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一词在人们眼中曝光的次数越来越多,“富二代”“拆二代”“穷二代”等标签式词语频频出现在社会公众眼中。“二代”一词体现的本质是代际收入与社会经济地位所具有的流动性,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子承父业、财富传递等。家庭背景较差的子代相较于普通人群,缺少包括财富资本、人脉资本和教育资源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作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女未来发展的社会网络关系,会将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但是,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是对社会成员人力资本的投入与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助于削弱贫困的代际传递,缩小贫富差距。

我国于1986年开始逐步推行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其本质就是使教育资源趋于公平化。在尽可能保障公平的同时,最大限度使各社会成员获得教育的总量达到最大。义务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公共服务,能够直接并且非常有效地优化社会劳动力的配置状况,对劳动力结构进行调控,同时也可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发展,即使是家庭背景较差的社会成员在进入职场后,他们的需求也逐步从满足自我生活保障转向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更为高端的需求,教育作为一种能够满足自我实现、自我发展需求的有效途径,对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需求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同时,义务教育也会显著提升群众的消费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义务教育普及前,教育费用及学杂费均由学生家庭承担,如果学费与接受教育所需要的其他学杂费增加,将会导致贫困家庭对教育的被动投资负担逐步增加。义务教育普及后,教育的价格逐渐降低,使家庭背景情况不好的子女入学成本降低,提升了贫困家庭在其他生活方面的消费水平,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同时,子女的人力资本的提升也会反作用于家庭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水平,促进我国的经济继续迅猛发展。

从代际传递角度来看,教育的确会影响社会经济地位与收入情况,义务教育制度的普及会有效降低父代职业、社会经济地位对子代职业获得以及经济状况的影响程度,有效地降低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促进社会的流动性。从国家和社会角度来看,教育是不同收入阶级都需要的社会公共资源,教育的公平也就是社会的公平。义务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公平,促进经济繁荣发展的必要手段。

义务教育的普及,提升了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提升了国民素质,降低了贫困的代际传递,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因此,义务教育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教育保障政策是社会和政府尝试弱化乃至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不论背景,不论社会地位,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与基本利益,尤其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家庭,保障他们的基本利益与基本需求是当前政府的主要目标和首要职责。因此,政府应当尽全力保障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消除因教育不公平所导致的贫困代际传递。

首先,政府要继续坚持普及义务教育。在贫困地区,政府不仅要进行教育补贴,还应继续大力宣传普及教育的重要性,因为我国依然有很多落后地区具有强烈的重男轻女、女孩子读书无用的陈旧观念,对这些地区进行教育重要性的普及和宣传,能够使每一个贫困学生平等地接受基础教育,争取使整个区域的知识文化水平得到普遍提升。

其次,要不断缩小城乡差别,保障农村居民子女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城乡差距依旧是我国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21世纪面临的难题与挑战。近些年来,农村地区的教育收益率尽管还是要明显低于城镇,但已有很大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要继续提升家庭背景较差的子代的教育待遇,加快教育扶贫战略,把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作为重中之重。

最后,要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建立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机制,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择校热”实际上就是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一种现实表现,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解决“上学难,上好学校更难”的困境,有利于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获得大致相同的教育机会和社会竞争力。尽可能地消除义务教育中各学校间过大的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同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开展公平公正的入学选拔性考试,通过改造教育水平较差的学校,实现中小学教育水平的均衡化,促进教育公平。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