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秦诸子选读》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为一个高中生,必须“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先秦诸子选读》为我们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开设《先秦诸子选读》,首先可以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培养人文精神。先秦学派众多,向来有九流百家之说,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其中“卓然自树壁垒”的,则是儒、墨、道、法四家。《先秦诸子选读》就从四家的七部经典即《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之中,选择重要的包含深刻的社会人生智慧,是各家最重要的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并且具有巨大的现实启发意义。比如《论语》选读,总共七节,每一节基本上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来选择和编排材料的,所选择的材料往往是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而且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论语》就为我们塑造了“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的立体而丰满的先贤孔子形象。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中学习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从“当仁不让于师”中学习孔子与弟子的关系;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中感受孔子的生存智慧;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学习孔子思想的核心;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主要感受孔子对“义”的坚守。其次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出现人文精神低迷的现象,人文精神建设迫在眉睫。而《先秦诸子选读》教材中蕴含了诸多人文精神因素,其课程的设置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呼吁语文教师以《先秦诸子选读》课程为平台,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先秦诸子选读》课程说明中指出,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先秦诸子论著,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基本功。但本书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文章阅读的难度是相当大的,首先时间跨度太大,对于先秦诸子的思想现在的学生用当下的价值观理解有难度;其次教师缺少参考资料,缺乏选修课的教学经验。本册书七个单元,二十六篇文章,涉及先秦诸子的主要代表人物,而教学时间却只有短短半学期,怎样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读懂读透,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确实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可喜的是现在有一部分老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研究其教学策略,并且有所成就。但是每个学校的学情不同在借鉴同仁研究的成果时,根据我们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部分的教学要求,解放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形象性教学策略

《先秦诸子选读》中的文章各有特色,《论语》简而能赅。浅而能深,态度雍容,辞义典雅;《孟子》气势逼人,匠心独运,挥洒自如;《荀子》缜密谨严,譬巧喻博,句式参差;《庄子》奇妙深幽。这么奇特的诸子及其文章怎么才能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较高的阅读效果呢?关键要从作品本身入手,以文本的语言为媒介,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将学生引入到课文的境界中去,使之获得理解鉴赏的境界中。

(1)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讲授此课前,我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首先作为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一桶水。大量阅读有关诸子的材料及文章,了解先秦诸子产生的历史土壤、把握教材中各篇选文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同时带领学生观看于丹讲《论语》,在于丹对《论语》的深入浅出的解读中培养学生对经典的热爱。利用课前演讲,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诵读经典及有关散文,比如《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站在圣坛上的孔子》等,在优美的文字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和学生一起观看电影《孔子》、《墨攻》等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与诸子的距离,激发了学诸子、读诸子的高潮,也削弱了学生对古文的恐惧感。

(2)想象。叶圣陶先生在《文学》“披文以入情”实现文情、师情、生情三情共鸣。“情者,叶圣陶先生在《文学作品的鉴赏》里这样写道:“文艺创作绝不是随随便便收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作家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他把这些所见所感写出来,不作抽象的分析,而作具体的描写;不作刻板的记载,而作想象的安排,总之,作者想作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学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想象的主要作用是把课文对人、事、物、景的生动叙述和描写再造为学生头脑中的具体形象,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对课文有深刻的理解和生动的体验,从而受到感染熏陶。

(二)诵读教学策略

《先秦诸子选读》文章比较艰涩,偏僻词较多,文字障碍多,诵读尤其重要。首先教师可以范读,疏通课文,消除字词障碍。比如学习《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中的“长沮桀溺耦而耕”就可以先做示范性的朗诵,然后再让学生诵读就容易多了。再比如学习《民为贵》,课文篇幅太长,而且生僻字较多,就可以让学生先做预习,让文言基础较好的学生范读做师范,这样效果也比较好。

其次要规范诵读技巧,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朗读《不义而富且贵,于我若浮云》时,既要注意把握节奏,更要读出情感。本节的材料,孔子的语言自由、洒脱、非常有趣。“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到了“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句式上就有了一些变化,而结尾处“造次比于是,颠沛比于是”,句式又非常齐整。这些句子,齐整中有变化,语句参差不齐,可是内容上都含有一组相反相成的关系。这种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读起来有力,意思则表达的更完整,情味更悠长。

第三,针对不同的课文可做个性化的诵读。“用我的声音触摸你的灵魂”,不同的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不同,那么朗读时的语速、情感就会有所不同。

(三)审美鉴赏性教学策略

《先秦诸子选读》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先秦诸子论著,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基本功。

首先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质疑、解疑。有了兴趣,教师应抓住良好的时机,让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教材概说部分以及各单元前面的诸子简介,有能力的可以预习课文。充分利用早自习、晚自习的时间,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在阅读时结合课下注解圈点批注,扫除字词障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领会文本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鼓励学生学习写读书笔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选择好的论题,开展课堂研讨。甚至可以质疑经典、学生相互解疑,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多向度探讨学习。首先感受语言。先秦诸子的文章基本都属于议论文,发表言论的各家成员个性鲜明,卓异不凡,儒、道、法、墨各不相同。《论语》言简意赅、辞意典雅;《孟子》挥洒自如、匠心独运;《荀子》缜密谨严、譬巧喻博;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感受各家的魅力。其次学写结合。在先秦诸子的文章中,已经有了寓言等形象化的论理艺术,铺排与对比等强调的艺术等。孟子和韩非子等的文章对唐宋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苏氏父子等都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对学生的作文而言,《先秦诸子选读》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文式、积累名句。

第三,找准切入点,提高鉴赏能力。《论语》选读部分有七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诠释孔子,有他的勇于担当;孔子和学生的关系;孔子的生存智慧;孔子仁学的核心及其义利观等等,这时候就可以结合有关孔子的其他知识,全面审视感受孔子,感受“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感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读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引导到学生鉴赏孔子及其思想。可以就一个方面写短小的文章,写写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认识。

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以对话、交流、合作等为基础的知识建构活动。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直接的对话,进行心灵的沟通,实现双方主体性的建构与发展。虽然《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刚刚起步,还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开始着手研究,终有一天会有比较有效而成熟的策略,为以后的教者和学生提供很好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