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初中数学预习作业形式十分单一,促使其预习作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基于此现状,笔者在文中主要结合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对数学预习作业巧设计进行分析。

一、预习作业不断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数学教师需要在设计预习作业过程中,充分遵照作业设计要求。首先,教师需要将预习作业设计的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通常情况下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为了充分发挥预习作业的作用,不断贴合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值得探究的数学知识,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进而强化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探究能力。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可以有效验证自己的想法,有效促进初中生思维的活跃性,使学生对于问题的把握越来越准确,对于数学课程教学而言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辅助。

例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丰富的图形世界》这一课时,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前,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对学习目标进行设定,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保障预习作业设计的时效性与针对性。本节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旨在认识几何体,会对柱体、锥体与球体等图形进行判断。通过观察将立体图形识别与分类,从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物体形状的认识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断搜集形式各异的图形,学生观察角度的不同,收集的图形也千差万别。如,通过画画的形式将图形展示,然后将实物与画像进行对比,从中挖掘其图形的本质;也可以借助手机、相机等数码产品将实物拍摄下来,以图片的形式予以展示。此种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预习作业,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完成,同时也进一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预习的趣味性,有效缓解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恐惧。以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精心设计预习作业,不仅是一种高效的作业设计方法,同时也为学生的预习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选择,进一步深化了学生数学即生活的学习理念。

二、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注重分层作业设计

由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因此学习成绩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情况,教师需要在进行课前预习作业布置时,针对班级中学生学习差异性问题,合理把握作业难度。通过对数学预习作业的有效设计,全面保证班级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发展,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过程中,需要紧紧围绕创新思维学习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学生展开个性化教学。

三、设计反馈性预习作业

当前阶段,反馈性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师也不是随意的教,而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预习作业的有效设计需要充分体现“教”与“学”的互动性。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总结、整理预习成果,有效解决学习问题。因此,教师需要注意预习作业反馈性指数的高与低,其不仅是保证师生学习互动的有效桥梁,同时也是教师全面建构“教”与“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对预习作业的重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如下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准备一张图纸,在图纸的右半边绘画出一个自己心仪的图案,紧接着将图纸进行对折,对折后打开,仔细观察图形的变化。或者是在纸的一侧滴上墨水后,对折、压平,再展开,展示所得到的结果。此举不仅可以有效验证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总之,预习作业作为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提升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具有不可取代的现实作用。对于教师而言,预习作业是落实教学反馈的主要途径,对于学生而言,预习作业是自我检验学习质量与巩固学习能力的物质载体。因此,教师需要予以重视,通过设计预习作业,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全面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