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作为学校主体的学生在道德观念上越来越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冲击,而主要依靠直接灌输的传统道德教育方式在面临社会实践的挑战时显得十分的苍白无力。德育工作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一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成分较重。不管我们承认还是不承认,无孔不入的各种媒体,事实上成了未成年人最有影响力的德育老师,根据在城区学校的调查发现:未成年人几乎无一例外地崇拜或者曾经崇拜过明星,他们主要关注和崇拜明星靓丽潇洒的外貌,丰富多彩、奢侈气派的生活。这无疑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改变。

二是自我中心主义倾向严重。这在中小学生身上体现的 比较明显,他们多是独生子女,到了学校后,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无法和别的同学很好地相处。学校在进行教育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致使有些小学生到了更高的年级后还是不能够很好地处理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这种状况应该引起学校德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三是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我国的学校德育长期以来强调学生个体对集体和权威的服从,培养的目标是“听话的”、“表现好的”学生,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培养,一直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加上长期以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较少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和想象,所以很大一部分中小学生都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

上述各点明确指出我国各级学校德育问题之所在,也是我们要努力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在保有目前成效之前提下发挥及结合各项影响因素来解决德育所面临的问题,那么,如何使德育工作入耳、入脑、入心呢?如何使学生们的心灵得到大锤炼、大净化、大升华呢?我认为,要想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好如下几点非常重要。

1.学做人师,使自己成为一名可以让家长托附孩子前途命运和学生永远铭记的人师,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人师者即教书又育人,是素质教育的体现者,和谐教育的实施者,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引领者。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风范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即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并且以育人为主,以育合格人才为主,做到真正的为人师表,成为让学生家长可以托附孩子前途命运与让学生永远铭记的人,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好基。

2.发挥班主任主力军的作用。首先应采用多种形式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引领班主任走专业化道路是提高班主任素质的主要途径。同时还应从班主任工作的实际出发,选拔出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提高班主任待遇,设班主任特殊绩效岗位津贴。其次在评模表优、职称评定、晋级增资等方面给优秀班主任以倾斜,以此形成激励机制,激发班主任工作积极性。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应该成为班主任处事的准则。如果班主任处理各种事情不遵循求真求善的原则,那么让学生背再多的“真善美”的道德信条,又有什么用处呢?因此,我们的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德育的目标以自己良好的仪表举止、高尚的人格品行、正确的处事方式影响学生的成长。

3.教育内容定位,突出感恩和礼仪教育。一个人的习惯是从小到大渐进式养成的,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的,我们要以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为突破口,培养学生文明知礼、感恩父母、树立自信,形成良好的习惯。首先,重视感恩教育。其次,要“学会关心”。现代社会联系的广泛性和发展的快速性,要求我们的学生学会从关心自我的圈子中解放出来,积极主动地去关心这个纷繁的社会。我们未来一代又一代新人,必须学会“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利益”,“关心地球的生活条件”,“关心他人”,“关心自己的家庭、朋友和同行”,“关心其他物种”,“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也“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健康”。只有在这种积极而广泛的关心中,人才得以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爱憎分明的感情,强化负责进取的精神,激发创造发展的欲望,从而实现个性的健康发展。

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下一代能够健康茁壮成长,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打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