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林生,男,现年57岁,商洛市洛南县古城镇全岭小学教师。怀揣报效桑梓的朴素情怀,17岁起走上山区小学讲台,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三十八载坚守大山深处,筑梦“麻雀”小学。笑看雏鹰展翅飞,愿与青山共白头。是老师,亦是兼职保姆;是炊事员,亦是学校负责人。吃喝拉撒事无巨细,横平竖直和善严谨,愿做红烛照人寰。2014年在国家关工委、中国教育学会得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成果展示”评选中,侯林生获得第五届“感动陕西教育人物”殊荣。2015年教师节,侯老师被评为洛南县优秀教师,受到洛南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其扎根山区、忘我育人的感人事迹,先后被《商洛日报》、《三秦都市报》、商洛电视台、洛南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不羡闹市,唯愿与青山共白头

全岭村地处洛南县古城镇最北端,山高林密,交通不便,人口稀少,是古城镇规模最小的“麻雀村”,全岭小学是古城镇规模最小的“麻雀小学”,即使在“鼎盛”时期,全校在校学生也不足50人,2014年至今学前班和一年级仅有14人。就是在这样的一所小学里,侯老师从1977年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执著坚守,不离不弃,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山区教育事业。在这期间,侯老师曾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在洛南县教师进修学校深造以后,原古城区教育组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把侯老师安排在条件较好的庵口小学。当年,全岭小学聘用的一个年轻教师翻山越岭到达工作岗位不足半月,就以“家有半斗粮、不当孩子王”为由,辞职回家务农。周围的群众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就找当时的教育组要人。没等到教育组作出决定,侯老师自己请缨,调回全岭小学。5年前,县镇教育主管部门整合教育资源,启动撤点并校工作,全岭小学保留学前班和二年级,三、四年级并入邻村庵口小学。侯老师目送同事到其他学校任教,自己一个人留在了全岭小学,承担学前班、一年级的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的一切事务。一辈子,一所学校,一个岗位,一种情怀!

信念如磐情似火,殚精竭虑护蓓蕾

全岭小学规模小,但在古城镇却小有名气,多年来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教育质量在全镇数一数二。2003年、2004年、2005年、2014年、2015年,学校先后被评为古城镇教学质量先进集体,受到古城镇政府、古城镇中心校的表彰奖励。

一块块奖牌,蕴含着侯老师的心血和汗水;一张张荣誉证书,见证着侯老师的从教生涯。扎根山区三十八年,侯老师兢兢业业,履职尽责,在全岭小学潜心施教,不改初心。1992至1993学年度,侯老师被评为古城镇模范教师,受到原古城镇政府通报表彰;1996年11月,侯老师在古城区优质课赛讲中荣获二等奖,受到原古城区委、区公所表彰。针对全岭小学教师少、班额小的教情学情,他潜心研究教法学法,扎根课堂精耕细作,坚持动静结合、导学导练的施教原则,在洛南农村小学复式教学推广应用方面大胆探索、不懈追求,逐步形成了自己朴实、扎实、严谨的教学风格,为山区小学教学质量提升作出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00年前后,洛南县教育局在全岭小学召开全县农村小学复式教育现场会,作为复式教学先进单位的骨干教师,侯老师亲身示范传经送宝。课堂展示现身说法,经验交流诠释理念,吐露心声传递能量,侯老师复式教学的成功举措,得到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原洛南县教育局副局长、洛南县政府督导室主任谢宝元对侯老师扎根山区、敬业乐教、积极探索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也激励着侯老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人生有梦不觉寒,只为桃李满园香

教了爷爷教孙子,一代要比一代强。朴素的精神、文化的传承和教育的热情、支撑着侯老师。工作毕其功,育人尽其力,没有金杯银杯,只有全岭村百姓的口碑:“别看咱这偏僻的全岭村,出去的人才可不少,这都有侯老师启蒙教育的功劳,不少家庭祖孙三代都是侯老师的学生”。

多年来,侯老师坚持定期家访,嘘寒问暖不间断。学前班孩子自理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弱,他不畏年老体弱翻越山路送回家。雨雪天气接送孩子太平常不过,有时要一个个送到家门口才放心。一个人的学校,啥都得干,学生洗脸、擦鼻子、擦屁股、生病服药,都是他的事。学生身体不舒服,侯老师就背着孩子去村医那里买药打针,还要为贫困家庭孩子垫付医药费。

“特殊学生需要特殊对待,留守儿童、遭受家庭变故的儿童更需要老师的关爱”,侯老师始终如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朴素的教育情怀。在孩子们眼里,他既是和蔼可亲的老师,也是无微不至的“家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愿做红烛照人寰。再过三四年,侯老师就要光荣退休了,可他从来没有船到码头车到岸的消极心态和惰性心理。他常说,教育工作是个良心活,不管上级检查不检查,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尽心尽力站好最后一班岗。全岭小学地处偏僻监管不便,侯老师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执行教学工作要求,动静结合因校制宜,保证学生活动时间,开展各科教学活动,用细致入微的常规落实、谨小慎微的敬畏心态,呵护着大山深处稚嫩的花蕾,诠释着山区教师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抒写着山区教师的良知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