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教育工作28年,从一名初出茅芦的教学新兵,成长为特级教师、省教学名师,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归结为一句话: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

1989年7月我以全系第二名的成绩,从咸阳师专化学系毕业,分配到秦都区马泉中学。学校在农村,对面就是坟地,晚上当地老师回家了,我在二楼宿舍窗户上看着对面真得很害怕。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沮丧、失落后,我很快在三尺讲台上找到了迷失的自我。我带初三化学,学生对我充满好奇,经常来我宿舍,问问题、借书,也讲他们的家庭、理想,还经常带些农家小吃同我分享。有时候我也到他们家里,和他们家人聊天,一起剥包谷棒,喝包谷粥。他们后来告诉我:我上课时的声音能穿透他们的心田,让他们全神贯注。我每晚都到班上辅导晚自习,内容涉及各个学科,有时候,我会拿一些有趣的竞赛题,“难为”那几个学得好的学生。看着他们紧锁眉头、苦思冥想,激烈争论,或豁然开朗、一脸阳光的样子,我感觉自己就是个先行者,有责任为这些贫穷勤奋的学生指点迷津。学生的纯真、进步和信任成了我青春年少时的精神寄托,让我平淡闭塞的教书生涯不再寂寞。我受到的第一次奖励是教学质量奖,全区统考,所带班级的化学成绩超过了全区平均分。我获奖的第一篇论文是在教书的第二年,我的学生董亚群在全区化学竞赛中得了第一名,教研室还特意让我写一篇培养学生竞赛能力方面的文章,供全区老师参考。

马泉中学的四年,是我当教师的起步阶段,让我初步体验了老师的分量,使我对教师职业产生了深深眷恋。后来,我被调到竞争激烈的古渡中学,经常开展公开课、对照课、示范课,我的教学逐渐走向成熟,参加了全国化学优质课比赛获二等奖,被评为两届省级教学能手。2004年8月,我参加公开招考,被选拔为秦都中学副校长。虽然行政事务增加,但我一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这期间又被评为全国初中化学课改优秀教师,特级教师,陕西省中小学教学名师。

教学上我大胆改革,将“读议探展练”引入课堂,使化学课融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

设计教学时,我从导课到小结,一步步推敲,力争使每个问题富有启发性。讲[CO2]的性质时,我会用意大利屠狗洞的故事设置悬念,使学生迫不急待地探究下去。教学时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我大胆放手;学生畏难时,我会不断启发;关键处我会“画龙点眼”。我会注视到角角落落,参与讨论,用眼神、手势、语言、表情、动作和学生交流。

我经常发动群众收集材料,自制教具。请同事收集过大理石废料;发动学生收集过生锈的铁钉;自己到建筑工地捡过石灰、旧纱窗,在木具厂要过小木块……

我喜欢对课本实验做点改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做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实验时,我用塑料把大理石包起来,用塑料绳栓住伸到盐酸里,制够二氧化碳时再把塑料绳提起来,让大理石和盐酸脱离,反应停止。控制了反应,节省了原料。

2015年底,“省初中化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重担落在我的肩上。工作室核心成员来自4个地市的11所学校,我带领他们,读书、做课题,总结、提炼教学成果,工作进行得有声有色。

围绕着“初中化学交流型课堂教学实践”,我们走进了19县49所学校进行教学展示。参加了市级“名师大蓬车” 送教下乡,国培计划送教下乡;与8所学校结对;我走遍了秦都区22所初中,手把手指导全区化学教学及教科研工作,撰写了数万字的心得。咸阳市初中化学教师培训全部由我工作室承担。2年间,我对不同层面的教师做了11个不同内容的专题报告35场。我亲自开发的工作室网站正式开通,化学公益微课堂每天发布一节微课。这期间,作为陕西省初中化学唯一专家,我参加了教育部“一师一优课”评审工作,书面点评了85节优课。

忙吗?是的。我一直在带课,我喜欢学生,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和点点进步,我很幸福很欣慰。

我从事的是叶的事业,是人梯的事业,除了需要付出,更多的是耐心、奉献和坚持。我知道,自己没有成为一棵大树的本领,但我愿成为一棵点缀大地、活力四射的茵茵碧草,它虽小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根植于泥土又点缀着世界,让大地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