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工作的进行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在这期间我听了许多非常精彩的课改示范课,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但是,回过头来再细细品味,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许多数学课堂看似精彩,但教学的实际效果却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更应该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问题:小学数学课堂不应该失去本真,要树立“自然就是美”的教学理念,力求简洁和实效,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明确教学目标——取舍得当

数学课堂教学要回归本真,需要有一条清晰的“主线”作为前提和保证。只有抓住“主线”,才能制订出明确的目标,才能在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进程的规划中找到根本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很多教师制订出来的教学目标往往偏大偏空、遥不可及,难以实现。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苹果》一课的教学目标一位教师定为:1.在分苹果的活动中,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并理解除法竖式计算的每一步的含义。2.通过对分苹果这一过程的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的目标实际上并不具体、明确,学生理解很困难。可改为:我会用竖式计算除法,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简洁明了,导向性明确,为本课的有效性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简化教学情境——明了直接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新北师大版教材每节课都安排了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师要有效利用好教材资源,导课要快而简,学生在课堂里学数学的时间与空间都是有限的,过于注重情境的创设,实则没有多大意义,主次不分,干扰了学生的学习。课堂原本就应该是实实在在出成绩,明明白白出效果的。

三、合理分配教学环节——主次分明

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构成,中间任何一个环节活动如果与整体不协调,就会削弱整个教学的效果。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分糖果》一课时课前做了精心准备:主题图画、活动记录单、糖果等。 简单的谈话后导学活动开始,教师引导学生数出主题图中共有50个糖果,抛出问题:把50个糖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个?我为这位老师捏了一把汗,怎么这样设计问题?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验平均分有余数的过程。这样的问题学生怎么来完成?活动在老师没说清楚活动要求的状态下开始了,结果有的组是组长拿着圆片(圆片代替糖果)自己分,自己作记录;有的组把分好的圆片收起来再分;有的组不管总数量拿着圆片就分。这样的合作学习,红火热闹而没有实效, 学生在指令下“马不停蹄”地忙碌着,有合作、有探究、有展示汇报,但没有实效性。一番折腾后,教学时间浪费了,教学主题偏离了,数学本真丢失了。

四、简洁教学语言——惜语如金

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准确规范,简洁明了,字字句句都要给学生以明亮清澈的感觉,教学提问更应该干净利落又导向明确。如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设计问题:1.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2.你能用算式表示刚才的结果吗?3.你能说一说算式中的13、4、3各自的名称吗?(自主学习)4.想一想:“1”叫什么?(1是剩的小棒,我们叫它余数)。问题简单明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获取新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慢”的艺术,就像养花一样,边养边看,静待花开。所以我对教育的信仰就是要摒弃浮躁、功利,回归到教育规律,回归到教学的本真上来。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把课改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再现平实有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