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师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小学生幼稚,好哄;高中生成熟,明事;初中生懵懂,难教。”折射出当前学生教育管理的辛苦和痛苦。在社会的转型期恰恰遭遇人生的转型期,“双重转型”致使学生就有了许多异乎寻常的行为表现和心智波澜,考量着学校教育“与时俱进”的变化,要求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学生时必须“因时而变,乘势而上”,用完美的人格给学生做好榜样,以真诚的人性关怀来呵护帮助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成长。

一、班主任要“以人为本”,理解、尊重学生的行为

1.班主任要打心眼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班主任要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情感教育、知识教学。尊重学生,班主任就应该对班级实行民主管理,把评选班干部、评选优秀等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学生民主讨论决定。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班主任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教师不能高高在上,不进行深入了解就责备有错误或失误的学生,一味的训斥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学生的心。教师尊重学生,学生也会尊重教师,听从教师的教导,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2.班主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和思想不成熟期,容易出现情绪的躁动、偏激,行为上的粗暴、叛逆等不良现象,这些都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是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班主任就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情况,要因势利导,正确对待,不必视为“洪水猛兽”,也不必哀叹世风不古,不能全盘否定和抹杀学生的成绩、优点。班主任还要对班级实施量化管理,不能要求学生做超出生理和心理能力的事。量化管理是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为出发点,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通过从整体着眼,从细处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达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目的。作为班主任,要理解这些小学生的正常表现,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班主任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这种宽容,不仅要体现在“好学生”身上,也要体现在所谓“坏学生”身上。作为班主任,我们要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

二、班主任要通过心灵之桥,倾听学生的心声

1.班主任要真正视学生为子女,增强师生互信。 新时期的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有许多迷惘和困惑,但是却不愿意直接表达,喜欢上网聊天,发信息、邮件,或者写日记来表露。所以作为班主任应该把自己的电话号码、QQ、电子邮箱等信息告知学生,让学生有事时能找到你。让学生给你打电话,发信息,或者进行QQ聊天。通过这些形式,班主任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与生活情况,便于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思想引导。

2.班主任要积极与家庭、社会配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与社会、家庭的配合,特别是家长的支持。小学生自尊心、虚荣心都特别强,不愿意老师向家长告自己的“状”,揭自己的“短”;也不愿家长把自己在家庭中的“丑与恶”告诉老师,怕伤脸面。因此,除了在学校内把学生们当作自己的子女、朋友来关爱,我还注意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一般采取电话、短信、微信、约谈等方式个别沟通。而不是动不动就请家长到校,当面训斥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班主任还要充分地利用好家长会、家长学校,让家长了解和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采取的教育措施,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和主动支持,努力改变部分家长“管”“卡”“压”的管理方式,真正做到家校相互配合。我们互相沟通,统一认识,以鼓励为手段,以帮助为目的,为学生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让孩子们将来自家长、老师、学业的压力变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全身心轻松起来,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这样效果很好,学生也乐意接受。

班主任想要做好德育工作,管理好班集体,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理解、关爱学生,要以人性关怀的魅力来感召、帮助、指导学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只有师生互信互敬,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全方位提高素质,使人格、道德完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快乐地发展、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