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教育家在谈论教育的时候都会强调,接受教育者的个性,也会要求针对每个孩子采取独特的教育方式。但是当我们同时面对几十、几百甚至几千个学生时,学校有自己的标准、社会有自己的要求、家长有自己的期盼、老师有自己的评判,所有与孩子相关的人都会要求孩子像一个“标准件”一样完美。

当学生像一件工业“标准件”一样被品评的时候,就有了“坏孩子”。因为工业生产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达不到标准和要求的就是废品,这样既便于生产,也便于检验评价。当现代化的教育被工业化的时候,我们的周围出现了“坏孩子”。

当我们享受着工业化生产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同时,把民族的希望也寄托在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把工业化的模式借鉴到各个领域,包括本应鲜活、多样、精彩的教育领域。我们以为这样的方式会给我们国家造就大量的人才,但是过度的工业化使教育这个本应百花齐放的领域出现了统一的标准,很多艺术的天才,慢慢都被培养成了“标准件”。

教育管理部门每年的管理都有若干指标,提出各种要求,年终检查、审查汇报。所要的也就是一串数字,一堆从各种专著上挪来的与教育有关或者无关的新理念、新提法,至于合不合理,是不在思考范围之内的。学生大概就像工厂里的标准件,他们更多关心的只是标准件的产量。

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就更加赤裸裸,先要看你的品牌(哪个学校),再看出厂合格证(毕业证、学位证),如果需要的话还要查一下你的电子编码,如果没有这些,即使你真的是“金刚之身”“栋梁之材”,也要先贴上标签再来。因为社会要用的是“合格的标准件”。

但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不能把学生当成“标准件”,必须让学生享受完整的教育。

教育要让学生尽情释放自己的激情。激情是学生的灵性,每一个学生都会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激情四射,绽放自己的光芒。棋圣聂卫平还是小学生的时候,曾因为逃课看围棋赛而遭到家长的责罚,这不仅没有让他放弃自己心仪的围棋,反而促使他对围棋激情投入,终成棋圣。在里约热内卢的一个贫民窟里,一个小男孩贝利喜欢足球但又买不起,他把自己的全部激情投入到塑料瓶、汽水瓶甚至是捡来的椰子壳上,成就了一代球王。如果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是以死板的标准刻意压制学生的激情,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的“棋圣”或者“球王”。

教育要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除了极少数自律性特别强的人,大多数学生需要来自外界的他律才能完成学习。在现代社会信息如此方便,各种名校名师的课程随处可见的情况下,学校的核心不在于提供知识,而是为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学生提供一种外界的约束和强制,以保证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时代的发展让人们不可能再像几十年前一样,上四年大学就可工作一辈子,所以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就不应该只是有形的约束,也不只是有限的强制,而是通过学校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习的能力,养成学习的习惯,在校时认真学习,离开学校时也依然有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

学生不是大工业化时代的“标准件”,学生应当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激情的鲜活的人,学生应当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终身发展的上进的人,学生更应该是一个有着万物互联意识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