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活、善于创造是画乡人的精神风貌。始建于1964年的西安惠安中学位于户县城南,前身系惠安化工厂子弟学校,是户县首家省级标准化高中。该校植根于画乡传统文化的厚重积淀,萃取军工企业严明精细的优秀品质,秉承素质教育要求和现代人才发展的需要,提出“成己为人”的办学理念和“臻于至善”的校训,近年来在德育创新、民主治校、素质教育和强师兴学等方面浓墨重彩、真抓实干,绘出了一幅简洁而饱满、粗犷而细腻的教育改革新画卷,深得教育同仁的赞许和众多媒体的关注。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我们的教师正面临着一项最光荣、最艰苦的任务,在教师身上承担着全国的希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不仅是个传授知识者,而且教师本身还必须是个能够启发学生的创新者与研究者。

叶圣陶认为,教师应该为学生的一生着想,要想想学生将来一辈子怎样做人,想想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好公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品德。

新课标强调,新时期的教师应是学生的培养者、引导者、启迪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校长的水平决定着学校的高度,教师的水平决定了教育的高度。教师是学校教育实践的主人,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主人,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主人。因此,在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发展中,怎么强调“教师第一”都不为过。西安惠安中学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把教师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文化引领,锤炼师德,锻冶师能,提升师品,从而为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教育厚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西安惠安中学始建于1964年,是一所完全中学,也是户县首个省级标准化高中,原为惠安化工厂子弟学校,2008年12月移交至户县人民政府管理。

相比于4000多师生的规模,占地不到50亩的惠中校园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几栋苏联援建的教学楼、办公楼挤挤挨挨,古朴中透出陈旧。但是正所谓“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在大师之大”。这种简陋的条件下,惠中传承了军工企业的优秀品质,狠抓管理,确保质量,注重文化,营造氛围,获得的却是连续16年的户县教学质量第一。用老师们的话说,惠中“用的是上世纪教学的条件,培养的是21世纪的学生”。

而教师,则是架在简陋条件与高质量教学之间的教育天桥。

引领·凝聚·浸润

——文化引领助帮教师圆梦出彩

朱永新教授说,学校文化是学校组织成员的精神归依,是他们认同的信念、观念、语言、礼仪和神话的聚合体。它决定着人们的使命担当、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同时显现在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各种物质载体和全部的符号体系(校训、校歌、校徽等)之中。

学校文化是学校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凝练,是师生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价值信念及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一所学校生存发展的根基和灵魂。在学校,教师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与塑造者,教师的风貌决定了一所学校的风貌,教师的师德、师品、师风是学校的声誉与形象的关键所在。

惠安中学有70%的教师来自陕西以外的省市,不同的地域背景构成了学校多元文化的特色。学校立足于画乡传统文化的厚重积淀和博大精深,深入挖掘企业文化的优良传统,结合素质教育理念和新时期人才发展的需要,确立了“成己为人”的办学理念和“臻于至善”的校训。“成己为人”既强调德才兼备的个人品质,又突出人的社会属性,是新时期惠安中学对现代教育发展的哲学思考;“臻于至善”的校训,将传统的儒家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完美地融合到一起,体现出一种永不止息和创新超越的追求精神。

每世英担任惠中校长后,提出了“课堂即社会,年级即社区,学校即国家”的教育观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课堂,更离不开社会,把课堂当作社会,就是要不仅教给学生文化知识和基本能力,更要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独立健全的人拥有基本的需要和品质,让学生成为一个心智健全、有益于社会的人、有文明道德的人。而这些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到。

走进惠中,看到的学生们是讲卫生、懂礼貌、知礼仪的群体,而对于教师,则感受到浓浓的钻研、拼搏、团结、创新的乐观态度和作风。

路波是在惠中任教26年的老教师了,教过的教材有七种,先后带过的学生有四五千人,无论教材和学生怎样变他的教学成绩始终都是一流的。“诙谐幽默、严谨思辨”是他的教学风格;“用通俗的语言,将一些艰涩难懂的化学概念、化学原理讲清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加以运用”,是路老师常胜的法宝之一。他带初三化学13年,连续11年荣获县局中考质量奖。李军是一名数学教师,不是他的徒弟,但他却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李军;他这年龄,可以不用再学习多媒体了,他却硬是逐步掌握了这项新技术;上完课他本来就可以回家了,但走之前总还要到教室去转转查看一下。

在惠中,你可以看到郭美婷副校长会轻轻捡起一名学生落下的一个纸团放进垃圾箱;学校精心创设的诚信售水点和诚信驿站,无人看管,学生可以在情境体验中接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在学校文化和教师精神文化的熏陶感染下,初二年级7班的学生换了几茬,但学生对独居盲人帮扶照顾的接龙却一直在持续。

你可以看到物理老师杨雄因地制宜,自制教具,使学生对深奥难懂的牛顿定律有了深刻明晰的认识;备课室里,教师们在开展的同课异构课的讨论活动中,各抒己见,激烈争论。

你可以看到班主任张剑锋老师,常常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爬山,并利用周六或周日空闲之际,走访那些家在农村的学生,以自己的行动感染和教育学生;班主任杨志涛等老师则经常通过QQ、微信等现代网络手段和家长、学生沟通交流。

学校文化熏陶感染着教师,使他们自觉成为文化建设的骨干;教师用自己的言行传承者优秀的学校文化,并且不断发扬光大,为之注入新鲜的血液。

高三化学教师刘彩艳,担任着班主任工作。她善于通过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激发后进学生的发展动力。她所带班级的化学成绩一直名列年级第一,所带的高2013级5班,接手时学生的平均成绩是全年级最后,进入全级前300名的也只有16人;2013年高考,全班59名同学,一本上线18人,二本达线率99%。班上的山梦娜同学在2010年进校时,甚至不够当年的择校线,但在刘彩艳老师的精心教诲下,该同学当年高考以486的成绩被天津工业大学录取。

初二级英语教师蔡向云。2005年参加工作,担任班主任8年,“用赏识来润泽学生心灵”是她治班的格言。在教学中,她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真正使课堂成为学生的思维场、情感场和生活场。她重视课堂情景的创设,以细腻的情感投入,富有激情的语言,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历经三届毕业班,所带的初2008级6班,中考全班52人,重点高中上线率达70%以上;所带初2012级(2)和(9)班,在中考中取得了全县英语第一的辉煌成绩。满面春风,刚柔相济的工作风格,使她赢得了同学的喜爱和同行的尊重。

2013年7月5日,惠安中学在户县农展馆举办了首届师生书画展,郭名高、何近辉、徐权伟、屈坤老师的近百幅作品展出,他们在绘画和书法上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师生和社会的认可,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人本·关怀·激励

——民主管理让教师幸福、有尊严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制度既是管理的把手,又是教学秩序的保证。

惠安中学在管理中追求科学化、人本化,构建了体现关怀和激励的新型管理体系,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发挥科学管理的最大功能,释放着激发教师科学性、创造性的正能量。

走进惠中的校园,随处可在墙面、橱窗等看到活泼可爱、充满朝气的教师风貌,它充分展示教师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风采。国家级赛教获奖者王翠玲、杨树丽,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孙江流、张社博等,户县名师王春荣、王俊林、翁晓云等,“课改创新团队”、“奉献惠中老教师团队”等十佳团队的典型事迹赫然入目。

在讲求升学率第一的今天,惠中为什么不像其他学校一样,宣传每年高考、中考的佼佼者?校长每世英认为:学校办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在于文化引领,人本管理,让每位教师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有尊严的实现自我价值。围绕这一理念,学校在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都体现和侧重了对教师的尊崇。

惠安中学承袭优秀的企业文化,形成了“1234”的惠安中学科学管理系统。 “1”指“学校发展规划委员会”这一核心;“2”指“行政推进”和“民主监督”两个中心;“3”指“学生发展部”、“教师发展部”和“学校发展部”的三部组织;“4”指学校发展规划及组织实施的四级平台。“1234”科学管理体系的建立,全面细化和推进了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高效、扎实的开展,不但使每个部门的力量得到整合和最大发挥,而且也有效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推行大学区管理制的实践中,惠安中学大学区民主监督中心起到了积极的协调推进作用。

在“1234”科学管理体系指导下,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让教师参与决策学校的重大事项。制定《惠安中学领导干部“和谐·聚力·发展·创新”十项要求》,打造教师发展的共同体,充分发挥民主治校的作用;制定《惠安中学创“全省一流,全国有名”重奖十项措施》激励教师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制定《西安惠安中学领导干部十个“必问必访”》和《西安惠安中学行政工作“四零戒律”》。十个必问必访,极大密切了干群之间的关系,“四零戒律”,使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走出了一条求真务实的新路,维护了稳定的教学秩序。

在绩效考评中,学校打破传统的分配方案,将职称与本人上学期的质量考核挂钩,与师德和教学过程的管理相结合,对表现突出的教师实行职称工资的灵活上浮,提高了一线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

惠中每年都要举办教师论坛。这是一个群众论坛,一个旨在塑造本土名师的草根论坛,它代表着教师在某一方面的独到思考,或深刻感悟;既有经典课堂案例或人生体验的历程,又有一定理论高度。学校精心搭建起的教师论坛使不同的思想和不同的价值得以碰撞;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理论得以飞扬。此外,学校每学期还举办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的示范课研讨等活动。设立“名师工作室”,通过名师“坐诊”、“出书”、“带徒弟”、“讲座”、“博客”、“微博”等形式,发挥名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用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引领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实践。

开展十佳教师评选鼓舞教师。作为学校特色教育的一个亮点工程,“校园十佳”的评选,就是以发现的目光,肯定人的长处;将人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打造出“量身定做”的优秀。学校根据不同的岗位,建立了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细化,创造性的挖掘、展现教师工作中的优势和特长,对教师工作中方方面面的成绩作出积极的评价,激励教师在不同的领域各显其能。打造 “名师”,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成功的平台。

惠中以教师管理为切入点,在用制度规范人、激励人、创造人的同时,更重视人文关怀。在十个“必问必访”中,教师生活的困难、内心的哀愁都在其列;重奖十项措施则把教学成绩之外的诸多进步因素也纳入进来;十佳评选更是几乎包罗教师各方面的发展创新因素。

2013年是学校职称晋升矛盾最突出的一年,如何解决名额问题、公平评选问题,让教师心悦诚服,学校遵循了公平公开的原则,采取了每位申报者既是参评者又是评委的办法,有效化解了矛盾。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发挥了职称评定的正向激励作用,又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受到教师的好评。

正是这种让教师有尊严有幸福感的制度,使教师真正成为学校建设的主人,学校也因为“主人们”的努力,成为远近闻名的名牌学校。

搭台·主角·展示

——借助课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拉开帷幕,2003年,户县在义务阶段开设实施课改实验,通过科学指导,行政推动,通识培训、学科培训、教研跟进,户县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07年,户县高中段全面进入课改实验,县教育局在总结义务段课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求实创新,积极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其中户县六中的“1331”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321”增值评价体系的做法和经验,受到西安市教育局的关注,并于2012年6月18日在户县六中召开了全市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现场会,向全市推广该校的经验。

户县六中当年的校长正是现在惠安中学的校长每世英。

名区名校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表明:课改成功的关键在教师。每世英在回顾总结自己在户县六中多年来指导学校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深刻体会到教师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中坚力量和重要因素。

“无论课堂教学模式怎么改,都要经由教师去导演。教师水平高,导出的课堂就有效率,高质量;教师的水平低,导出的课堂就会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就可能流于形式,甚至出现负效应。”每世英说,“课改的实质是让学生成为建构知识和学习的主体,但每个教学环节的背后,却是教师有形或无形的手在推动。没有了教师的课堂,在高中以下的教学段,要么是夸夸其谈,要么是逃避了教师的责任。”

惠安中学领导团队不仅把课程改革看作是对学校班子和学校教师的严峻挑战,更重要的借助课改这一挑战与机遇,搭台让教师做主角唱大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的难题在于如何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创新高效的教学模式,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惠安中学迎难而上,积极大胆地开始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工作。

从2012年7月开始,学校认真分析不同年级学生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差异;仔细归纳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课堂教学知识密度、难度的差异;深刻论证了不同层次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差异,在反复解读杜郎口等课改名校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先后七次派遣30余人,随教育局课改考察组远赴广西玉林、山东昌乐、杜郎口、安徽铜陵、山西泽州、河南、江苏、湖北襄樊、广东、宝鸡、延安宜川中学、西安庆安中学等地校进行考察和学习,总结出了优秀课堂教学结构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明确可行的周学习目标、简单实用的学习设计案和深刻典型的周教学反思,在此基础上,对照校情和学情,经过充分的讨论比较、提炼概括和实践总结,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新课程改革方案,称之为“惠安中学TPR创新思维课堂”。其中“T”是“目标”target的缩写;“P”是“方案”program的缩写;“R”是“反思”reflection的缩写。

TPR创新思维课堂以导学案为引领,通过制订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案、撰写教学反思三个步骤,致力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他们试图通过“TPR”,探寻一种课堂:一种既不降低传统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又能让学生获得更多能力培养的课堂;一种能够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享受学习乐趣的课堂;一种师生不再苦涩和痛苦煎熬,而是充满活力的课堂。

“TPR”创新思维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全校各年级进行实验,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

课程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需要教师突出专业优势,个性张扬,进而实现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此,惠安中学对教师提出了“五有”目标,即,有自己所信奉的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有自己独特的鲜明的教学风格,有充分发挥自身天赋潜能的技能特长,有深入探讨具有独到见解和系统经验的研究专题,有高尚师德、深受学生爱戴的人格魅力。还要有逐步深化教育专题研究的能力。学校认为一个优秀教师应对自己从事的学科教学全面了解,同时还应深入研究一到两个领域,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以小课题研究为内容,学校要求每个教师要确定专业主攻方向,并努力为今后成为某方面的教学专家作准备。在理论学习方面,校长和书记每学期要读至少三本教育专著,写不少于6000字的心得;副校级领导每学期读二本教育专著,写不少于4000字的心得;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写不少于2000字的心得。学校每学期都要给教师购买2-3本的教育专著,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

开发课程及教学资源,编写开发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及课程,不仅是课程改革需求,更是搭建展示平台,让教师发挥个性特长的重要途径。惠安中学从校情出发,成立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部,下设学科、德育和综合三个编写小组,具体负责校本教材的落实、研发和编写。校长、书记带头,其他班子成员、年级组长及所有高级教师都要参与编写校本教材。到目前为止,已出版14本校本教材,开发20多门校本课程。

对这件工作的意义,王博老师深有体会。

在参与黄涌书记主编的《说事拉理》过程中,开始他心里没底,没勇气给爱读书的妻子提起他参与编书一事,总是在妻子睡着之后才开始编辑整理资料。《说事拉理》成书后,他带回一本藏在书架的顶层,结果还是被妻子发现了。妻子说:“书上咋还有你的名字!你一个农村娃看过几本书?你还敢参与编书?”但是,当妻子看过《说事拉理》中王博编辑的部分内容后,妻子对他的看法有了明显的变化。

妻子的转变和认可,让王博结束了“藏猫猫”的工作历程,编书也由“地下”转为“公开”。

在参与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王博的阅读面也不断扩大,积累的很多素材让他受益匪浅。在一次课堂大展示环节中,他发现一名学生在低头听着周杰伦的歌曲,王博老师没有批评,而是将《刨根问底》中《周杰伦的成长故事》说给同学们听,学生听后很受启发,并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他“精彩演讲”的感谢。从那之后,他发现学生更加喜欢他的物理课了,更喜欢课堂的“意外收获”。这节课的成功经历让王博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意外收获”,更坚信了他深度参与校本教材开发的信心。

何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在读研究生,是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快速成长的一名年青教师。她积极发挥自己的学历和学科优势,主动承担起《可爱的户县》校本教材的编写任务。在搜集整理素材中,她发现自己对家乡的了解还不够全面,这次编书经历丰富了她的知识结构,让她对户县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课题带动,教研助推是惠安中学在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采取的又一项有效举措。学校以“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功即成果”为理念,制定了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工作方案,出台系列激励性政策,倡导教师把课程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转化为小课题,开展行动研究,破解教学中的难题。仅2013年,学校就有4项省级课题研究、80多项市县级小课题批准立项。通过课题研究,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科学研究素养和能力。

在抓好课题研究的同时,学校坚持开展以“同课异构”为主题的“三比”(比理念、比教法、比效果)、“三互”(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交流)、“三推”(推出新人、推出新成果、推广典型经验)系列校本教研活动,不仅大大丰富了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而且规范了学校的教研活动,增强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促进了全校教师教研教改意识的增强和专业成长。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而教师是这个工程的设计师和建筑师。他犹如足球比赛的中场组织者,也恰似飞机的引擎。只有教师足够强大,教育才能在他的导演下创作出令人销魂的作品。只有这样,一个个合格的公民和优秀人才才会脱颖而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才会建筑在一个非常坚固而强大的根基上。

惠安中学正在用他们宏大的视野、求真务实的精神、勇于实践的行动谱写着强师兴教的动人旋章。

春天到了,阳光灿烂。户县人民政府已决定投资两亿多元对惠安中学校园进行全面改扩,目前已动工开建,一所现代化的校园将会出现在画乡大地。憧憬惠中的明天,让人心潮澎湃,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