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党建工作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工作者应抓住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身心特点,从实际出发,积极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有利条件,探索针对性更强的党性教育方式,创新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 大学生党员 党性教育 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形势下陕西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现状与培养实证研究”(2016B004)的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1]大学生党员作为党组织的新鲜血液,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只有不断加深对党性的理解,不断加强对党性的锤炼,才能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才能在青年大学生中起到积极的引领和榜样作用。

当下,移动通信已与互联网完美结合,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教育教学方式影响的深刻性和全面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借力强大的移动互联网,创新性地开展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必然选择。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面临的制约因素

1.党性教育者信息主导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在传统意义的党性教育活动中,党性教育者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拥有绝对的权威,主导着教育信息的内容和价值导向。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勃兴,打破了传统媒体和教育者的话语权垄断,开启了一个话语权的大众时代。“互联网提供开放、共享、自由的交流平台让人人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人人都在一定范围内掌握了自己的话语权。”[2]这就意味着教育者发布信息的方式日益走向“去中心化”和“去权威化”。随着微博、微信、贴吧、论坛、QQ等多种多样的新媒体和自媒体社交平台的出现,其信息搭载速度不仅快捷,而且能以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形式将各种信息传递给大学生群体,极大地扩宽了大学生党员的信息获取渠道,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信息拥有上的不对等性。

2.党性教育的方式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惯于通过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平台获取各方面信息。但是,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工作者似乎还没有跟上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步伐,对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大多仍停留在“讲授式”理论集中学习阶段,不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平等、便利的互动和交流。

3.党性教育者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素养与技能不足

党性教育内容的深刻性、严肃性和抽象性,要求高校党性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的学习方式和教育载体,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参与度、接受度和实效性。高校党性教育工作者应主动适应新媒体的学习力和实践力,提高自身移动互联网的素养与技能,及时准确把握网络舆论导向,在忽视正确性和导向性的信息传播环境中筛选信息,加强正向引导,营造良好的党性教育线上氛围,为大学生党员提供“配方先进、工艺精良、包装时尚”的党性教育大餐。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创新的原则

1.时代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作为青年群体的大学生党员是时代潮流的最先感知者,他们对时代的发展有着强烈的自身诉求。因此,在移动互联网视域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载体上,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贴近大学生党员的时代诉求。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移动互联网时代意味着受教育者主权时代的到来,因为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对大学生的党性教育要在充分尊重和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基础上,实现党性教育的互动性,确保大学生党员在各种微媒体平台中与党性教育工作者一样,具有平等的发言权,并懂得促使客体主体化,在教学相长中实现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实际效果的不断提高。其次,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网络信息传播的隐匿性对大学生党员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党性教育工作者在利用互联网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性教育时,必须更加注重加强对其进行网络道德教育,通过培育大学生党员高尚的网络道德和规范的网络行为,自觉弥补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开放性给党性教育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2.自主性

在以灌输式为主的传统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往往将大学生党员置于“被管理、被领导、被教育”的地位,注重对大学生党员的规范性和服从性教育,无视大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和合理诉求,缺乏有效互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得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可以通过多媒体平台实现即时性的自由平等交流与沟通,提高了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自主性。一方面,大学生党员可以对高校党务工作者所提供的教育内容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合理地进行学习,并通过网络平台开展互动性的研讨。另一方面,大学生党员可将学习内容和心得体会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发布,实现大学生党员主客体身份的自由转换。

3.协同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合作与协同已成为可能和常态。首先,要按照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的要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学生工作(研究生工作)、宣传、共青团、党校、教务、人事等部门协同配合,院(系)党组织负责实施、学生党支部具体落实的学生党建工作格局”。[4]实现高校党委书记、党务工作者、辅导员、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在高校内部形成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合力,切实保证将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5]实现党课、思政课、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全覆盖,落实“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特别是高校党委书记要积极承担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第一责任人责任,校长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和政治责任,进一步完善党性教育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党性教育督导检查机制,全面提升党性教育实效。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创新的策略

1.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

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和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系统疏理和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包含的党性教育元素,将其融入日常课堂教学各环节,特别是在课程设置优化、教材讲义修订、知识点考核设计、育人效果评价等方面。建设一支以专业课教师为主、党务工作者协同的教学团队,有效推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大学生党员党性的培育和塑造“基因式”地融入高校所有课程,使党性教育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充满每一间教室,真正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高校要通过党校牵头,宣传、教务、学工、科研、财务、人事等部门共同配合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党性教育的协同效应。

2.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有效互动

在移动互联网和多媒体时代,要增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必须在继续发挥传统党性教育优势、坚持开展线下教育的同时,积极“运用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和‘两微一端’等网络新媒体,创建网上党建园地、网上党校等党员教育平台”。[7]

一是建立红色网站和网上党校。通过创建特色突出、影响力大的红色网站和网上党校,在网络上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开展既有针对性,又有吸引力的大学生党员网络党性教育。二是开设微党课。微党课在设计上主题要突出,切入点要准确,不管是视频形式的微党课,还是图文形式的微党课,都应该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并紧扣增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这个核心目标。三是用好微信。通过微信推送贴近大学生党员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接受意趣的党性教育内容,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

3.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益补充

作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理论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党性教育的基础和核心。理论教育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且还包括党的章程、党的历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通过课堂教育、网络教育、主题教育、专题教育等各种形式的理论教育,使大学生党员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这个“共产党人的‘真经’”[8],“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9],不断增强大学生党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传播党的知识、开展理论教育的同时,应十分注重实践教育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的重要性。应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在教师的带领下,定期组织开展校内外各种实践教育活动。一方面要积极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实践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大学生党员走出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生动鲜活的现实版的党课教育,使大学生党员更直接地感受国情、社情、民情,更强烈地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从而坚定其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应注意的是,大学生党员党性实践活动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走过场、图热闹,而要力求实效,实现双向受益。在各种形式的党性教育实践活动结束之后,要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及时组织学生党员进行活动分享会,使实践成果得以升华和固化。党务工作者还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对党性实践教育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在广大学生群体中推广活动成效,扩大党课教育的受众面,使实践活动过程成为大学生党员自觉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9]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2]冯刚:《互联网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年第5期。

[3][6]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

[4][7]中共教育部党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新华网,2017年3月1日。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2017年2月28日。

[8]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网,2015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