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广东肇庆的网友在论坛上发帖称,自己读初一的女儿开学领到的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出版的英语课本里,出现了大量广告内容,引起网民关注。媒体调查发现,肇庆市新华书店销售的初中英语课本在第一页就赫然出现了一份活页广告纸。在活页纸的最后还印有《原配英语产品征订单》,此外,在课本的封底页中也包含了大量丛书的宣传信息。且从初一到初三,所有的课本中都存在夹带广告的情况。

今年9月30日刚刚征求完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修订草案)》第四十条明确规定: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生、幼儿的教科书、教辅材料、练习册、校服、校车等发布广告。违反者将根据情节轻重,作出相应的严肃处罚。

此外,在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义务教务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修订送审工作的通知》中附带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印规范》规定,教科书内不得有广告内容。

各方回应

教育部:教科书内不得有宣传广告内容

教育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近期媒体报道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编写的初中英语教材出现广告内容,教育部表示,教育部对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有严格规定,《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修订送审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教科书内不得有宣传广告内容。”目前,教育部正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对此事进行核查处理。

学校:无权改变教材

有媒体记者到肇庆中学了解时,该校的老师称说采用的教材都是市里教育局指定的,教材的选用从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都有统一规范,该教材由“肇庆市教材征订委员会”决定选用教材。作为中学,自己没有权力选择教材、教辅,关于教材的选择方面中学没有任何决定权。

出版方:不作明确回应

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于1992年创办,为中国内地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被教育部批准、拥有中小学教材编写资格的民营教材研究机构。仁爱教育研究所官网的简介称,其开发的英语(7-9年级)、化学(9年级)、地理(7-8年级)已被中国内地22个省、市、自治区教材选用委员会全部或部分选用。其中仁爱英语教材(7-9年级)在中国内地范围内使用数量为1100万册左右,约占全国初中英语20%市场份额,为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二名。

仁爱教育研究所近日也就此事向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作出了说明:每册教材共夹带6个P的版面,内容均为教辅材料。由于教科书的一些原创配套教材没有被各省教育厅列入教辅目录(如广东省),为让这些省份一线教师更好地了解全套仁爱初中英语教材(含教育部审定通过的教科书及其他配套电子音像教材及其他配套纸质教材),也为了让英语教材体系结构完整,所以附带了这些活页介绍,但仅是通过这种方式为广大师生完善售后服务而不是广告,因为广告是要收费的商业行为。

专家:教材出现广告

会影响孩子价值观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项贤明称,教材里面出现广告,一是对孩子的价值观会产生影响,对孩子来说,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分不清哪些是广告,哪些是教材上编写的内容。如果我们放开广告,那就不一定能保证科学性、正确性和真实性,也会对我们教学活动产生一些干扰。第二,出版社从中获利,对待教材这么不严肃的一个出版商,编印的教材还可信吗?

网友:

净化学生书本不能光靠家长“慧眼”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今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都已经认识到教育对孩子、对未来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而教育孩子,从宏观上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可具化到每个个体,无非是一个未成年人,在该受到教育的年龄,学到了什么,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些学到、读到、听到、看到、感受到的东西,足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他们的三观,又足以影响到与其有所接触的方方面面的社会关系。从这个角度看,未成年人从小学到、读到什么,至关重要。这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有些出版物显然是“扣错了扣子”。就拿第一则事例来看,“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进了烤鸭店,口水流了三千尺,一摸兜里没有钱”“我问妈妈是不是女人胸那里越大越好看,妈妈说是,大还要挺拔”……一些平时登不上大雅之堂的校园文化、厕所文化,却堂而皇之地成了课外读物里的内容,且被当地教育部门推荐为“好书”。虽然当地教育部门回应称,这本书记录孩子生活中遇到的真实话题,内容幽默诙谐,比较容易吸引孩子的兴趣。但站在旁观者和家长的立场看,一本对孩子有益的真正的“好书”,并非一味迎合流行元素,追求所谓的轻松诙谐,而是要考虑到能否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为孩子指明正确方向,做出适当引导。否则难免引起家长与社会的担忧。

如果说课外读物的内容还只是引人担忧的话,那么英语课本里出现广告,则是明目张胆的违规违法了。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印规范》明确规定,教科书内不得有广告内容。今年9月30日刚刚征求完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修订草案)》第四十条明确规定:不得利用中小学生、幼儿的教科书、教辅材料、练习册、校服、校车等发布广告。

可让人费解的是,无论是课外读物,还是英语课本,这些于法于规明显不符的内容,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通过编写、审定、选用等层层环节,最终走进学生视野的?到底存在着怎样的交易与内幕?更令人费解的是,倘若不是学生家长发现问题,恐怕它们还在继续“逍遥法外”“毁人不倦”呢。而能不能扣好第一粒扣子,可不能光靠家长“慧眼”。(李国惠)

“课本广告”是教育腐败之痛

谁都知道,教材不是一般的出版物,而是一代人汲取知识的源泉,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载体,在教育过程中是被赋予了特殊权威的,课本中出现广告,会对教育的权威产生颠覆性破坏,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扭曲性引导,而且,这种危害并非仅指广告的内容,更是课本中的广告本身;更可怕的是有些网友在帖子中表示“这很正常啊”,“这有什么呀”,“只要广告内容健康不低俗就行了呗”……由此透露出麻木和无知。

事情是明摆着的,“课本广告”能一路顺风送到学生手中,除了“不允许在教科书中打广告”的法律规定缺乏相应的罚则外,一定有某些人的法律意识淡漠,一定有某些人严重失职,一定有多个监管环节不作为,一定还极有可能存在权钱交易。所以,我说这是“教育腐败之痛”。

就事说事。我认为,此事必须严查,严查始作俑者、严查失职者、严查“猫腻”,并举一反三彻查在课本中还有多少“广告”!要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公开严肃处理,相关出版单位需要向社会公开道歉,并需要“召回”这一批“广告课本”,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对相关出版单位进行经济处罚。

“课本广告”这种现象,所反映的深层次问题正如网友们惊呼的:净土不净,教育沦陷,毁了下一代!这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灾难!对此,我们没有理由不深刻地反思,没有理由不痛定思痛,没有理由不依法问责惩处,也没有理由不给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一个满意的交代。(韩为卿)

莫让商业广告侵占教科书

广告能进教材,出版社“功不可没”,他们与广告商的利益关系竟延伸到了教科书上,前者从后者那里获利,将教材的严肃性与公益性抛之脑后。殊不知,这是舍大求小的观念短见,为一时的蝇头小利而自砸招牌,势必有损出版、发行机构的信誉度,对待教科书如此不负责任,印编的教材还可信吗?

按理说,教育主管部门对教科书的印刷、发行负有监管责任,理应火眼金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发现异常,果断叫停。无疑,广告能顺利“攻入”课本,乃教育部门“开绿灯”所助,如若顺藤摸瓜,极有可能揭开权钱交易的腐败内幕。人在做天在看,教育部门应该对自身的监管不力、严重失职,进行反思与自查。

另外,作为教书育人的圣地,学校不能忽视自己的监督作用,有责任与义务维护教材的严肃性和纯洁性,对夹带广告的教材,应该理直气壮地予以拒绝,不能畏惧行政权威,忍气吞声。何况,一些学生不能辨识广告的真假,可能会被一些广告内容,诸如辅导资料、辅学器材、学习软件等所误导,以为用广告产品才是成绩提高的关键,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广告进教材危害极大,不能小觑,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立即更换教材,并对广告商、出版商和监管部门予以责任追究,挂上“高压线”,让利益熏心者望而却步。同时,学校要明确监管人的角色,为教科书把好关,共同努力,还原校园一方净土。(胡星星)

西安书市没有夹附广告页教材

记者在西安钟楼书店以年级为单位,从一年级的教材开始逐科翻看,一直到初中的教材,都没有发现带有广告单页的课本。所有教材、教辅资料也没有发现广告页。

记者以广告客户的身份,分别向涉及中小学教材、教辅资料出版、印刷的19家单位打去电话。记者问出版九年级数学、英语课本的太白文艺出版社,是否可以给课本里夹附广告页?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说,“绝对不可以,国家对此有规定,我们从来不干这事。”负责这两本教材印刷的西安永琛快递印务有限责任公司、西安新华印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均称“弄不成”。

负责印刷八年级地理的陕西博亚印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教科书的版权属于国家所有,由新华发行集团发行,印刷商是绝对没有权利擅自在教材里夹附广告页的。陕西友盛印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说,“绝对不可能,国家对此有明确规定,前几年有一家印刷厂因工作失误把废广告夹带进了教科书里,引起了社会上不小的关注,这家印刷厂因此而受到了严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