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综合讯9月26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联合发布了《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

该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共计325个区县,11万余名四年级学生、7万余名八年级学生和他们的3万余名班主任。该调查基于全国代表性取样,其结果能反映全国家庭教育的状况,是我国家庭教育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报告。报告不仅客观呈现了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还为我国家庭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与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有温暖的家”排在学生认为的人生最重要事情的首位。在调查学生最崇敬的榜样时,研究发现“父母”排在第一位。这表明孩子对父母普遍持有积极的认可和敬爱态度,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亲子沟通方面,超过两成学生认为家长表现有待提升。沟通问题不仅困扰着亲子关系,在参与调查的班主任中,九成以上表示家校之间的沟通也存在问题。排名前三位的问题包括“家长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家长参与沟通的积极性不高”和“与家长教育理念不一致”。学生和班主任都认为家长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情况。学生大都认为家长对自己最关注的前三位是学习情况、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其人数比例远高于对道德品质、日常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或特长、心理状况等方面的关注。虽然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普遍最为关注,但调查数据显示,他们对孩子学习生活的参与程度与关注度却并不成正比。“家长从不或几乎不和我一起读一本书”的情况较普遍。本次调查也对父母参与抚养的家庭和非父母参与抚养的家庭,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父母参与抚养的家庭在亲子沟通、家长尊重孩子、家长学业卷入、亲子阅读等方面表现普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