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不仅关乎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事关他们的人格发展。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当前,体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短板,体质是学生素质的一个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如何落实这一要求并达到目标,我们特邀教育部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同军咸,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体育名师徐仕岿,陕西省体育学科带头人郭锐,就学校体育工作作深入剖析,期望对推进学校体育工作起到促进作用,期望“健康第一”成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遵循,期望我们的“校园动起来、孩子强起来”。

重新认识学校体育的价值

记者:“严禁挤占体育课,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是十多年来国家相关文件中反复强调的刚性要求,但现实情况不尽如人意。2018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了我国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指出:“按照国家规定,小学四年级每周语文6节、数学5节、体育3节。但这次监测结果发现:四年级每周语文课多于6节的学校占比为72%,数学课多于5节的学校占比为67.2%,体育课少于3节的学校占比为44.3%。”显然,体育课被语文、数学课挤占了,小学四年级不能开足体育课的学校高达44.3%,面临中考的初中、面临高考的高中,体育课开足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体育课开不齐开不足的因素有哪些呢?

同军咸:第一,执行政策落实不力。一些中小学领导片面地认为,体育课占多占少不会影响学校大局,而让语、数、外老师占用体育课有利于升学考试,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了,这样一来助长了一些校领导不重视体育的风气。第二,一些讲座挤占挪用。义务教育段体育课的课时从过去的一周两节增加到了四节,但是其他课的课时不但没有增加,有些甚至减少。而学校临时性的课程很多,比如三防教育、环保讲座等,所以就占用了体育课。第三,城乡各有短板。农村学校体育课面临的困境是专职体育教师太少和体育器材不够。在部分农村学校,一个乡可能就只有一位专职教师,有时就由班主任带领学生上体育课;城市学校体育课的主要问题是场地不够,造成体育课难以开足开齐。

徐仕岿:有的学校把体育器材“雪藏”了,没有充分利用。

记者:体育器材为何被“雪藏”起来呢?

同军咸:一是“316工程”和“双高双普”要检查体育场地、器材的数量和质量,为了应付检查,个别学校把体育器材锁起来,不让学生练习,害怕学生损坏,影响上级检查。二是体育器材经费没有保证。现在国家政策文件中明确规定了体育器材经费占公用经费的比例,但没有明确体育器材用坏了怎么补、多长时间补一次,学校担心经费有限,体育器材一旦用坏怎么办?三是有些器材需要维护,学校若没有配备专职管理员的话,就由体育教师来修理与维护体育器材,体育教师又少工作又忙,维护起来很不方便。所以就尽可能地减少体育器材的人为损耗。

郭锐:专职体育教师担心发生安全事故不敢用体育器材,临聘体育教师为组织方便不愿用体育器材,兼职体育教师看管学生不会用体育器材,所以导致体育器材闲置。

记者:在各位看来,体育课不被重视的原因有哪些?

徐仕岿:主要是高考没有体育科目。我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显示,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学生在初三和高一阶段的体质是最好的,因为陕西已将体育学科列入中考科目,这就充分说明了考试指挥棒对体育的影响。不过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是体育考什么内容,一些学校和家长要求学生学什么内容,无关学生的运动兴趣。学生从进校到毕业,练习的可能一直是某一项体育考试项目。大家试想一下,一个篮球项目,若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枯燥地重复地连着练几年,学生还会喜欢吗?另一方面考什么、教什么就可能摒弃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其他内容,这对孩子综合发展不利。比如足球偏于练习下肢力量,引体向上偏于练习上肢力量,单一进行某一项运动项目的练习都会影响孩子健康发展。

郭锐:学校对体育课监管不严格、考核不具体,体育教师每天要上多节课,产生了懈怠思想,这些也造成了体育课不被重视。

记者:考什么就练习什么等无关学生运动兴趣的问题,有解没?

徐仕岿:学校提供体育项目菜单式服务,有必考的,有兴趣类的,这样学生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且感兴趣的一两个运动项目;或者考试科目里多设置项目,从中抽取部分项目,这样也能倒逼学校和学生增加体育项目的练习,增加了学生找到喜欢的项目的机会。

记者: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这么做,那像专职体育老师缺、器材缺、场地缺等这样的学校,该怎么办?

徐仕岿:没有条件的学校,体育教师要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一定要给孩子们介绍丰富的体育运动项目,起码让孩子们知晓基本的体育知识和项目特点,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可能就会选择到社会上一些规范的体育兴趣班或者体育俱乐部去进行学习和训练;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可选择如跳绳、跑步、打羽毛球等常见运动项目。在有关部门的严格监督下和在不涉及商业利益的前提下,建议引进一些热衷教育事业的专业机构进到学校中来,联合做一些学校没有能力完成的工作,这是对基层学校体育教学资源不足的一种弥补。不管哪种办法,学校终归只是引导,教师也只是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和教授体育锻炼的方法,关键是要学生动起来,达到健康、快乐的目的就好。

郭锐:可以自制器材、自创游戏,让孩子参与在体育活动中。

记者: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对当前我国体育课的现象,用“三无七不”温柔体育课进行了概括,即无强度、无难度、无对抗;不奔跑、不出汗、不喘气、不脏衣、不摔跤、不擦皮、不扭伤。各位对此认可吗?

徐仕岿:这个描述有点极端,我不能完全认可。体育课上课时的确存在强度不够、力度不够、出汗少的问题,尤其兼职体育教师上课时,但是并不是像王宗平教授所言的全都是那样。城镇学校基本上都还能做到符合大纲要求,体育课要上得有强度和力度,一定要充分利用好体育课课时,狠抓课堂教学,实实在在地教孩子一些内容,比如技能、体能、合作等,加强课堂的容量、密度和负荷。让体育教师完成这样有质量的课,就要培训体育教师,加强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所谓规范,即规范教学流程、规范教学内容。所谓专业,即专业水准。近些年,省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国培、省培的目的,都是在努力提升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记者:是什么原因导致体育课上成了温柔的体育课?

徐仕岿:体育课在户外进行,孩子又有身体接触,又跑又跳的,一旦出了意外事故,有部分家长闹得学校没法正常开展工作,最后追究校长或者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或是体育老师的责任,这带给学校和体育教师的压力太大了,相当于给学校和体育教师戴上了“紧箍”。

郭锐:一部分兼职体育教师、临聘体育教师专业技能不够,思想认识不够,他们寻求安全课堂,禁上器械、少上跳跃、不敢挑战长跑……就把本该彰显活力的体育课堂上得很温柔了;还有不爱运动的学生不愿参与到“野蛮其体魄”的体育课堂,导致我们看到的是温柔体育。

记者:体育课上的意外事故,不是有意外事故保险吗?

同军咸:关键是责任由谁来承担。陕西目前还没有关于学校体育意外伤害的立法,对谁来承担责任这个问题,学校和体育教师等都有许多后顾之忧,所以亟待立法,厘清各方责任。建议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参照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的做法,尽快出台保护体育教师、体育教学的法律条文,摘掉制约体育教师头上的这个“紧箍”。

记者:如何调动校长、地方行政领导对学校体育的积极性或者提高他们对学校体育的重视?

同军咸:一要严格督导。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有关学校体育政策文件,但有关学校到底有没有落实到位、督导到位?比如陕西从2013年开始政策就规定,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但是什么时候执行了?在标准化高中的评审中,“316”督导、“双高双普”督导中,学校体育是主要督导项目,然而在督导检查出严重问题时,有没有使用过一票否决?二要解决如何落实督导出来的问题。三要出台一个如何落实有关校园体育政策的文件。最重要的一个政策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即“中央7号文件”。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专门针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最高规格文件,对学校体育工作目标任务作了详细的规定,如对体育教师的服装补助标准都说得很具体,但是到现在,个别学校还没有落实到位。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有关学校体育的讲话,关键要抓落实。必须提高各级行政领导和校长对学校体育重要性的重新认识,强化体育政策和法规培训,让他们知悉《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对学校体育工作基本要求,进而去落实。严格按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国家标准,认真进行采样、分析和上报,不得作假。着力解决体育课安全问题,主要要完善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消除学校、体育教师和家长的顾虑。

徐仕岿:建议实行教考分离,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价考核交给权威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政府以测评结果考核学校和考核校长。

郭锐:要配备充足的体育教师,要顶层设计更多的体育活动(如体育课堂展示月、学校课间操评比等活动),学校开展的体育训练、比赛、活动,有时家长及文化课老师嫌影响成绩,不准孩子参加,所以要营造各方支持体育的氛围。

记者: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最近表示,未来,体育在高考中将变为ABCD等级的客观数量化评价方式,成为高考录取的标准之一。这对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来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