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交往在字面意思上理解,指的就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互动交流,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方式。包括在课堂中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师生之间的交往,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问题对于提升在高校课堂中的教学质量,满足心理层面的教学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重要的意义。从类型上看,教学交往可以分为个性交往、角色交往和群体交往三个方面。个性交往是在师生个体的需要、动机、态度兴趣等基础上进行的,这种类型的交往基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是有独特个性的有机体。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处都是独立个性之间的相处,教师以其独特的个性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在不同的教育环境氛围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从多方面进行,而个性的影响是直接并深入的,没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这种个性影响就难以深入地进行性格塑造和人格教育。第二种类型的交往是角色交往,这种划分的依据是教师和学生在各自的社会生活体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分别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但是在教学交往中都要以符合教师和学生定位的行为方式去规范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对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心理定位。在教师这个角色中,在教育活动场合所扮演的就是家长的代理人,具有模范作用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团体的领导者等形象。在师生交往中,学生将教师的行为规范视为社会行为规范的范例,由此教师在教学交往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就不仅限于行为规范,在性格和毅力等个性特征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第三种交往类型是群体交往,教师和学生都是某些群体的成员,在各自归属的群体里会有各自不同的态度和信念。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是在各自群体内部的信条和准则基础上开展的,这种对于群体归属的自觉必然会在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中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