,如雪球滚动,由此及彼,逻辑清楚,一个阶梯接着一个阶梯帮助学生“滚雪球”。“滚雪球”的过程不仅是在识记,更是在理解、运用知识,并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达到“举一反三”。

此次的思维导学教学展示,更加坚定了我在每节课堂中都实施的决心,有了思维导学教学的保驾护航,我相信在新一轮高考改革中,如何进行课堂革命,我们将不再迷茫。

作者单位:西安高新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