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普及类图书市场状况

传统文化之普及读物一直是我国图书市场上的营销热点品种之一 ,是古籍出版社传统基本项目;其他出版社不甘袖手旁观,多有介入;民营书业更是不甘寂寞,全面铺网,势若鲸吞,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然细观市场,冷静分析,不难看出:古籍出版社多是精雕细刻之作,多成体系;其他出版社多是热点品种,没有体系;民营书业多鸿篇巨制,品种多,书装设计活泼明快,吸引眼球,且一个定价,可谓整齐划一,几乎可与机械化制作媲美。在市场上,这些图书都占有一定份额,所不同的是,专业古籍社的图书读者文化层次较高一些,生命周期较长,多在三五年之上,有些甚至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民营书业的图书,其读者文化层次相对低一些,这类读者对版本的选择不很严谨,有的可能不知道如何选择版本,或如饥似渴,不择口味,或取其便宜 ,贪占书架,然这类书场,热闹固然有之,却时时“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生命力较短,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有些民营书业,或囿于作者、编辑力量不够,或失于社会道德、职业操守缺乏,所出图书,重形式外表,轻内容质量,重一时经济利益,轻长远文化责任,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可谓急功近利,欺误读者;其他出版社介于前二者之间。由此看出,专业古籍出版社的传统文化经典普及读物,其图书质量是值得信任的,社会责任感是应该肯定的,其市场地位也是牢固的。

古籍普及类图书的读者状况分析

传统文化热正处于方兴未艾之时。传统文化经典普及读物的读者面较宽,老中青少,较为均衡。前两类读者或洞明世事而悟理;或追本溯源以教导儿孙。后两类读者 或借重圣贤,而发启童智 ;或充实自身 ,以更上层楼。虽年岁不同,而文化程度约略相当,为中等文化程度及略偏上一点的读者 。这部分读者,有相当一部分,虽求知欲望强,然经济收入不高,对图书内在质量的鉴别、选择能力不高 ,囫囵吞枣,有时甚至良莠不分;民营书业中一些内容质量不高,但设计漂亮、定价较低 、一次出一大套的模式 ,就刺激并蒙蔽了这些读者的慧眼,在他们眼中,这些花花绿绿、琳琅满目的图书,便成了价廉物美的精神大餐,在刚性的读书需求驱使下,在自以为价廉物美的诱惑下,不由得慨然解囊,兴冲冲地将这类“问题图书”抱回了家。而专业古籍社的这类图书,虽然图书的内在质量(图书版本源流清楚、编辑体例科学完备、内容质量良好、图书用纸讲究)较好,但或因在书装设计上,多年不变,调动不起一般读者的购买欲望;或因书价不打折扣、折扣较少,满足不了一般读者的杀价虚荣心;或因套书中各册定价不一,没迎合部分读者对套书形式上整齐划一的完美追求;或因没有宣传、宣传力度不够,没引起部分读者及卖场的兴趣。因此,虽然有较为稳定的读者群体,但远不能满足图书市场多样化的购买需求,从而不知不觉间,将大部分市场份额,拱手送给了竞争对手。

古籍普及类图书的出版状况分析

传统文化经典读物的市场需求是很大的,但出版物质量良莠不齐,读者对图书内容的鉴别力不高,而有的传统专业古籍出版社对市场的感知力不强,出书周期较长,对一次出一大套的出版模式不适应或不成熟,这就给了那些市场嗅觉特别敏锐、资本实力雄厚或资本运作能力超强的一些民营书业以可乘之机,他们利用了这类图书的读者对内容鉴别能力不强的弱点,采用低价策略(他们的运作成本低——作者稿费低到近乎忽略、编辑成本低、纸张采购成本低、近似工厂车间流水线般地规模化运作模式),强将有百万字之巨的史记与几万字的“三百千”,包装成同样印张的同一套书,拼凑面市,以投其好。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这些“问题”图书能够出版面世,是与目前我国出版业体制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出版社是国家全民所有制,享有国家许可的专有出版权,出版社的主要领导特别是对出版社负全责的社长,由国家有关上级主管部门指派或任命,“向上负责”是有些行政官员的为人处事风格;由于出版社用人机制以及编辑、发行等各个环节在运行方面存在的与图书市场的要求差距过大的固有矛盾一时无法解决,而且近年来,随着国家出版业转制步伐的不断加快和不断深入,上级主管部门对出版社在管理上的指标量化考核力度,特别是对出版社营业额的考核力度越来越大(为什么对这一指标情有独钟不在此文论及),为了完成上级的指标任务,一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出版社的领导,就采取了一些饮鸩止渴的措施,和一些民营图书发行企业进行合作出版。通过“合作”,民营企业有了批量的书号,实现了向出版领域的发展;出版社一是投资较少,有书可发了,二是通过和民营书业的账务往来,实现了一定的规模效益,得到了虚胖,也“完成”了上级考核的一项关键指标。而二者合作的最佳项目自然是知名度最高、社会影响最大、经济效益最易实现而工作量最小、投资量最少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普及类图书了。

古籍专业类出版社应采取的措施

因此,摆在专业古籍出版社面前的问题,不是出与不出版的问题,而是如何出版的问题。专业社肩负有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出版质量上乘的优秀出版物、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社会责任。面对此类图书市场现状,古籍出版社除了应肩负起社会责任、发挥所长之外,还应研究市场,认真分析市场规律,认真分析读者心理,追踪社会风尚及市场变化细节,更新书装设计理念,全面把握并及时调整产品周期 ,并全面借鉴民营书业对图书形式精雕细刻的长处,出版真正符合读者和市场需求的传统文化经典普及类图书,从而实现两个效益、较大程度地占领市场,并切实加大图书宣传力度,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揭露那些形式漂亮而内容粗俗的图书的本质,让广大读者了解其真面目,进而将劣质图书驱逐出场,最终还广大而可爱的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读者一个繁荣而健康的图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