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是有意味的内容,教师对课堂提问形式的设置,不是为追求表面的热闹,而应通过“提问”这一有效的教学手段或者形式,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将知识内容通过提问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总结如下,以期在分享中得到各位同仁的指正教导。

一、 生活化的提问,让孩子乐于回答

叶圣陶认为:“教育是人类获得生存资料和经营生活的一种工具。教育本身并非目的,而是工具。”这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异曲同工,在这种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一线教师在具体的课堂上如果能以生活化的提问形式来展现教学内容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笔者为不让学生对数的加减法感到抽象,于是就设置了以水果蔬菜代替数字的课堂提问形式。学生们看到日常熟悉的水果蔬菜进课堂,对数的加减法的课堂练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师:老师这有10颗草莓,10根香蕉,还有10根黄瓜,10个西红柿,现在每个小组将会收到这些水果,请同学们回答问题,看能各小组能收到多少个水果?大家认真听每个小组的成员回答的如何?

第一组的同学听好了,你们小组是6个人,老师给你们每人一颗草莓,再给你们3根香蕉、4根黄瓜、2个西红柿,你们将会总共有多少个水果和蔬菜?水果几个?蔬菜几个?如果再拿走2颗草莓和1根黄瓜,总共还剩几个?

学生在听完老师的问题后,有的很快速地列出算式算出来,有的反应慢点,笔者就把小组应得的水果蔬菜给他们放在桌子上,供学生一边列算式一边算数。这种用实物来提问的方式,远比老师在黑板上列出6+3+4+2=?和15-2-1=?的算式来让学生解答效果好。这种生活化的提问方式,也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也能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学生乐于回答问题让课堂生动而有活力。

二、互动式的提问,让孩子善于思考

新课改以来,我们强调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者地位,那老师就要为学生创造“主体者”的发挥空间,笔者在课堂中尝试让学生互相提问,在互动中学习,让学生成为“提问”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如在学习新课前要复习上一节的知识,笔者会让两名同学互相提问,提问的问题只要涉及要复习的知识即可,学生们问得很用心,回答得也很认真。

在复习三角形一节中,学生甲向学生乙提问:我把一个正方形对折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你能说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吗?它们的角各是多少度?

学生乙:这是两个直角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三个角分别是90°、45°、45°。

教师将提问权下放给学生,学生们都很珍惜这一提问的机会,他们会认真地梳理索要提问的知识,思考如何提问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要点串联起来,思考如何运用简单而明了的语言表达将问题展现给同学,而回答问题的学生则会认真而专注地聆听问题再做以回答。

除了这种“一对一”互动式的提问,笔者还采取个人抢答、现场求助、小组互问、顺序问答等形式,尽量让学生都参与进来,而老师在听学生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就能大体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提问中也学会了思考和表达。

三、 针对性的提问,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

“尊重个体的差异,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这是我们每个教师的共识和追求,而具体的课堂提问则是践行这一教育理念的途径之一。在掌握一个班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之后,教师首先要对每个学生的提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一个大体了解,在提问优等生时,要适当地提高难度,激发他们探究新知的潜能;而在对后进生的提问中则要合理地选择学生掌握的知识,保护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顺畅的回答中获得学习的动力。在互动式的“一对一”提问中,最好是学习程度相同或相似的学生分成一组,这样有利于学生彼此“切磋”,互相学习,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提问的乐趣,获得展现自我的成就感。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和女生的兴趣点往往不同,教师在提问中还要设计加入男女生关注的兴趣点。

课堂提问是打开学生快乐学习大门的钥匙,如何更有效而简便地向学生提问,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相信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在教师同仁们的勤奋学习和精益求精中,学生将在课堂提问中获得更多的能量和快乐,我们的课堂也将更有活力,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