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从不同语境下合理表达、话语的可理解性及交流过程的掌控力几个方面探讨了衡量合格英语口语水平的标准问题,以此为背景,着重研究如何最佳地提高英语口语能力这一问题。通过检验其他学者对该主题的观点以及文献综述研究当前教师及学习者所普遍提倡的典型观点和方法,最终得出结论:每种方法均有优缺点,仅凭单一的方法不足以取得丰富良好的口语互动,只有根据情况将所提出的各种观点和方法进行结合,才能获得最高效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口语能力 研究综述 策略

基金项目:1. 陕西省教育厅高等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高等继续教育与教师继续教育发展比较研究”(11J27)。

2. 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校级科研项目 “缄默知识视域下中英外语教师继续教育实效性比较研究”。

引言

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什么要提高口语能力?Hedge认为原因如下:首先,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口语能力,在语言学习中,它比其他技能更加重要。另外,还在于第一印象常常是通过谈话来判断的,而口语能力又是逐渐形成的,需要后天努力培养和提升。[1]基于以上原因,语言学习者应当充分提高对口语能力的重视,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更是如此。

本文通过回顾和探讨一些当前普遍采用的理论和观点,结合具体活动实例,着重研究怎样以最好的方式传授口语技能,特别是从中级到熟练的高级水平口语能力的提高。

合格英语口语能力评价标准

Hedge提到,为了选择、设计出对学生有用的口语提高方法,首先要准确彻底地理解“口语话语的本质及口语话语对英语学习者在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会文化等层面上的要求”。[1]

1.不同语境下合理表达

区分不同语境的能力是合格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部分。人们常在不同环境下讲话或交流。Brown和Yule将该语境分为“交互式会话情景及事务性会话情景”。[2] Hedge对此分类进行了分析,第一种包括建立和保持社会关系,第二种包括交换信息用以完成某项任务,大多数服务接触属于第二种范畴。[1]

交流者需要根据不同环境场合选择不同交流内容和交流形式,根据不同语境采取适当的会话形式以及合理的措辞。而对于多数非母语口语学习者,要根据不同语境选择应说的话,的确并非易事。因此,不同语境下合理表达就变成衡量口语能力的一个标准。

2.话语的可理解性

语言实践过程中,学习者常由于缺乏所需的词汇与结构而无法表达自己,结果让人难以理解或被误解。事实上,没有人能够完全掌握所有词汇和结构同时又完全地使用它们,对于非母语学习者来说更是如此。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表达,让他人理解。对此,Hedge所建议的方案是使用一种或多种沟通策略,例如,转而使用第一语言、使用新词、重组结构、直接向听者求助、采用手势以及进行意义协商。[1]Faerch和Kasper把该类策略归纳为“避免行为和成就行为”两种,在使用避免行为时,学习者应通过改变话题或不再参与讨论来打破不被理解的尴尬局面,而使用成就行为时,学习者应尽力想出办法来解决交流问题。[3]

因此,通过灵活使用不同的交流策略,让自己所表达的意思为他人所理解也是合格英语口语表达的衡量标准之一。

3.交流过程的掌控力

只要参与交流,会话者就有责任运作互动交流的各个阶段:开头语和结束语、适当回应固定套话、轮流会话和把握话题。要掌握这些方面就需要遵循具体规则,而这些规则受“身份、立场和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1]对于学习者来说,如何开始话题、展开话题并且自然有效地结束话题是口语能力以及上述三方面能力的表现,最能够展示出学习者的口语能力,因此也是所有学习者与教师自始至终奋斗的目标。

常见典型观点综述及有效策略讨论

正如我们所知,中高级的学习者已经具备牢固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基础。因此,不需把重点放在基础部分,研究应聚焦如下方面:

1.语境

教师应该以哪种方式培养学生区分不同语境的意识,并帮助他们进行合理表达呢?纵观目前众多研究,以下观点和做法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1)进行角色扮演。Jeremy Harmer说,“角色扮演是指把自己放在别人的立场,或站在自己的立场想象自己处于一种虚构的情境中所进行的口头交流活动”。[4] 为了培养学生对不同语境的区分能力,教师应该创造机会把学生放在各种想象的逼真语境中进行练习。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还能练习用于许多场景中的功能性语言。此外,Harmer提倡采用角色扮演还基于以下原因: ①有趣,调动积极性。②安静的学生能够获得机会,以更加直截了当的方式表达自己。③通过把外部世界“搬”进教室,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提供机会,拓宽语言范围。[4]

(2)利用体裁教学法。Hedge主张不同的谈话场合还可以通过采用体裁的概念来定义。[1] 口语的体裁有很多种,如口头叙述、演说、演示、访谈等。此外,小池等人则认为,复杂的公共话语体裁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们缩小情景对话和与更多不同的观众进行交流之间的差距。体裁框架的优点包括先进口语能力的发展、对话语功能及策略的认识以及被强化了的批判性思维。 Cortazzi通过采用基于体裁的活动实例,有力地支持了这些理念。对于个人经验的口头叙述,Cortazzi提出了一种由六个部分组成的结构: 概要、定位、复杂化、评估、结果、结尾。[5]

概要:这是关于哪方面的?(可选要素)(总结出要点或陈述

一个一般性命题,并加以举例说明)

定位:谁?何时?什么内容?在哪里? (对时间、人物、地点、

情境等给以具体说明)

复杂化:然后发生了什么?(给出主要事件顺序,指出关键

点、问题及转折点)

评估:然后怎样?(突出要点,向听众说明如何去理解其中

的意思,并通过强调部分叙述内容,揭示讲述者的看法。)

结果:最后发生了什么?(指出解决关键点的方法)

结尾:(可选择通过让听众回到现实来结束谈话的方式)

Hedge也对这种框架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可对讲故事性活动及创作故事的设计方面有所帮助。[1] 因此,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多种体裁的概念和框架来创作口语篇章。通过参加基于体裁的各项活动,他们的口语能力将会很快得到提升。

2.理解力

(1)适应信息差距的活动。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意思是评判口语是否优秀的一个标准。Hedge推荐的策略之一就是意义协商,这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他主张开展信息差距活动。“信息差距”活动包含一对或一组学员中的每一位学员,这些学员掌握着其他学生所不了解的信息。学员们必须共享信息,以便完成任务、实现目标。据Hedge所述,这种任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理解并检查彼此措辞的正确性、请求指正、反复帮助搭档去理解,有助于他们的语言习得。[1] Doughty和Pica研究发现,信息差距活动所涉及到的意义协商要多于其他活动所涉及到的。在结对活动中,尽管学生们也经常会因为无法理解彼此的意思而产生困惑,但在进行自我表达时他们都没那么紧张或害怕。出现困惑时,他们通常会停下来,要求进一步理解,同时要求讲话的一方使用更精确的表达方式。

(2)多利用交际策略。Hedge指出,策略能力是指“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如何应对,以及如何让沟通渠道保持通畅”。Hedge还提出策略能力可以训练而成,教师能够早在语言课程中通过提一些适当的问题来帮助学生。下面是Hedge所提供的请求帮助的例子:“这是什么意思?”、“你怎么说?”以及询问词汇方面的语言,如:“这个你用英语怎么说?”、“你把……的人称为什么?”[1] 在课堂互动中,教师也可以充当听众,必要时回应学生们的请求,并向其提供语言帮助。

3.互动

(1)在课堂上组织辩论。如何管理互动?如何控制沟通?关于提升学生发起并结束一场互动的能力这一方面,许多学者都推荐在课堂上按固定套路正确应答、轮流发言、控制话题以及进行课堂辩论。原因在于,在辩论中,学生们必须得按一定的规则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就酷似身处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了。在辩论过程中,他们应就某问题提供适当的答案。所有这方面的练习都会非常有助于开发学生们的管理沟通能力。

(2)通过可控性活动建立信心。学生们的自信心,不仅在互动活动的控制中,而且在口语能力的所有其他方面,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据Littlewood所述,连续的课堂活动会促进交际能力。[6]

关于可控性活动的运用,在许多学者之间都存在着争论,这种可控性活动不但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参与、保持对话的能力。

事实上,在准备好用外语发言之前,许多学生必须得先克服心理障碍。正如Littlewood所提出的,课堂上影响口语表达的主要来源是发言学生和其他学生的个人感知。因此,为了减少这种不利因素,最根本的是先要建立个人安全感,而通过开展可控性活动则有可能达到这一目的,如“相互了解对方的活动”、“发音活动”等。[6]

结论

本文的研究重心是语境的把握、理解力、互动能力及交流的掌控力。通过分析英语口语能力的标准,并对目前常用的提高口语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综述和讨论,来推动上述各项能力由中级向高级水平迈进。对于口语能力提高有下列几点建议:首先,出于帮助中高水平学生开展有效讨论的目的,教师应组织专题讨论会,教学生如何思考、如何组织想法。其次,听力理解和口语密切相关,提高听力也有助于口语互动,音频、视频教学素材对这方面会有帮助。最后,如Hedge所指,课堂上错误的处理是十分必要的。纠正错误及其他的教师反馈都会对学生口语提高有很大帮助。

总之,采用上述所有方法都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但每一种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而且所有的活动单独使用都不足以开发丰富的口语交流,因此,针对中高级水平最佳口语技能教学,建议将上述方法相应地结合起来,这样将使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HEDGE T.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17; 45; 67; 82; 122.

[2]BROWN G, YULE G. Teaching the Spoken Languag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56.

[3]FAERCH C, KASPER G. Strategies in Interlanguage Communication[M].London: Longman, 1983: 121.

[4]HARMER 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Harlow: Longman, 1989: 89; 134.

[5]CORTAZZI M. Quoted in HEDGE T.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265.

[6]LITTLEWOOD W.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5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