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比较了中国与英国、希腊、美国、日本等国外的外语教学状况,发现其间存在着诸如实施改革、重视程度加强、外语学龄提前等相同之处,同时也发现他们在教学对象、教学定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差异。从这些比较中,本文揭示出了我国外语教学在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中外外语教学 相似 差异

引 言

我国的外语教学,在近些年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步,学习外语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以及国家的重视程度都是世界上少有的,但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也因此突现出来。比如戴炜栋所提的“费时低效”、“哑巴英语”和朱望认为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低下”,及“一壶烧不开的水”等等。但实际上这些问题可以说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在世界范围内多数国家同样存在。如张立新和李宵翔发现中国学生的自主能力总体稍优于西欧学生,因此也不必把中国的外语教学说得一无是处,优点全无。笔者认真阅读了有关国外外语教学的一些文章,颇值得我们重新反思。刘毅从课程模式和课程内容方面详细介绍了英国高校外语的课程设置;杨欣欣以雅典大学为例介绍了希腊的外语教学情况;陆效用介绍了《美国21世纪的“5C”外语教育》和李正栓、索磊在《美国外语教学模式给我们的启示》介绍了该国基于其“5C”教学目标指导下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成果评估、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情况。张文友捕捉到日本英语教育的改革动向和日本各界从“学习英语”到“用英语学习”的概念转换。本文通过横向比较中国与英国、希腊、美国、日本等国的外语教学状况,揭示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比较彼此之间的差异,以期为我国的外语教学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中外外语教学的相似之处

中国与英、希腊、美、日这些国家的地域、国情、文化、教育等现状都不尽相同,而比较他们的外语教育,却也不乏相同之处。外语教育大都经历了由不被重视到非常重视的转变过程。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没有严格、系统的外语教学课程准则和成果评估方法及语言政策,而且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不需要学习外语就能够完成中等及中等以上学历教育的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外语教学受到极大的重视,学外语人数逐步上升,如1997年31%的小学开设外语课。这种变化是美国上下观念发生转变的结果。过去的大国思想认为不需要学英语以外的语言,而现在他们意识到学外语对于个人及社会乃至国家都会带来很多好处[1]。

日本在1993年以前,外语教育仍然是不注重听说,而偏重语法知识的灌输,强调阅读能力。1993 年新的中学英语大纲中提到全面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特别是2000年多次召开英语教改讨论会,决心将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推进的。由此可以看出教改的力度及被受关注的程度[2]。

在重视程度方面,我国在教改以前,由于设备、师资、语言理论及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存在限制,但1999年修订《大学英教教学大纲》,2004年正式颁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其间还实行教改试点及“一条龙”改革等项目。

中外外语教学的差异之处

1.进入大学后学生可以有更多的语言选择

美国大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为目标。比如,进入大学后,总有一部分人希望从头开始学习一门或几门新外语,而学校开设若干种基础外语课程供学生选修。在加拿大,大学的外语课不作为必修课,但学生可选修的外语语种却非常多。而在我国学生在中学学什么语言,上大学必须继续学,并且是必修课。如果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或有某种其他语言需要,就得自费自学。如果大学能给他提供多个选择机会,也许他会有更好的外语成绩和更满意的大学生活。澳大利亚的语言政策强调促进国家向多元化社会发展,因此外语学习也扩展到既包括欧洲语言又可以选择多种亚洲语言如中文、日语、印尼语和韩语[3]。而在我国,除了上世纪50年代强调学习俄语,中学外语课程全部改为俄语外(必学科目),现在基本从小学到研究生学习外语这18年期间,英语仍是必修而且是唯一外语,别无选择。没有将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要加以考虑。

2. 大学阶段以专业外语为主,不再开设基础外语

希腊私立学校已经为公立学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补充,进入大学以前,学生英语基础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交流已不成问题。而进入大学后,开设的是学习时间长短不一的专门用途英语(ESP),如:经济学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生物英语等。学校的俱乐部为满足学生对其他语种的需要和兴趣,开办短期或长期英语以外的外语培训班,如法语、西班牙语等等[4]。在德国,双语教育开始于小学阶段,他们半天使用德语学习,半天使用外语学习,外语种类也非常多样:有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波兰语等。在卢森堡,德语和法语都是教授学科知识的教学语言。作为移民大国的澳大利亚、加拿大的各级学校都有双语教学计划。

虽然2001年8月,教育部已经下发了有关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 课教学的规定,力争三年内,用外语教学的课程达到5%-10%,但是双语教学仍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实践上的偏差。如在课堂上说一定比例的外语就是双语教学,甚至将双语教学作为招揽生源的招牌。既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外语能力的教师非常有限,学生理解英语的水平有限,学生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下勉强维持,双语教学流于形式[5]。

3. 重视外语学习方法及策略的培养

荷兰外语教师帮助语言学习者不断地进行反思,帮助学习者了解自身的学习特点、学习风格,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德国在初级阶段主要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一般语言能力技能,同时了解英语国家的代表作品、了解母语与外语的差异。而在高级阶段,除提高交际能力外,学生还需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学习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知识和文学知识;学习获得英语知识的技巧和方法,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丹麦即使在中学课程中也包含了语言习得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教师不断地提高学生交际策略和对语言的敏感度。

虽然我国对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已有了20多年的发展,但是由于不同的学者在对学习策略的本质和过程的认识和研究重点不同,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成系统的具体的策略形式被广泛接受。而且部分教师和广大学生对语言学习策略及相关知识了解不足,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很少甚至几乎从未有意识地使用过学习策略。从某些调查中反映出学生对学习策略基本知识非常匮乏[1][4]。

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信息交流的加速,新的教育理念一经出现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业内人士所认同,外国外语教学的长处,也理应给我国外语教学以启示。我国在外语教学上的上述种种改革和努力,反映了我国与国外在外语教学方面有一定的共识,也是教育界及政府对教育理论和国情详细观察考证之后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应当贯彻和延续。但是上述其他国家外语教学的长处和特色之处,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深刻反思。

一是我国的英语专业亟待加强。高校的英语专业主要是给各级学校培养和输送英语教师,这是“水之源头”,是根本。如果他们在本科阶段能够高标准地完成学业,并具备较高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教学水平,将来走上工作岗以后,无疑会促进中小学的外语教学结果的提高。而且小学、初中、高中水平提高了,我们也不会在大学英语教育出现这么多的问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目前英语专业的教学评估正在全国展开,可见国家已经重视这个问题,希望很快能产生良好长远的积极影响。

二是要努力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在这一方面,我国欠缺的是灵活多样。在我国师资培训是我国教改的重要项目之一,这一方面存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刘润清和戴曼纯在对教师师资问题进行研究后,发现了诸如学历低、进修经历少、科研水平不够高、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知识欠缺等方面的问题[6]。而如何提高教师素质,不妨把培训、进修、考核等手段结合起来规范师资队伍建设。建议各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脱产学习、在岗进修、传帮带、教研活动等方式,分批培训青年教师,帮助他们获得更高的学位,提高他们的科研和教学能力。

三是在课程设置方面也不妨多一些尝试,给学生多提供一些选择。比如在高校可允许学生自由选修英语之外的其他语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即使继续学英语也应进入专业英语学习阶段。目前,大学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已成为共识。蔡基刚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衔接性和前瞻性”一文中,分析了将基础英语教学任务下放到中学和大学开设专业英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7]。高中的英语教学要求和课程设置和大学英语差异不大,也有听说读写译等相应的要求,而且有的城市高考词汇量已达4000个,这就说明高中已经完成了基础英语的教学任务。国内一些著名大学如北大、清华已将大学英语学分压缩至8(一般学校为16)。香港多数大学已基本没有基础英语的学习,而是将专门用途英语作为选修课程,以满足社会对外语能力多元化和专业化趋势的需求。

四是重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自主学习方法和策略。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实施的五大过程(需求分析、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堂教学、课程评估)中最实际的,而且是所有外语教师都直接参与执行的重要一环。教师可从两方面着手把握:首先,教师主动通过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如言谈举止、个人魅力、渊博的知识、语言教学能力、科研学术成就等)激发学生对外语的兴趣,并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输入材料、精心组织课堂活动,积极吸引学生对外语的注意力和投入力度。另外,教师明确并响应大学外语教学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的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机会对中国的大班学生来说非常有限,所以明确向学生讲解相关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监督的自学状态中也能对自己的学习有个科学详细的计划、实施和评估。

参考文献:

[1]陆效用.美国21世纪的“5C”外语教育[J].外语界,2001(5):22-27.

[2]张文友.日本英语教育的改革动向[J].外语界,2001(5):33-36.

[3]姚丽娜,胡丹.浅谈国外外语教学改革现状及发展方向[J].九江学院学报,2006(3):95-96.

[4]杨欣欣.希腊英语教学给我们的启示[J].外语界,2004(3):65-69.

[5]张同乐,程鹂.关于双语教学的再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6(1):47.

[6] 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11,61.

[7]蔡基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衔接性和前瞻性[J].外语界,200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