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紫色》具有成长小说的基本特征,是一部典型的黑人女性成长小说。但不同于美国传统的成长小说《紫色》采用书信体的成长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使小说具有了第一人称叙事和自传体的特征,同时使叙述真实可信,引起读者的共鸣,并赋予黑人女孩西丽话语权, 成功地再现了其从无知到成熟转变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 《紫色》;成长小说;书信体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l2JK0263)商洛学院科研基金项目(09SKY025)

中图分类号:I044

当代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紫色》,讲述了一位深受种族和父权压迫的黑人女孩西丽在女性同胞的帮助下逐渐经历从无知到成熟的成长过程。小说具有成长主人公、成长主题、成长模式、成长领路人等成长小说的基本特征,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1]。但是,美国传统的成长小说大都采用第一人称的成长叙事方式,如詹姆士·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塞林格的《麦田的守望者》等等,《紫色》则运用了书信体的成长叙事方式。这种书信体叙事对体现《紫色》的成长主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文学界对《紫色》的评论褒贬不一,特别是其关于性、同性恋的描写和对黑人男性阴暗面的揭露受到很多评论家的攻击[2][3]。该小说在1984年曾被奥克兰及加利福尼亚州的部分中学列为禁书。但是,《紫色》的书信体叙事方式却受到评论家的一致好评:梅·亨德森(Mae G. Henderson)称赞“《紫色》颠覆了统治书信体小说的文学传统的欧洲男性密码,作者艾丽斯·沃克通过成功地运用书信体这种由男性创造并统治的叙事方式确定了她在文学界的权威”[4];《纽约时报》书评的著名编辑评论家梅尔·佤肯(Mel. Watkina)在其评论文章《写给上帝的信》里也高度评价了《紫色》的书信体形式[5]。国内学者也有研究其书信体叙事策略的,但很少有学者从成长小说的角度,把书信体作为成长小说叙事策略来研究,本论文拟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紫色》采用书信体作为成长叙事方式的独特性以及其对表现《紫色》成长主题的重要作用。

第一人称成长叙事

成长小说是以叙述人物成长过程为主题的小说,人物的成长不仅是生理上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心理上从无知走向成熟的过程,也就是说成长主人公要经历心理上或思想上的根本性转变。在内容上,成长小说 “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小说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探讨年轻人如何与社会磨合,探讨特定的社会文化是如何塑造它的年轻一代等问题。另一方面,成长小说又发扬了现代小说对心理现实的关注,表现年轻人成长的复杂历程和对自我的不断超越”[6]。因此,成长小说是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相结合的产物:既具有传统小说以教育为目的的特性,又具有现代小说对心理关注的特性。

成长小说的内容特征决定了其特定的成长叙事方式:第一人称叙事。第一人称叙事能使“叙述者与人物合一,使读者如听当事人侃侃而谈,内容均为叙述者的亲见、亲闻、亲感,故鲜明生动,真切感人”[6]。成长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让成长主人公自己来叙述自己成长过程和成长经历,不仅能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并且能够真实地再现主人公心理成长变化的过程。芮渝萍教授在《美国成长小说研究》里将成长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的优点归结如下:第一,能够较好地反映年轻的叙述者通过叙事来构建自我的需求;第二,主人公用自己的话语塑造自我形象;第三,第一人称叙事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易于赢得读者的同情和理解;第四,读者可以较直接地跟踪主人公自我身份的构建过程,跟踪叙述者的思想矛盾、迷茫、困惑和性格发展的心路历程[6]。

书信体成长叙事

书信体叙事是指用书信的形式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书信体是一种古老的叙事方式。在西方文学史上很早就有书信体作品的出现,但直到十七世纪末和十八世纪,书信体小说才发展到其鼎盛时期,其后随着第三人称叙事的出现,书信体小说逐渐失去了其在文学叙事上的地位[7]。最具代表性的书信体小说是十八世纪英国的理查逊的《帕梅拉》、 德国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卢梭的《新爱洛绮丝》,这几部小说同时也是成长小说的代表作。可见,书信体作为成长小说的一种叙事手段在十八世纪就早已被广泛应用。只是后来随着叙事文学的发展,书信体不再是成长小说唯一的叙事手段,只是作为成长叙事的一种方式。书信体作为成长叙事的一个重要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首先,书信体小说具有成长小说第一人称叙事的特征。书信体的叙事者是写信人,一般是写信人向收信人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因此,书信体小说总是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塑造形象,写人叙事都以“我”的亲身经历,亲眼所见展开,因此,书信体具有成长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的特征。

其次,书信体叙事能够深刻再现人物心理成长变化的过程。在叙事学上,书信体叙事也是一种再现人物心理的内视角叙事。内视角叙事从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视角出发,使用人物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8]。这种叙事方式能够使叙事者呈现自我意识、自我心理的变化过程,揭示叙事者隐秘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让读者贴近角色,产生共鸣和同情。前面分析可知,成长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对成长主人公心理发展变化的关注,而书信体叙事从一开始就和探索人物的心理和意识相联系[9]。因此,书信体叙事能够更好地探索成长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最后,书信体具有隐私性,能迎合读者的窥视心理,吸引读者。书信一般是写信人和收信人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手段,书信的内容是个人的隐私,一般是不允许第三者阅读的。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一颗好奇心,喜欢偷看别人的隐私。书信的这种隐私性正好迎合了读者的好奇心,从而吸引读者。

书信体对表现《紫色》成长主题的作用

艾丽斯·沃克的《紫色》是二十世纪书信体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作为一部成长小说,《紫色》采用书信体的叙事方式对体现其成长主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使叙事真实可信

采用书信体的叙事形式,《紫色》的女主人公西丽把自己的亲身经历、亲眼所见,通过写信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清晰地再现其成长的心路历程,让读者能够直接地跟踪其成长的过程和经历。

美国现代成长小说大都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其弱点是叙述主观性较强。成长小说中的青少年成长主人公作为成长叙事者,其认识事物的主观性和局限性使叙事常常变的不可靠。而书信体叙事者的可信度更多取决于写信人和收信人之间的关系。《紫色》中成长主人公西丽的信是写给上帝和她妹妹耐蒂的。在小说的开始,继父强奸了西丽,并警告她除了上帝谁也不许告诉[10]。因此,在西丽的眼里,上帝是她唯一可以倾诉的对象,同时,上帝也是唯一愿意倾听她的倾诉和唯一能帮助她的人。因此,西丽写给上帝的信就是她内心真诚地倾诉和忏悔,不会有半点虚假。而耐蒂是西丽唯一的亲妹妹,为了逃脱男人的魔掌,耐蒂离家出走后杳无音信。当西丽发现某某先生藏了多年的耐蒂写给她的信,得知耐蒂还活着的时候,西丽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想告诉耐蒂她的真实处境和感受,因此,西丽写给耐蒂的信其叙述也是真实可信的。尽管西丽是一个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黑人女孩,她写的信中充满了语法错误,但是,读者信任她,理解她,同情她。她的信就像是历史文件一样记录了以西丽为代表的黑人女孩的悲惨遭遇和艰辛的成长过程。

2.赋予黑人女孩西丽以话语权

书信体是由一封封书信构成的小说,信的语言是写信人自己的语言,而非作者或其他叙述者的语言。《紫色》的写信人是黑人女孩西丽,她所使用的语言是南方乡村黑人方言和口语。小说的开始西丽是一位胆小无知的黑人女孩,被继父强奸多次,并怀孕两次,生下的孩子,西丽没来得及看一眼就被继父抱走卖掉了。遭受如此巨大的痛苦,西丽却找不到一个人可以帮助她,甚至找不到一个人可以向之倾诉自己的痛苦。继父警告她除了上帝不许告诉任何人,尽管西丽并不完全相信上帝将会帮助她,也不期望能收到上帝的回信(西丽写给上帝的信大都没有署名也没有地址),但是,给上帝写信给了西丽一个发泄内心痛苦的出口,同时赋予无知的黑人女孩西丽话语权,使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而不受作者的干扰。艾丽斯·沃克也认为如果让西丽的压迫者来讲述西丽的故事,那就相当于否认西丽的存在。压制西丽的声音将会扼杀西丽和像西丽一样受压迫的黑人女性[11]。在当时男权主义和种族主义盛行时期,像西丽这样深受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的黑人女孩根本没有说话的权利和自由,只有通过书信体的形式才能赋予西丽话语权,使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记录其从受压迫到逐渐觉醒、反抗、最后取得胜利的成长过程[12]。

3.真实再现了成长主人公心理成长过程

成长小说关注主人公心理的成长变化,而书信体正是反映人物心理变化的重要叙事方式。《紫色》通过书信体的形式使其主人公西丽用自己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其心理成长过程。尽管西丽写给上帝的信从来没有得到回信,就像是在写日记,但是,西丽仍坚持用心去写。这些信就像是西丽的另一个自我。写信是西丽外在的自我和内在的自我交流的方式。写信也给西丽一个反思自我、获得意识、重新构建自我的机会。从西丽写信的语言上,读者也可以看到西丽的成长:小说的开始西丽多用一些不符合语法规范的短句子,很少有反思的语句,但随着故事的发展,西丽的语言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标准,反思的话语也多了起来,这代表着西丽思想的逐渐发展和成熟。

成长小说因具有明显的教育特性,曾被我国文学界译为教育小说。《紫色》作为一部成长小说, 塑造了一位典型的黑人女性形象,追述了其获得独立和心理成熟的过程,为受压迫的黑人女性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因此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13]。而书信体叙事是一种传统的具有明显教育性质的叙事形式。因此,沃克采用书信体作为《紫色》的叙事方式更能深刻地体现这部成长小说的教育主题意义。

结 论

十八世纪英国和德国的成长小说代表作多是采用书信体作为成长的叙事方式,而在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中,第一人称叙事已经成为了成长叙事的主要方式。《紫色》作为美国二十世纪末的一部成长小说,由于其成长主人公是一位受压迫的黑人女孩的独特性,而采取了书信体的成长叙事方式,这种书信体的成长叙事方式不但没有使《紫色》的叙事显得陈旧,反而给小说的叙事增添了其他叙事方式难以实现的效果:即书信体叙事不仅使小说具有了传统美国成长小说第一人称叙事的特征,而且克服了第一人称叙事的缺点,使小说的叙事更加可信感人,更易引起读者的心灵共鸣;同时,书信体叙事赋予了黑人女孩西丽以话语权,使其成功地实现了从无知到成熟的心理转变,成长为坚强的黑人女性,凸显了成长教育这一主题意义。

由此可见,书信体叙事方式虽历经百年,却依然具有浓厚的叙事魅力,特别是作为成长小说的叙事方式,更是具有其独特的叙事优势。《紫色》的书信体叙事既是对传统成长小说叙事方式的继承,又是对美国成长小说叙事方式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对《紫色》书信体叙事方式的分析,将会对读者欣赏这部小说以及研究成长小说和书信体叙事方式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丽君.《紫色》:一部黑人女性的成长小说[J].商洛学院学报,2011(1): 55-58.

[2]Bates, Gerri. Alice Walker: A Critical Companion. London: Greawod Press, 2005: 90.

[3]Gentry, Tony. Alice Walker. 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1993: 81.

[4]Henderson, Mae G. “The Color Purple: Revisions and Redefinitions,” Modern Critical Views: Alice Walker. Ed. Harold Bloom. 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1989: 67-80.

[5]Watkina, Mel. “Some Letters Went to God,” New York Time Book Review. July 25, 1982: 1.

[6]芮渝萍. 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7]Bray, Joe. The Epistoloary Novel: Presentations of consciousness. Bodmin: MPG Books Ltd. 2003:1.

[8]申丹.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

[9]Watkina, Mel. “Some Letters Went to God,” New York Time Book Review. July 25, 1982: 1.

[10]Walker, Alice. The Color Purple. 10th ed.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82.

[11]Winchell, Donna Haisty. Alice Walker. New York: Twayne Publishers, 1992: 87.

[12]Christian, Barbara. “The Black Woman Artist as Wayward,” Modern Critical Views: Alice Walker. Ed. Harold Bloom. 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1989: 52.

[13]Katz, Tamar. “‘Show Me How to Do Like You’:Didacticism and Epistolary Form in The Color Purple,” Modern Critical Views: Alice Walker. Ed. Harold Bloom. 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1989:185-19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