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事必“言事”,汉陆贾《新语术事》中说:“故说事者上陈五帝之功,而思之于身;下列桀、纣之败,而戒之于己。”是说做人之道;说事必“叙事”,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中说“故为记之体,贵其说事详雅,不为苟饰。”是说撰文之理;说事必“说情”,张之《〈红楼梦〉新补》第八十六回中说:“那孙绍祖自知理亏,央了几个至近官员前来说事,无奈贾琏全不理睬。”这是说人情事态。而唐朝刘知几在《史通·浮词》中说:“欲云司马安四至九卿,而先以巧宦标目。所谓说事之端也。”是的,说事总该有个起端。

于是,忽然联想起现在的一些新任校长来。他们说事,往往以“过往之事”发端,沉溺于“五帝之功”而不思于“未来之变”, 高歌“桃花依旧”忘却“吾携你走”,往往“顾后”而不“瞻前”。长此以往,势必失去变革之势、创新之态,威望大跌不说,还延误了整体事业的发展。因此,新任校长还是要少拿“过往”说事为好,“学古不可泥古”,过往便是过往了,何必纠缠不放?个中原委姑且让我复述了。

新任校长要少拿“老经验”说事

相对于新经验来说,老经验应该属于“过往”了。新任校长善于拿老经验这个“过往”说事的不在少数。新任校长的关键词是“新”。围绕一个新字,可以作出很多“文章”来:新上任的校长可能年轻有为,魄力四射;可能初生牛犊不怕虎,为事果敢,敢于碰硬;可能不谋私利,清正廉洁,做事公道……然而,新官上任,环境陌生,情况不明,也很容易失去方向;新官上任,举目无亲,人脉不旺,也很容易孤立无援;新官上任经验不足,跌跌撞撞,摸索前行,也很容易马失前蹄……

新媳妇难做,难就难在一个“新”上。新环境、新组阁、新习俗,难免让人无所适从,无从着手。改变总得有个过程,于是依旧保持在闺阁中大大咧咧的原始姿态,而新家庭里偏偏都不是大大咧咧的人,于是,就是错;闺阁中的人喜欢吃素食,炒菜添不得肉,新家庭里的人偏偏喜欢吃肉食,且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于是,又是错……如果你觉得好生冤枉,那就不对了,因为你是拿着老经验对付新问题的,适合“老家庭”的事情不见得适合“新家庭”,生活的常规是各有一套的。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活法,是混淆不得的。

同理,新校长难做,也是难在一个“新”上。新环境、新组阁、新习惯,难免让人无所适从,无从下手。改变总是得个过程,于是依旧保持原有的姿态,凭着老经验说事,拿着过去的思维分析现在的问题,挪用旧时代的“枝条”嫁接新时期的“木本”,穿着旧鞋走老路,情况总会有些不妙。比方说,一位新提拔上来的中学新校长,没有现成的管理经验,又一时开拓不出新思路,搞不出什么名堂来,于是就临时抱佛脚,凭着想象对他读书或工作时的学校管理方法,信手拈来,管理现在的新学校:老师迟到或早退一次,罚款若干,公示于众。对老师的教学管理还是那么死板、教条,让老师们哼哧哼哧写备课本,一个学期下来“著作等身”,似乎是写的东西越多越光荣……若有哪位不知趣的下属提出异议,他会将身子一歪,哼声道:“咋了?这都是老经验!”

咋了?老经验就一定是对的吗?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吗?就一定能够适合解决当前的新问题吗?记得几年前曾经读过一篇叫作《教师,谨防经验败》的文章,论述了老师们因固守老经验而挫败的道理。其实,这一劝诫同样适用于教育管理者。我们钟爱老经验,因为老经验毕竟是前人智慧的积累,是我们伸手可取的做事准则。但是呢,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新时代,老经验已经不能代表一切了,恪守老经验也不一定是正确的了,也更加阻碍创新思维的发挥了。有一个故事(当然不一定是真实)是足以说明这个道理的。说是有一艘船触礁了,9名船员散落在一个孤岛上,在烈日的炙烤下,口渴难耐,老经验告诉他们海水是不能饮用的。几天过去之后就先后有8位船员活活渴死了,最后一位船员忍受不住了,终于打破了老经验的束缚,跳进海里喝了一肚子海水,他却生存下来了。专家化验后发现,正好在那片海底下有一口地下泉,泉水不断翻涌,于是这里的海水实际上就是可口的泉水了。

“海水是咸的,不可饮用。”老经验害死人呀,而那个颠覆了老经验,做出了异于常人举动的人,却获得了生存的希望。老经验告诉我们的只是过去成功的流程,而不一定是未来成功的案例,习惯于遵循传统,恪守老经验,是很危险的。新任校长的那种“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的因循守旧、影响开拓的精神状态,必须坚决改变了。创新就是发展,就是创造。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是一个校长尤其是新任校长领导水平的考验。所以,新任校长既被委以重任,就要勇于担当,既要总结和借鉴过往经验,又要不拘泥过往的经验,与时俱进,把握教育发展的脉搏,跟上时代步伐,主动应变,积极求变,推陈出新。要尽快走出适应期,转变角色,找准定位,在调查研究中找出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以积极的心态谋划运筹,对新单位宏观掌控,依靠集体力量,发现新的问题,解决主要矛盾,千万不能习惯于单凭老经验想问题、开展工作了。

新任校长要少拿“老单位”说事

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兵”,这话一点也不假。我们看到,学校之间的教师流动是相当频繁的,学校之间的校长流动也是较为常见的。要么是校长在一所学校的位子上待久了,相互之间都是知根知底的了,熟人关系不太好处理了,工作的动力也缺乏了,上级领导明察了这一点之后,就来个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翻转,将本辖区的校长相互调换一下,各自去了新单位,重新打锣另开戏,新鲜感一下子就来了;要么是老校长光荣退休了,上级领导考察一番,本校又无能够担当的人选,便从另一所学校里调来一名新校长;要么是老校长治校无方或者犯了一些错误,职位突然间丢掉了,便从另一所学校里调来一名新校长力挽狂澜……

相对于新单位来说,老单位就属于“过往”了。新任校长善于拿老单位这个“过往”说事的也不在少数。这里所说的新任校长,也便是指在别的学校里新调来的校长了。这类新任校长的心理反应,是很容易让人琢磨透的:一方面处于恐慌状态,对于新单位产生着适应期里的心理感应,在一切都陌生的基础上,充满着蒙眬和好奇,有着一时的茫然和无措,一时的心理不适和毛躁;另一方面又具有恋旧情节,对刚离开不久的老单位怀有深深的眷恋,怀念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师一生,那音容,那笑貌,一笑一颦,举手投足,时不时地浮现在眼前,失落无奈,忧心忡忡,软心肠的人恐怕背后里还会流下几许晶莹的泪珠来。在这种前提和背景之下,新任校长才有拿“老单位”说事的可能性。

不可否认,新任校长对老单位大都怀着这种恋恋情愫,他们毕竟在那里洒下过辛勤的汗水,毕竟在那里烙下过智慧的结晶,突然离去难免让他们伤怀,孜孜以念,也是情有可原。但聪明的校长会把这种恋旧情结深埋心底,或者偶尔显露也并非强烈,不显山露水,不肆意张扬,分寸感已经把握得很好了。可惜的是,偏偏就有些新任校长很难从过往里走出来,身在曹营心在汉,总是喜欢拿着过去的“辉煌业绩”来说事,这不能不说是适应能力较差的表现了。

一位中学校长被调到另一所学校担任校长之后,跟领导班子开的第一个会就是“显摆会”,大肆宣扬他在老单位的布局有多么合理,制度有多么完美,领导班子有多么团结,老师有多么勤奋,情操有多么高尚,学生有多么优秀……费了好大的力气说出这么多的“多么”,意思是明摆着的:他的业绩是大大的,工作能力是棒棒的。不仅如此,这位奇葩的新任校长还带领这所学校的所有教干,来到他的老单位考察学习,让他老单位的领导们介绍经验,意在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可惜的是,也并没给考察团的教干们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他的“辉煌业绩”也不过如此而已,效果当然是平平的了。不仅如此,这位奇葩的新任校长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还在拿着老单位的方方面面与现任学校的方方面面进行比较,一有不顺心,总是在教干或者老师面前失落而又炫耀似地嚷:你看我原先的那个学校制度多么好,班子也团结,老师也顺手,学生也听话,而这里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唉,有待于提升呀,任重而道远呀……

这应该是“恋旧者”的典型代表了。仔细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位如此“恋旧”的新任校长,失误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尽快地走出“继任”的心理暗示,“收心”工作做得不够到位;二是没有达到与“老校长”的无缝对接,在管理上出现了一时的断层。

因此,新任校长要尽快走出“继任”的心理暗示。中途接任的新校长最大的心理障碍是自己,自己猛然间融入了这个大集体,这个大集体在他们前任领导和老师们的集体努力下,业已形成了特定的校园文化和工作习惯,自己想融入这个集体,让老师们一下认可、接受和支持,确实也有一定的难度。若管理得好些,那就阿弥陀佛,皆大欢喜;若是一时遇到了挫折,就会以“接任难”来自嘲,也便会想起“老单位”的好来。在这样的心理影响下,有些继任校长就会束手束脚,畏缩不前,难以大刀阔斧开展工作。所以,继任的新校长,不要被“继任者”的心理暗示束缚住自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快融入这个新集体,放下包袱,阔步前行,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身体力行赢得教干和老师们的喜爱。

新任校长还要保持与“老校长”的有效接轨。无论什么原因,新任校长都要与“老校长”在管理上有效接轨,即使前任校长是因为管理不当,或者出现了什么大问题而被罢免的,也不要把以前的管理体制全部推倒重来,心中要始终保持敬畏和谦虚,每一所学校都有独特的个性和文化,都有成功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要学会批判地继承,在“老校长”工作的基础上,用新的管理理念,力求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巧妙地创新。要永远记住《给新任校长的18条建议》中的两句话:“你在以前任职的学校可能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有效管理模式,但现在环境变了,校情不一样了,不要指望硬性照搬你原来的那一套。有些可以借鉴,但有些必须舍弃,否则,你就割裂了学校的历史,截断了学校的文化,即使是改变了学校,也是失败的改。”尊重学校优秀的传统和成功的经验,就是尊重学校的师生,也就是尊重你自己。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第三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