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群体开放式”教学是在高校现代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是高校教育现代化的教学理念。高校思政课教学一直在持续进行改革,但仍改不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学生倦怠成了思政课改革面临的难题。“群体开放式”给高校思政课堂带来的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角色的转变,是高校思政课堂改革的振奋剂。本文试从“群体开放式”教学特点出发,以“问题互动及分组讨论”为重点,进行“群体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讨。

【关键词】高校思政 “群体开放式” 教学模式

开放式教学源于科恩1969年提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和“开放课堂模式”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模式,也包括斯皮罗1992年创建的“随机通达教学”和“情境性教学”模式。这些教学理论模式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是“催化剂”和“助产士”。“群体开放式”教学能够将群体动力和个体、群体的互动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自觉的自然过程中增长知识,形成良好品格。

“群体开放式”教学的意义

1.“群体开放式”教学有利于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

“群体开放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种教学理念从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师生关系等方面,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校教育现代化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媒介现代化的基础上,更需要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群体开放式”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开放式教学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仍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引导和启发作用,“群体开放式”教学模式对高校的师资水平要求更高,尤其是综合素质。在开放式教学情境中,怎样正确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对开放式问题的答案进行有效评价等,都是对高校教师开放式教学能力的基本要求。同时,开放式教学赋予了高校教师更多的创新空间,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自身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时俱进地学习,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促使高校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学经验及教学研究能力。

3.“群体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开放式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增强能力,而且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高校的通识教育和精英教育一直是人才培养目标的两个主要方面,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而精英教育的专业化程度越高,个性化程度也就越高。开放式教学实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将更适合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模式带入课堂,为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个性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4.“群体开放式”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时效性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开放式教学以学生为主,注重课堂过程性,能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课堂过程的开放性更易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开放式的问题探讨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高校思政课“群体开放式”教学模式内涵

1.“群体开放式”教学原则

(1)科学设置问题

高校思政课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问题进行科学的设置,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安排时,将每个章节制作成相互关联的专题,并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综合到每个章节的教材内容中去。首先,课堂教学开始前就把问题布置给学生,学生在预习阶段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问题,让他们做足课堂上进行交换观点和思想的准备。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问题设置时,要关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要将问题与时代性相结合,将问题集中在学生有体验或体会的社会事件实例上来。其次,设置问题要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难度与当前的思政教学内容相符,注重问题之间的关联性,突出高校思政知识的系统性。再次,问题的综合性是开放式课堂所关注的,综合性越高学生越能够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认识问题,应用多方面的知识理论来阐释自己的思想。科学设置问题的方式让高校教师在“群体开放式”课堂上,能够将问题控制在教学范围内的同时,拓展大学生的发散思维,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2)师生积极互动

高校思政课师生互动大多采用分组讨论、发言等方式,教师以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并把问题作为思政知识的载体,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小组分组和分工都由学生自主决定,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小组成员补充发言,成员之间自由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学生对问题的诠释比较全面时,教师可以控制问题讨论的节奏,将讨论暂停,进行总结。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以随时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开放式教学的核心。通过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学生主动提问可以提高知识的接受度,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有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以及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是很常见的一种方式,小组讨论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和引导学生发言,并充分利用教材、教案等对知识进行阐述,辅助学生解决问题。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要提高,对互动中的不当言行或者错误言论要及时加以纠正,以便开放式互动能良性发展。

(3)创新成绩评比

教学反馈是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必要方式,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适当的鼓励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正确的点评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良性发展更为重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的增长,他们还有获得关注和赞同的心理需求,教师在进行成绩评定时,还应适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开放式课堂上,以分组讨论的成绩评定为例,小组学生共同拥有小组分,发言的学生教师可以当场给出评分,并计入考核表中,教师在小组讨论教学监管中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每个小组的问题数量和回答时间要基本一致,再根据回答问题的质量酌情评分和点评。

2.“群体开放式”教学实施形式

(1)自由分组和自由搭配

高校思政课堂实行大班制,人数一般在100人左右,并且是不同专业的合班授课。各学生专业背景不同,知识基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取向。因此,开放式课堂上就适合采用自由分组搭配,但是鉴于课堂上的“专业抱团”现象,教师适当将每个小组的男女生比例调配均匀,在合适的比例范围内进行自由分组,充分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更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各专业的班干部对本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性格特征比较了解,可以在学生自由分组的基础上进行异质搭配,增强学习共同体的内聚力和归属感。所谓异质搭配指的是小组的男女比例、基础好与基础差的、性格内向和外向的比例适当。在自由分组的基础上,还可以采用部分调配和自愿换组来实现最终的自由搭配。

(2)小组成员的人数确定和组织管理

高校思政课堂一般设在大型的阶梯教室,从座位结构来看,一般100人左右的班级分成8个小组最为合适,分组数量要考虑到教师的点评和课堂时间的控制,较为复杂的问题8个人一起探讨,最后形成总结发言。在8人小组确定下来后,各小组成员不能随意更换座位,教师安排小组讨论分工情况表,并将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内部评分,作为最终小组成员个人评分的参考。但要注意分组和发言的公正性,教师可以安排专门的监督人员,在课堂规定的纪律范围内,对各小组的交流进行有效监督,包括资料和信息来源是否超出课堂规定范围,是否有用手机查找答案等违规行为。

(3)学习评价要公开化、多样化

学习评价是“群体开放式”课堂的反馈环节,是对分组讨论的最终教学评分,是学生最为关注的环节,也是决定开放式教学效果重要的一环。恰当、及时的评价是激励学生学习的良好手段。评价标准要公开,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明确自己应该遵循怎样的标准。评价标准还要多样化,学生的课堂表现不仅仅是获得新的知识点,还有心理层面获得关注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对积极发言和互动频繁的学生进行加分和表扬,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满足感。

参考文献:

[1]蔡杨波、任鹏《高校思政课“群体开放式”教学模式探究——以课内“问题互动及分组讨论”为视角》,《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年第2期,第136-138页。

[2]王芬:《高校思政课“群体开放式”教学模式探究》,《创新教育》2016年第7期,第140页。

[3]陈连军:《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引导—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年第4期,第1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