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职业教育在我国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陕西省经济发展重要区域之一陕北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盾。本文通过对陕西省陕北职业技术教育的SWOT-PEST分析,梳理了陕北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及各种与陕北职业教育发展有关的环境要素,从内外环境协调平衡出发,为陕北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战略性的决策依据,促进陕北职业教育进一步建设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SWOT-PEST分析 建设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属于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北职业技能教育建设发展对策研究”课题部分成果,项目编号:KR75.

职业教育在我国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陕西省经济发展重要区域之一陕北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成为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盾。

陕北地区职业技能教育建设发展背景

根据陕西省政府提出的实现“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目标要求,陕北地区是陕西省经济战略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加快对陕北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切实将其转化为优质生产力,是陕北地区经济保持快速、持续、健康增长的重要基础。

因此,站在战略的高度,着眼于陕北地区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趋势,综合运用多维度方法分析区域教育发展状况,研究其未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对策,使陕北职业技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陕北职业技能教育发展的SWOT-PEST分析

一、陕北职业技能教育建设发展的优势分析(Strengths)

1.政治优势(SP)。国务院继2005年出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后,不断下发多项文件颁布支持政策来推进地方职业教育。陕西省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做出《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制定了三十条具体细则推动职业教育的落实和发展,将“一个工程”和“六个项目”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项目来抓。“一个工程”是人人技能工程, 使全省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六个工程”分别是建设县级职教中心、示范性院校等,这些政策和项目的出台对推动陕西省职业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2.经济优势(SE)。教育的一项功能是服务于地方经济,而陕北地区的区域经济优势在陕西省是名列前茅。陕北榆林地区经济增速连续七年保持全省第一,经济生产增长总值中除过省会城市西安,榆林始终位列第一。

图1 2011年陕西各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图例(单位:亿元 %)

资料来源:陕西省信息中心(www.xsi.cn

图2 2011年陕西省地方财政收入及增长率图例(单位:亿元%)

图2中从绝对值来看,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西安(236.47亿元)、榆林(126.76亿元)和延安(90.02亿元)。

3.社会优势(SS)。在年末评选的陕西“十强县”中,陕北占了7个;在财政总收入超过10亿元的8个县(市)中,陕北占了6个。 陕西全省总人口截至2006年达3720万人,其中,延安地区人口为215.08万,榆林地区人口为330万。另外,陕北延安、榆林地区的农村人口分别占全省农村人口比例为5.6%和10.4%。

4.技术优势(ST)。陕北在经过近10年的技术改革发展,可以说是科技实力带动了经济的增长,其中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包括已经形成规模产业的煤炭产业建设、石油天然气工业、电力装机行业和化工产业等,而且在农业也形成以深加工产品为主导的长产业链,这些高附加值、清洁环保型现代能源化工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也进一步增强。

二、陕北职业技能教育建设发展的劣势分析(Weaknesses)

1.政治劣势(WP)。从陕西省来说提出职业技能教育发展战略的时间还不算长,在过去的10年中,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建设速度相比发达省份明显滞后,所以财政经费用于各类职业教育的比例并不高,特别在改善院校办学条件方面的经费低于发展职业院校规模的要求。另外,目前的多数职业院校的确是在过去基础上改革的产物,历史短、积累少,普遍存在“先天发育不良”和后天共给不足的问题。

2.经济劣势(WE)。尽管陕北经济发展有目共睹,也有较好的政策支持和配套,但是陕西作为西部地区,受资源、条件约束,底子薄,其发展的综合经济实力在国内还是相对落后。经过调研分析,目前的职业教育还没有真正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在陕北地区没有形成专业建设与企业、行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企业社会人才资源的需求与院校的对接尚未形成良性循环,这就很难保证地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种状况已成为制约陕北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3.社会劣势(WS)。陕北发展的近10年时间里,国民经济发展获得了空前、持续的效率和速度。但在社会财富积累的同时,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同时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人员比例还较低。以榆林为例,全市专任教师1961人,在校学生51688人,占榆林总人口的1.5%,占适龄接受教育人口(按1/4推算)比例仅6.3%。

4.技术劣势(WT)。目前从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角度分析,在陕北地区实现教育服务目的没有充分拓展。一方面在教育程度上仍然局限于原有的学历教育或职前教育,没有形成终身教育的教育服务机制或模式;另一方面院校针对新形势下社会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企业技术产品研发等需求,能给予人才、科研成果方面的提供较少,在与经济发展的循环配套上还不够。

三、陕北职业技能教育建设发展的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1.政治机遇(OP)。教育部工作要点指出,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进程,坚持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特别是这两年以服务“三农”为方向,要求增强高校为农输送人才和服务能力,并且实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免费,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等,这些为地方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2.经济机遇(OE)。2009年,“陕北经济一体化”的概念第一次在正式文件里提出,2010年“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等项目的提出,这既是陕北的机遇,更是一种挑战。陕西省委省政府已经决定要把陕北建设成为国际、国内一流的能源化工基地,陕北地区在资源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石油、煤炭、天然气、盐等资源储量丰富,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呼唤职业教育大发展,为以后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社会机遇(OS)。近年陕西省为陕北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社会环境,陕北在2010全年共安排扶持陕北南部项目包括资源勘探类、特色产业加工类等6大类64个项目,总投资4.8亿元,落实市财政扶持资金9170万元,支持南部县发展煤、盐化工、油气、石材、红枣、畜牧、生态、文化旅游、劳务和物流十大产业。陕北神木县得益于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工业与服务业超常发展,为神木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也迎来了学校发展的机遇。

4.技术机遇(OT)。陕北地区从资源技术角度,,榆林以煤为主,延安以石油为主,在能源化工基地的不断深化建设,需要对资源的进一步低碳利用、产业加工等,同时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延安、榆林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取长补短,进行交流融合,共同在技术、科技方面带动陕北整体地区的实力提升。

四、陕北职业技术教育建设发展的威胁分析(Threats)

1.经济威胁(TE)。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是谨慎而有差别的,对于局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在今后要与整体经济动向息息相关。同时专项投入不足的存在对职业教育尤其是对农村职业技能教育,直接体现在政策上就是职业教育投入占整个教育投入的比例极低,平均不及普通中学的10%,这方面陕北榆林南六县尤为突出,以致其职教曾经呈现“冷清”的局面。

2.社会威胁(TS)。陕西省还有460多万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陕北白于山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陕南秦巴中高山区、秦岭北麓和渭北旱腰带这五个地区。陕北的白于山区涉及榆林市的定边、靖边、横山三县和延安市的吴起、志丹、安塞、子长四县,白于山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687元,占全省平均水平的75%,贫困人口18.9万多人。一方面无法普及开设职业教育,另一方面很多人观念上认为不如外出打工。这些县的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名存实亡,实际上是一所所普通中学,没有一点职教的影子。

3.技术威胁(TT)。目前陕西正进行着重大的经济格局调整和升级,如关中地区的高科技园区、陕北地区的能源基地、陕南地区的绿色经济以及渭河流域的污染治理和新经济带的建立等,这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目前陕西职校的专业设置与当前经济发展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同时职教整体师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达不到50%的目标水平,差距较大。另外在现有的师资队伍中,学历偏低,真正具有实践经验能够理论实践结合的教师依然缺乏。

陕北职业技能教育建设发展的SWOT-PEST矩阵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以下列出陕北职业技能教育建设发展的SWOT-PEST分析矩阵,详见表1所示。

表1:陕北职业技术教育建设发展的SWOT-PEST分析矩阵

以上通过对陕西省陕北职业技术教育的SWOT-PEST分析,对省际经济发展重要区域之一陕北地区做以全面的剖析,梳理了陕北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对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确定陕北职业教育发展环境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根据SWOT/PEST分析,从内外环境协调平衡出发,为陕北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战略性的决策,促进陕北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并更好服务于地方经济,成为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现实需要和战略要求。

参考文献:

[1]温家宝.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网,2011-03-25.

[2]吴晶.中国扩大面向农村职业教育并逐渐实现免费.新华网,2010(10).

[3]赵新亭.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 35(36):70-71

[4]高利兵.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研究.安徽省宣城市教育局,2007,(2).

[5]孙倩等.农民职业教育与城镇化关系分析[J].经济理论研究,2006(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