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程与和弦的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视唱练耳教学的各个阶段。本文以视唱练耳初学者为研究对象,从教学实践出发,将音程与和弦训练有机结合,试图寻求一种能够为学生所接受的科学的听觉训练方法。

[关键词]音程 和弦 听觉训练

音程与和弦都属于和声学的范畴,音乐的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都离不开二者。无论是复调音乐还是主调音乐,音程与和弦都渗透于其中。然而在视唱练耳课中,把音程与和弦剥离开进行教学,其做法是否合理呢?按照一般的逻辑,大多数教师通常选择先教音程后教和弦的习惯进行课程安排。这从表面上看起来固然“科学”,但这种模式化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呢?对于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们是否会欣然接受呢?接下来,笔者试图用较为科学的方法来设计音程与和弦的教学方案,来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们能够以一种较为轻松的方式用听觉来识别常用的音程与和弦。

音程训练

1.音程的教学顺序

(1)我们可以以大三度和小三度这两个较为悦耳的音程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这不仅因为二者具有较为协和的音响,更是因为大三度与小三度对于而后的三和弦与七和弦的训练,以至后来的调性感训练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因此我们可以在这里对大三度与小三度的教学作稍多的解释。教授大三度与小三度可以从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两方面进行,在教授大三度与小三度的旋律音程时,最好的办法是挑选学生们喜欢的旋律进行教学,当然这些旋律里必须含有大三度与小三度。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自己去找他们喜欢的旋律或他们认为有趣的“旋律”。如有着下行大三度音响的门铃声同样可以作为学习的素材。在进行大三度与小三度的和声音程的教学时,教师应当更多让学生注意每种音程的色彩,如大三度是明亮的,小三度则是暗淡的。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标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更多的形容词来表达自己对大三度与小三度的感受,实践证明,往往学生们对于同一音程的感受大致是相同的。熟悉了大三度与小三度的音响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及大小调式,因为大三度、小三度与这些和弦、调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感到很吃力。

(2)在了解了大三度与小三度后,教师应教授学生大二度与小二度,而不要急于学习纯四度。因为学生在学习较为悦耳的音程后,应反过来感受不悦耳的音程。教师只有把两种有明显差异的音响放在一起对比教学,学生才会更清楚的认识这些音程,我们暂且把这种方法称为“对比原则”。

(3)接下来,学生可以学习纯四度与纯五度。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纯五度来说,因为学生在最开始已经对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有所接触,教师可以在此引导学生通过对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的构唱来学习纯五度,即用搭桥的方式来学习纯五度。

(4)学习纯四度与纯五度后,学生可以学习增四度与减五度,这种方法仍是笔者在上面提到的“对比原则”。

(5)“搭桥方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音程的学习,比如大六度与小六度、大七度与小七度。对于这些音程,教师应引导学生构唱这些音程的转位,这需要把这些音程的冠音降低八度,或将根音升高八度。很多学生学习到这出现了困难,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大多不会构唱纯八度。因此,对纯八度的教学,教师应将其放在大六度与小六度、大七度与小七度之前教授。

2.因材施教原则在音程教学中的应用

视唱练耳教师常在教学中遇到两大类学生,即具有固定音高的学生和不具有固定音高的学生,在此,我把钢琴与管乐专业作为这两类学生群体的典型代表分别加以研究。

大多键盘专业的学生都具有固定音高,他们往往能听辨出具体的音高,但却对音程的性质不够敏感,在课堂上表现为听出音程的具体音高后才能算出音程的性质,或把一些自然音程写成变化音程,如把大六度听成增五度等等。这固然没有实质性的错误,但并不利于学生调式感的建立,尤其在初学阶段是绝对不能允许的。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感受音程的色彩,如将音程放于调性中分析、对于不稳定的音程应加以解决;讨论每种音程适合于表现何种音乐性格,并要求用演唱或演奏来加以说明等等。

从目前来看,多数的管乐等专业的学生不具有固定音高,并且没有良好的调性感,对于这一学生群体,教师在授课时可降低学习的难度,如在听辨音程的初期,可不要求听出具体音高,但绝不能忽视对音程色彩的听辨。除构唱音程外,可采取的方法还有:将音程置于大小调式中,要求学生听辨音程在调式中的级数;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旋律片段或乐句、动机等,分析其中的音程等等。

3.和弦的训练

(1)对和弦色彩的初步认识

在开始接触三和弦时,教师不应急于教授三和弦的结构,而是让学生对四种三和弦的音响色彩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学生对和弦的感受都是不同的,但只要学生能判断出和弦的性质就可以。

(2)构唱训练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大三度与小三度作为教学的主线,因为大、小三度是构成和弦的基础,可谓重中之重。如果学生掌握不好这两个音程,就很难学习好七和弦。

音程教学的顺序仍然可以是先学习原位再学习转位。在教授转位的过程中,教师应把大三度、小三度与纯四度、增四度相结合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们深切感受到音程与和弦的密切关系。

由于增三和弦在转位后,其内部的音程关系仍可以看成是由两个大三度叠置而成,因此转位后的增三和弦也可以看成是另一个原位增三和弦。故而暂不把转位的增三和弦列入此次的讨论中。

(3)听觉分析

学生学习了四种三和弦,不仅是为了熟知它们的音响和结构,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它们,它们在实际音乐作品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七和弦的训练

1.对四种原位七和弦的结构与音响的初识

由于七音的出现,七和弦的音响听起来都不太和谐。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感受每种七和弦的特性即色彩,再分析它们的结构。但是,很多教师喜欢将七和弦分解成若干个音程来进行教学,尽管多数的学生对于这些和弦的结构非常熟悉,可是一旦听到七和弦的整体音响,他们就会变得有些茫然,不知如何判断七和弦的性质。显然,这样的教学无异于盲人摸象——只见局部而不见整体。

每种七和弦的特性如下:

大小七(属七和弦):突出的、有继续进行的愿望,经常以纯四度上行的方式进行。

小小七:创造一种放松、平静的感觉;经常连接与它相关的大小七和弦,以纯四度上行的方式进行。

减小七:神秘的、经常连接与它相关的大小七和弦(属七和弦),经常以纯四度上行的方式进行。

减减七:不祥的感觉,希望继续进行。

当然,这只是对这几种七和弦做了最基本的描述,教师应该启发学生说出自己对它们的感受,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七和弦做出进一步的分类与总结。如大小七与减减七都可以直接解决到其所属调,这样的解决称为直接解决。而小小七和减小七都要先进行到与它们相关的大小七和弦(属七和弦),再去解决到其所属调,这样的解决称为间接解决。另外,对于原位七和弦的构唱也可在这一过程中进行,通过原位七和弦的构唱,教师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新的音程——大七度、小七度和减七度。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减七和弦在转位后,其内部的音程关系仍可以看成是由三个小三度叠置而成,因此转位后的减七和弦也看成是另一个原位减七和弦。故而暂不把转位的减七和弦及其相关的减二度音程列入接下来的讨论中。

2.对四种转位七和弦、大二度与小二度的结构与音响的初识

在初步了解这些原位七和弦后,学生就可以学习这些和弦转位后的各种结构了,但要注意的是教师应结合第一阶段的学习内容来进行第二阶段的教学。古人说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用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就非常得恰当。从和弦的结构与音响关系上来看,大三和弦与大小七和弦、小三和弦与小小七和弦、减三和弦与减小七和弦都非常相似。前一个和弦都是后一个和弦的“骨干音”。因此教师可以尝试用学过的三和弦来引导学生学习与之音响匹配的七和弦。如大六和弦与大小五六和弦相结合的学习、大四六和弦与大小三四和弦相结合的学习、大三和弦与大小二和弦相结合的学习。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大二度与小二度是上述教学的关键,尽管对于它们的音响,大部分的学生并不陌生,可是一旦使之与七和弦的转位相结合,学习起来就不会那么简单了。在实际学习活动中,很多学生都是因为哼唱不出七和弦的音响,而导致无法判断七和弦的结构。其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他们听辨不出转位七和弦中的二度音程。在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先听辨和弦当中的“骨干音”,即与转位七和弦音响相匹配的三和弦,然后再带领学生分析该七和弦中大二度及小二度的具体位置。

结 语

文章至此,并不意味着音程与和弦的学习到这里就结束了,以上讨论的内容仅是在视唱练耳学习的初级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在更进一步的视唱练耳学习中,音程与和弦应该逐步与不同种类的调式以及和声学相结合,从而在不同层面感受音程与和弦在音乐作品中的意义与内涵。在此,笔者想再次强调,如果将音程、和弦脱离和声学与音乐作品而孤立进行训练,那么这种教学方法势必走入一个误区。音程与和弦的听觉练习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一个简单的技术层面,无论是音程还是和弦,它们当中的每一种音响在音乐作品都有着自己的特质和应用方式。